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电子束导向通道的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54367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显示装置配备有电子束导向通道(10)。通道(10)接受电子束(EB)和导向电子束(EB)使其与发光显示屏(40)平行。电子束(EB)可从通道(10)中被提取,然后电子束(EB)撞击在显示屏(40)上。提供确定通道(10)中电势的电极装置(11,12,13)来导向和提取电子束(EB)。电极装置(11,12,13)在通道(10)中以这样一种方式排列:电子束(EB)在垂直于通道(10)和平行于显示屏(40)的横向方向上聚焦。因此,电子束导向通道(10)的电子传输可以相当高。(*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用于产生电子束的电子源;用于接收电子束和显示图像信息的发光显示屏;用于给所述显示屏导向所述电子束的电子束导向装置,所述的电子束导向装置包括在导向方向上基本上平行于显示屏延伸的电子束导向通道,该电子束导向通道配备有在操作中确定在通道中电子束导向电势的电极装置。在现有技术中基于阴极射线管(CRT)的显示装置广为熟知。事实上CRT的优点是所需的材料和技术是确定的并且很好理解,高的发光效率,在显示图像中相对容易的灰度级别的可行性以及允许显示活动图像而没有行为假象的快速响应时间。然而,最为公知的是CRT具有相对大的厚度。因此,努力创造一种“平面”的CRT,具有可以与例如液晶显示器相比的厚度。在首段中描述的显示装置就是“平面”的CRT。这样的显示装置的一种实施例已经在专利US4153856A中公开。在这种已知的显示装置中,由电子枪产生电子束,电子束在电子束注入点被注入到电子束导向器。接着,电子束在引导方向上通过所述的电子束导向器被导向。电子束导向器形成在第一和第二定向栅之间,它们基本上都在与显示屏平行的方向上延伸。面向显示屏,以与第二定向栅邻近的距离提供第三定向栅,该第三定向栅也是平行于显示屏延伸。每一个定向栅具有电子束通过的孔,并且连在公共的电势上。从电子束导向器来看,在第一定向栅的后面提供提取电极条。这些提取电极条通常接收在电子束导向器中允许电子束导向的电压。通过改变供应给提取电极条的电压,在电子束导向器中的一位置提取电子束。被提取出的电子束进一步被引导以便使其撞击在显示屏上。显示屏包含布置在行和列中的多个像元(象素)。在象素的每一列中提供电子束导向器,借此从电子束导向器中的预定位置提取电子束,所述的位置与布置在行上的象素相对应。然而,在所知道的显示装置中,可观察到显示图像亮度的显著变化,特别是在与电子束导向器的引导方向相对应的方向上。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首段中描述过的显示装置,该装置具有改进的图像亮度均匀性。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其电极装置被布置为在基本上垂直于引导方向的横向上会聚电子束,并且电极装置与显示屏平行。本专利技术是基于由于被导向的电子束相对大的传输损耗而引发的被观测的亮度变化的识别。这种传输损耗是由电子束的发散引起,电子束的发散引起从导向的电子束损耗相对大量的电子。因而,这些电子不会到达显示屏。随着被导向的电子束通过的距离的增加,损耗的电子的数量增加了。因此,在相对远离电子束注入点的位置,电子束电流与在电子束注入点处的电子束的电子束电流相比减少了,所以在显示屏处电子束的电子束电流依赖于电子束被引导而通过的距离。发光象素的亮度依赖于在象素上碰撞的电子束的电子束电流。因此,在显示屏的不同象素之间,特别是在显示屏的对侧的象素之间,发生图像亮度变化。由于在电子束导向器中导向电势的干扰引发了电子束的分散。显示屏具有相对高的阳极电压,通常是5kV或更大。该阳极电势穿过到电子束导向器中,借此干扰导向电势。虽然在已知的显示装置中所知道的栅格结构补偿在垂直于显示屏和定向栅的方向上电势的干扰,并且在该方向上对称和聚焦电势,但是在横向上却没有提供这样的功能。因为在横向上没有足够地限制电子束,所以在电子束通过电子束导向器期间,来自电子束相对大量的电子被损耗了。通过合理的配置电极装置,可以形成电子光学透镜,该电子光学透镜在横向上也具有透镜功能。这个透镜能够用来使电势在横向上对称,并且在横向上对聚焦电子束。由于横向透镜的作用,电子束中的电子的限制得到了改进,以及减少了电子束导向器中的传输损耗。在优选的实施例中,电极装置包括具有平行于显示屏的基底部分的第一电极,和在与显示屏相垂直的方向上从所述基底延伸的侧面部分。由于这延伸的侧面部分,上述的第一电极能够形成在横向上具有透镜功能的电子光学透镜。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侧面部分位于基底部分的两边缘处,正如在横向上可看到的,侧面部分朝向显示屏延伸。现在第一电极具有带有直角的U-型轮廓。它定义了在侧面远离显示屏的通道的边界,并且部分地围住被导向的电子束。当U-型轮廓对称地对准电子束的路径时,本实施例操作非常好,这样从电子束路径到侧面部分的距离基本上等于两个侧面部分之间的距离。因此,通道内的电势特别好地对称。优选地,在第一绝缘板的邻近的阻隔肋之间形成通道,第一绝缘板具有成为电极装置一部分的导电迹线。本实施例具有相对简单的制造过程。