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仪表制造用散热性能好的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3599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3 10: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仪表制造用散热性能好的模具,包括下模、上模和浇口套,所述下模和上模表面均安装有金属壳,所述金属壳一端插接有第一鳍片管,所述金属壳另一端插接有第二鳍片管,所述第二鳍片管端头处安装有微型泵,且微型泵位于金属壳内腔,所述金属壳内侧对称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金属壳表面安装有半导体制冷片,且半导体制冷片呈阵列式设有多个,所述下模和上模内侧均开设储液腔,所述储液腔两端均开设有流道,所述半导体制冷片一侧设有风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提高模具的散热性能,有利于产品的脱模,从而提高了仪表的生产效率。从而提高了仪表的生产效率。从而提高了仪表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仪表制造用散热性能好的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仪表制造
,具体为一种仪表制造用散热性能好的模具。

技术介绍

[0002]仪表是指测定温度、气压、电量、血压、流量等仪器的统称。外形似计时的表,能由刻度直接显示数值。主要分为压力仪表、温度仪表、流量仪表、电工仪器仪表、电子测量仪器、光学仪器、分析仪器、实验仪器等。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交通、科技、环保、国防、文教卫生、人民生活等各方面。
[0003]现有的仪表制造用模具主要存在以下缺点:
[0004]现有的仪表制造用模具自身的散热性能不好,不利于产品的脱模,从而影响仪表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仪表制造用散热性能好的模具,提高模具的散热性能,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仪表制造用散热性能好的模具,包括下模、上模和浇口套,所述下模和上模表面均安装有金属壳,所述金属壳一端插接有第一鳍片管,所述金属壳另一端插接有第二鳍片管,所述第二鳍片管端头处安装有微型泵,且微型泵位于金属壳内腔,所述金属壳内侧对称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金属壳表面安装有半导体制冷片,且半导体制冷片呈阵列式设有多个,所述下模和上模内侧均开设储液腔,所述储液腔两端均开设有流道,所述半导体制冷片一侧设有风扇。
[0007]进一步的,所述隔板一侧设有空腔,且所述空腔与微型泵的输入端和第一鳍片管导通相连,将储液腔中的冷却液输送到空腔中,而且空腔与安装的半导体制冷片相对应,有利于对冷却液快速的冷却。
[0008]进一步的,所述微型泵的输入端和第一鳍片管与隔板结合处均安装有第一密封件,可有效的防止冷却液从金属壳内侧渗漏。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鳍片管和第二鳍片管均与流道导通连接,且第一鳍片管和第二鳍片管与流道结合处均安装有第二密封件,可提高第一鳍片管和第二鳍片管与流道结合处的密封效果。
[0010]进一步的,所述储液腔一侧可拆卸连接有堵头,通过设置堵头方便冷却液的加注和更换。
[0011]进一步的,所述风扇表面边缘处设有支架,且支架端部与金属壳表面边缘处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支架对风扇起到稳定支撑的作用。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0013]1、本技术通过往储液腔内部加注冷却液,同时使冷却液充满金属壳内侧设置的空腔,通过储液腔内部的冷却液在热交换的作用下对模具内部产生的热量进行吸收,并
通过微型泵接通电源,利用第二鳍片管将储液腔内部的冷却液抽出,输送到金属壳中,并通过半导体制冷片的冷面与金属壳相贴合,从而对输送到金属壳中的冷却液进行快速的冷却,然后通第一鳍片管将冷却液输送至储液腔中,并依次循环,而且第一鳍片管和第二鳍片管在对冷却液输送的过程中,可将冷却液中的热量传递到周围空气中去,可辅助冷却液的降温,提高了模具的散热性能,有利于产品的脱模,从而提高了仪表的生产效率。
[0014]2、本技术通过风扇的出风口与半导体制冷片相对应,通过风扇接通电源后产生的气流吹向半导体制冷片的热面,从而滑块半导体制冷片热面附近空气的流动速度,有利于对提高半导体制冷片对冷却液的冷却效果。
