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54768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在荧光屏(1F)的内面与荧光膜(4C)之间设置用来反射电子束的反射膜(4R)。通过了荧光膜(4C)后的电子束(8)由反射膜(4R)反射,并入射到荧光膜(4C)。由于用反射膜(4R)反射电子束,故可以减少荧光屏(1F)的棕色着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显示装置,特别涉及抑制了因电子束的照射而引起的面板玻璃的着色现象、防止随着老化变色而产生的亮度劣化的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显示装置,例如,有使用投射式阴极射线管的投影式电视机。投影式电视机,把绿色图像用、蓝色图像用和红色图像用的3个投射式阴极射线管配置到距投影屏幕恰好为预定距离的位置上,通过投射透镜使3个投射式阴极射线管的在荧光屏上显示的再现图像叠加在投影屏幕上进行投影显示。投射式阴极射线管,由玻璃制的真空管壳、具有荧光屏的面板部、在内部收纳了电子枪的细长的圆筒状的管颈部、以及连接面板部和管颈部的大致漏斗形状的漏斗部构成。此外,在该投射式阴极射线管中,在面板部的荧光屏内面上具有荧光体层。从电子枪射出的高密度的电子束,借助于由偏转线圈形成的垂直和水平偏转磁场进行偏转,2维地在荧光体层上进行扫描。因电子束轰击荧光体而产生的光由投射透镜放大投影到投影屏幕上。在高密度的电子束入射到荧光膜上时,存在不触及荧光膜内的荧光体粒子、不参与荧光体的发光的电子束。此外,还存在边散射边从荧光体粒子间通过、碰撞荧光屏的电子。为此,荧光屏产生棕色着色(browning)。棕色着色是电子束碰撞荧光屏,使荧光屏自身带上茶色的现象。如上所述,由于在电子束中存在着比较多的不参与荧光体粒子的发光的电子束,以及不参与该发光的电子束碰撞荧光屏而在荧光屏上产生棕色着色,因此难于得到具有明亮的显示图像的投射式阴极射线管。此外,当在荧光屏上发生了这样的棕色着色时,荧光屏就特别吸收从绿色到蓝色区域的光。为此,棕色着色就变成为妨碍绿色投射式阴极射线管和蓝色投射式阴极射线管的长寿命化的一个主要因素。另外,这样的棕色着色的发生,并不限于上述的投射式阴极射线管,也同样会发生在场致发射型图像显示装置、监视器、电视接收机以及其它的阴极射线管、面板玻璃的内面没有荧光体的阴极射线管或具有荧光体以外的层的阴极射线管等中。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对这种棕色着色的对策技术。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这样的技术在面板部的荧光屏内面形成荧光面时,旋转涂敷含有氧化铋(Bi2O3)微粒的荧光体浆料,形成涂敷膜,在用遮光掩模使该涂敷膜曝光后,用纯水进行显影,使残留下来的曝光部分干燥形成荧光膜。这时,比重大的氧化铋(Bi2O3)微粒将首先沉淀在荧光屏的内面,形成以氧化铋(Bi2O3)微粒为主成分的由反射层膜和荧光膜构成的2层构造的荧光面。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另外的棕色着色对策技术。在面板部的荧光屏内面形成以氧化铋(Bi2O3)微粒为主成分的反射膜,向该反射膜注入混合了微量的醋酸钡水溶液和纯水的第1水溶液,以及混合了在纯水内悬浮荧光体粒子的悬浮液和作为粘接剂的硅酸钾(水玻璃)水溶液的第2水溶液,在该状态下静置5到10分钟。然后,使外壳(bulb)结构体倾斜排出注入到内部的溶液,向所形成的荧光体膜吹空气使之干燥,形成荧光膜,在该荧光膜上形成铝蒸镀膜。日本特开平6-76754号公报 日本特开平10-30268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对于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彩色布劳恩管,在荧光屏的内面形成的反射膜与氧化铋(Bi2O3)微粒和荧光膜同时形成。为此,反射膜层和3色荧光膜的边界不清楚,在反射膜层中,难于使透射的电子束的大部分向荧光膜方向反射。在要把该技术方法直接应用于投射式阴极射线管时,与彩色阴极射线管的电子束的投射能量相比,投射式阴极射线管的电子束的投射能量高,故难于用反射膜层反射电子束的大部分,依然存在着不能得到具有足够亮度的荧光面的投射式阴极射线管的课题。此外,对于专利文献2中所记载的投射式阴极射线管,用于反射膜层中的反射膜,用喷涂法在面板部的荧光屏内面形成氧化铋(Bi2O3)。但是,氧化铋(Bi2O3)微粒易于凝结,特别是在粘接剂中难于得到稳定的分散。此外,用喷涂法难于形成微粒均匀的膜,故存在所形成的反射膜易于产生膜厚不均匀、透射率部分降低的课题。