不再需要像在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单独的第一定向栅。电极装置的一部分通过布置在第一绝缘板上的导电迹线来形成。此外,如果布置的导电迹线与通道垂直,那么具有优选的带有直角的U-型轮廓的第一电极就自动被获得而不需要额外的制造步骤。正如现有技术中所知道的定向栅结构可以提供在第一绝缘板和显示屏之间。然而,更为有利地,第一绝缘板与第二绝缘板面向显示屏装配,提供用于提取来自通道的电子束的提取孔,以及具有成为电极装置一部分的导电迹线。所知道的显示装置是很难制造的,因为它包含三个相对薄的定向栅,定向栅必须以相互接近的距离安装。此外,为了保证电子束导向通道的稳定性,贯穿显示屏的这一距离基本上是恒定的。因此,定向栅的安装对准需要严格的要求。根据这一优选的实施例,电子束导向通道形成在两个绝缘板之间。在通道内部的电势能够通过布置在板上的导电迹线来施加。可以在生产中用高精确度布置导电迹线,例如通过使用掩模。制造电子束导向器需要的元件的数量减少了,并且克服了获得良好的定向栅对准的现有技术问题。电子束导向器通过与绝缘板层叠在一起而被安装。组装板时,在第一板上的导电迹线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与在第二板上的相关联导电迹线接触。优选地,导电迹线基本上与通道垂直。一般来说,通道包括多个单元,和显示屏包括布置在行和列上的多个象元(象素)。例如,通道与象素的列相对应,和接着所述通道的单元与显示屏的象素相对应。第二绝缘板给单元提供提取孔,通过该孔电子束从电子束导向通道向显示屏传播。在优选的实施例中,电极装置包括在单元和相邻单元之间的第二电极,所述的第二电极提供有电子束穿过孔。在操作中,没有选择单元时,电子束通过在第二电极上的孔从单元向相邻的单元传播。通过第一和第二电极的结合,在横向的方向上电子束会聚的特别好。通常,给每个单元提供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对于这些单元电势是周期性的。周期的电势确定了路径,电子束沿着该路径传播。通常,用于此目的第二电极具有相对高的正向电压。因此,它们具有优选小的厚度,以避免电子落在第二电极上。优选的实施例的特征在于第二电极与第一电极协作以在选择的单元中改变电势,以从所述选择的单元朝向显示屏提取电子束。在显示装置中,为了显示图像希望电子束的扫描贯穿整个显示屏。因此,电子束应该连续地碰撞到显示屏的每一个象元上。为了引导电子束碰撞预定的象素,通过改变在所述单元中的电势来选择与该象素对应的单元。电子束首先导向平行于显示屏,直到其到达了所选择的单元。在所选择的单元中,电子束以基本上以直角的角度偏转,然后通过所选择单元的提取孔。现在电子束被导向与显示屏相垂直,并且会聚在预定象素上。在这一优选的实施例中,电子束的提取是很有效率的,使得相当大部分的电子从所选择单元提取。此外,施加给第一和第二电极的所需要切换电压比起施加在现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用来产生电子束的电子源;用来接收电子束和显示图像信息的发光显示屏;用来将所述电子束导向到所述显示屏的电子束导向装置,所述电子束导向装置包括在基本上平行于显示屏的导向方向延伸的电子束导向通道,该电子 束导向通道配备有在操作中确定在电子束导向通道中电子束导向电势的电极装置,其特征在于,电极装置被设置成用来横向上聚焦电子束,该横向方向基本上垂直于导向方向并且和显示屏平行。

【技术特征摘要】
EP 2002-6-25 02077523.5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用来产生电子束的电子源;用来接收电子束和显示图像信息的发光显示屏;用来将所述电子束导向到所述显示屏的电子束导向装置,所述电子束导向装置包括在基本上平行于显示屏的导向方向延伸的电子束导向通道,该电子束导向通道配备有在操作中确定在电子束导向通道中电子束导向电势的电极装置,其特征在于,电极装置被设置成用来横向上聚焦电子束,该横向方向基本上垂直于导向方向并且和显示屏平行。2.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电极装置包括第一电极,该第一电极具有平行于显示屏的基座部分,和在垂直于显示屏的方向上从所述基座部分延伸的侧面部分。3.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侧面部分位于基座部分的两个边缘,正如在横向方向上可看到的那样,侧面部分朝显示屏延伸。4.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显示装置具有第一绝缘板和通道,该绝缘板有阻隔肋并配备有构成部分电极装置的导电迹线,该通道被确定在第一绝缘板的相邻阻隔肋之间。5.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显示装置包括在第一绝缘板和显示屏之间的第二绝缘板,所述第二绝缘板具有用来提取来自通道的电子束的电子束提取孔,并且具有构成部分电极装置的导电迹线。6.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WL艾泽曼MCJM维斯森伯格HMR科坦拉亚德
申请(专利权)人: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NL[荷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