附图说明
[001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6]在附图中:
[0017]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的金属壳内侧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的下模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下模;101、上模;102、浇口套;2、金属壳;201、第一鳍片管;202、第二鳍片管;203、微型泵;204、隔板;205、第一密封件;3、半导体制冷片;4、储液腔;401、流道;402、堵头;403、第二密封件;5、风扇;501、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技术方案:一种仪表制造用散热性能好的模具,包括下模1、上模101和浇口套102,所述下模1和上模101表面均安装有金属壳2,所述金属壳2一端插接有第一鳍片管201,所述金属壳2另一端插接有第二鳍片管202,所述第二鳍片管202端头处安装有微型泵203,且微型泵203位于金属壳2内腔,所述金属壳2内侧对称固定连接有隔板204,所述金属壳2表面安装有半导体制冷片3,且半导体制冷片3呈阵列式设有多个,所述下模1和上模101内侧均开设储液腔4,所述储液腔4两端均开设有流道401,所述半导体制冷片3一侧设有风扇5。
[0023]通过往储液腔4内部加注冷却液,同时使冷却液充满金属壳2内侧设置的空腔,通过储液腔4内部的冷却液在热交换的作用下对模具内部产生的热量进行吸收,并通过微型泵203接通电源,利用第二鳍片管202将储液腔4内部的冷却液抽出,输送到金属壳2中,并通过半导体制冷片3的冷面与金属壳2相贴合,从而对输送到金属壳2中的冷却液进行快速的冷却,然后通第一鳍片管201将冷却液输送至储液腔4中,并依次循环,而且第一鳍片管201和第二鳍片管202在对冷却液输送的过程中,可将冷却液中的热量传递到周围空气中去,可辅助冷却液的降温,提高了模具的散热性能,有利于产品的脱模,从而提高了仪表的生产效
率,通过风扇5的出风口与半导体制冷片3相对应,通过风扇5接通电源后产生的气流吹向半导体制冷片3的热面,从而滑块半导体制冷片3热面附近空气的流动速度,有利于对提高半导体制冷片3对冷却液的冷却效果。
[0024]进一步的,所述隔板204一侧设有空腔,且所述空腔与微型泵203的输入端和第一鳍片管201导通相连,将储液腔4中的冷却液输送到空腔中,而且空腔与安装的半导体制冷片3相对应,有利于对冷却液快速的冷却。
[0025]进一步的,所述微型泵203的输入端和第一鳍片管201与隔板204结合处均安装有第一密封件205,可有效的防止冷却液从金属壳2内侧渗漏。
[002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鳍片管201和第二鳍片管202均与流道401导通连接,且第一鳍片管201和第二鳍片管202与流道401结合处均安装有第二密封件403,可提高第一鳍片管201和第二鳍片管202与流道401结合处的密封效果。
[0027]进一步的,所述储液腔4一侧可拆卸连接有堵头402,通过设置堵头402方便冷却液的加注和更换。
[0028]进一步的,所述风扇5表面边缘处设有支架501,且支架5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仪表制造用散热性能好的模具,包括下模(1)、上模(101)和浇口套(102),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1)和上模(101)表面均安装有金属壳(2),所述金属壳(2)一端插接有第一鳍片管(201),所述金属壳(2)另一端插接有第二鳍片管(202),所述第二鳍片管(202)端头处安装有微型泵(203),且微型泵(203)位于金属壳(2)内腔,所述金属壳(2)内侧对称固定连接有隔板(204),所述金属壳(2)表面安装有半导体制冷片(3),且半导体制冷片(3)呈阵列式设有多个,所述下模(1)和上模(101)内侧均开设储液腔(4),所述储液腔(4)两端均开设有流道(401),所述半导体制冷片(3)一侧设有风扇(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仪表制造用散热性能好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204)一侧设有空腔,且所述空腔与微型泵(2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建军张安军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建伟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