再有,该反射膜层,由于是白色的氧化铋(Bi2O3)微粒膜,故难于从本质上提高透射率。因此,为解决上述的现有的课题而做出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能提供这样的显示装置通过减少因电子束的投射而在荧光屏上产生的棕色着色,提高光透射率,能大幅度地提高显示图像的亮度。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在透光性面板玻璃的内面与荧光膜之间设置用来反射电子束的蒸镀膜。由该蒸镀膜反射投射到面板玻璃上的电子束,由此能减少棕色着色。最好,构成该蒸镀膜的金属化合物是原子序号超过70的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此外,构成该蒸镀膜的金属化合物是氧化铋。此外,该蒸镀膜的膜厚是0.01μm~10.0μm。此外,该蒸镀膜的光透射率大于或等于80%。另外,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各结构和后述的实施方式所述的结构,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可以进行种种的变更。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在透光性的面板玻璃的内面与荧光膜之间具有用来反射电子束的蒸镀膜。借助于该结构,能减少因电子束的碰撞而在面板玻璃上产生的棕色着色。此外,还能大幅度地增大荧光膜的发光量,并且能得到即便是长时间的电子束的投射也可以维持充分的亮度的极其优良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投射式阴极射线管的结构的主要部分剖面图。图2是表示图1的投射式阴极射线管的A部分的放大剖面图。图3是表示氧化铋蒸镀膜的分光透射率特性。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显示元件的另一实施例的场致发射型的平面型图像显示装置的结构的主要部分放大剖面图。图5是从上方看到的图4所示的第2控制电极的平面图。图6是说明使用了本专利技术的投射式阴极射线管的图像显示装置的一个例子的正视图。图7是表示图6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内部配置例的说明图。图8是说明彩色投影仪的光学系统的配置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实施例1)图1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投射式阴极射线管的概略结构的主要部分剖面图。在图1中,1是面板部,1F是荧光屏,2是管颈部,3是漏斗部,4是荧光面,4C是荧光膜,4R是用来反射电子束的反射膜,5是铝蒸镀膜,6是偏转线圈,7是电子枪,8是电子束,9是投射式阴极射线管。构成该投射式阴极射线管9的玻璃制的真空管壳(外壳),由大口径的具有透光性的荧光屏1F的面板部1、内部收纳了电子枪7的细长的圆筒状的管颈部2、以及连接面板部1和管颈部2的漏斗部3构成。面板部1具有由在荧光屏1F的内面形成的荧光膜4C和反射膜4R的2层构造构成的荧光面4、以及在该荧光面4上形成的铝蒸镀膜5。在这里,荧光膜4C,在投射式阴极射线管9是绿色图像用投射式阴极射线管时,构成绿色的荧光膜,在投射式阴极射线管9是蓝色图像用投射式阴极射线管时,构成蓝色的荧光膜,在投射式阴极射线管9是红色图像用投射式阴极射线管时,构成红色的荧光膜。反射膜4R设置在荧光屏1F的内面与荧光膜4C之间,且构成为对由电子枪7投射的电子束8呈现高反射特性。反射膜4R,例如是平均膜厚约0.2μm的氧化铋(Bi2O3)的金属化合物的薄膜。在管颈部2和漏斗部3的连接部分的外侧安装偏转线圈6,由电子枪7发射的1束电子束8,在由偏转线圈6向预定的方向扫描偏转后,投射到荧光面4。上述结构的投射式阴极射线管的图像显示动作,与已知的投射式阴极射线管的图像显示动作几乎相同,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透光性的面板玻璃的真空管壳,在上述面板玻璃的内面形成的荧光膜,以及收纳于上述真空管壳内、并且向上述荧光膜发射电子束的电子束源;在上述面板玻璃的内面与上述荧光膜之间设置用来反 射电子束的蒸镀膜。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早川惠美子小关悦弘渡边尚光松清秀次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立显示器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