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显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2351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等离子显示器,先将具有直条状阻隔壁的等离子显示器先分为至少二块扫描区域,其中各扫描区域包含多个扫描电极以及多个共通电极,且这些扫描电极以及共通电极是依照一电极排列顺序交替排列;然后,对各扫描区域中的这些发光单元进行寻址,其中各扫描区域的寻址扫描方向对应各扫描区域的电极排列顺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等离子显示器
技术介绍
等离子显示器(Plasma Display Panel;PDP),是通过气体放电产生紫外线来激发萤光体而发射出可见光。在等离子显示器中通常会使用三电极结构,包含共通(Common)电极、扫描(Scan)电极以及寻址(Address)电极。图1是现有等离子显示器的电极结构的俯视示意图,其中此等离子显示器具有直条状阻隔壁。请参照图1,此电极结构大多形成于图像显示一侧的上基板中,包括扫描电极102与共通电极104。发光单元(Emitting Cell)100是由位于下基板的直条状阻隔壁116与上述的电极结构所定义出,如图1中的虚线方形区域所示。当施加电压于发光单元100时,电极间会形成电场,使得发光单元100中的混合气体的电子受到加速,撞击中性粒子,将中性粒子离子化成电子与离子,因而形成等离子状态,生成紫外光(UV)。再通过UV光激发发光单元100中的萤光体,使红色(R)、绿色(G)、蓝色(B)等三色萤光粉能产生可见光,进而混合不同比例的红、绿、蓝色以显示各种色彩的图像。在等离子显示器中,位于同一列的发光单元一般是配置一条扫描电极,若以VGA规格的分辨率852*480为例,此时等离子显示器必须配置至少480条扫描电极。随着科技进步,等离子显示器的尺寸越来越大,而且分辨率也越来越高,因此所配置的扫描电极数目也越来越多。为了能够在固定的更新周期内完成所有扫描电极的寻址,现有技术提出一种“双寻址(Dual scan)”的寻址方式,将等离子显示器的面板分为上下两个扫描区域,并在同一更新周期内分别对此两扫描区域同时进行扫描,以加速完成整个面板的寻址。然而,当以习知的双寻址方式进行扫描电极的寻址时,却常因上下两扫描区域的放电特性差异过大而发生不易调整驱动波形的情形。这会使得两个扫描区域的操作电压的范围不一样,而造成等离子显示器的显示状况异常。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等离子显示器,其中各扫描区域的寻址扫描方向均对应其电极排列顺序,以减少各扫描区域的放电特性间的差异,使得各扫描区域的操作电压的范围接近,以提高等离子显示器的显示品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此等离子显示器具有一上基板以及一下基板,且下基板的内表面配置多个直条状阻隔壁。此等离子显示器包含至少二个扫描区域以及一个驱动电路,其中各扫描区域均包含多个扫描电极以及多个共通电极。扫描电极以及共通电极都配置于上基板之内,且依照一电极排列顺序交替排列。驱动电路则是电性连接这些扫描电极和共通电极,并对各扫描区域中的这些发光单元进行寻址,其中驱动电路对各扫描区域的寻址扫描方向是对应各扫描区域的电极排列顺序。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等离子显示器的电极结构的俯视示意图;图2A是在扫描区域中由扫描电极向共通电极进行寻址的示意图;图2B及图2C则是图2A中扫描区域的相邻发光单元的放电特性示意图;图3A是在扫描区域中由共通电极向扫描电极进行寻址的示意图;图3B及图3C则是图3A中扫描区域的相邻发光单元的放电特性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的方法流程图;以及图5A、5B、6A以及6B是数个关于寻址扫描方向与电极排列顺序的相对关系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 100发光单元102扫描电极104共通电极116阻隔壁200、300扫描区域202、302寻址扫描方向204、206、304、306发光单元402、404步骤502、504、602、604扫描区域506、606驱动电路512a、512b、514a、514b寻址扫描方向612a、612b、614a、614b寻址扫描方向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清楚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以下先以扫描电极与共通电极间两种不同的电极排列顺序与寻址扫描方向为例,说明造成各扫描区域的放电特性差异过大的原因。首先定义数个图示之中的缩写符号,扫描电极被定义为X,共通电极被定义为Y,寻址电极被定义成W,离子被定义为i,而电子被定义为e。图2A所示是一种在扫描区域中对扫描电极与共通电极进行寻址方向(由X电极向Y电极扫描)的示意图,此扫描区域200具有直条状阻隔壁(图中未绘示),且其进行寻址的寻址扫描方向由扫描电极X往共通电极Y。图2B及图2C则是图2A中扫描区域200的相邻发光单元寻址时的放电特性示意图。以下说明请同时参照图2A、图2B以及图2C。如图2A所示,此扫描区域200包含多个扫描电极X以及多个共通电极Y,且这些扫描电极X以及共通电极Y是依照一电极排列顺序交替排列。而且,此扫描区域200依照由扫描电极X往共通电极Y的寻址扫描方向202来进行寻址。更明确地说,是先进行扫描电极Xn以及共通电极Yn的寻址扫描(如图2B所示),然后再进行扫描电极Xn+1以及共通电极Yn+1的寻址扫描(如图2C所示)。再者,由于扫描区域200中的阻隔壁为直条状,因此垂直于扫描电极X与共通电极Y的发光单元204以及206彼此相通。当连续两个相通的发光单元放电时,发光单元的电荷(如电子或离子)会传递至相邻的发光单元。在图2A的扫描方式下,下个发光单元206的离子i会传至上个发光单元204,而中和已累积在共通电极Yn上及寻址电极W上的电子e。此时,发光单元206所传递的电荷为离子i。图3A是另一种在扫描区域中对扫描电极与共通电极进行寻址方向(由Y电极向X电极扫描)的示意图,此扫描区域300亦具有直条状阻隔壁(图中未绘示),而其进行寻址的寻址扫描方向系由共通电极Y往扫描电极X,与图2A不同。图3B及图3C则是图3A中扫描区域300的相邻发光单元寻址时的放电特性示意图。以下说明请同时参照图3A、图3B以及图3C。如图3A所示,此扫描区域300包含多个扫描电极X以及多个共通电极Y,且这些扫描电极X以及共通电极Y是依照一电极排列顺序交替排列。而且,此扫描区域300依照由共通电极Y往扫描电极X的寻址扫描方向302来进行寻址。更明确地说,是先进行共通电极Ym以及扫描电极Xm的寻址扫描(如图3B所示),然后再进行共通电极Ym+1以及扫描电极Xm+1的寻址扫描(如图3C所示)。再者,由于扫描区域300中的阻隔壁为直条状,因此垂直于扫描电极X与共通电极Y的发光单元304以及306为彼此相通。当连续两个相通的发光单元放电时,发光单元的电荷(如电子或离子)会传递至相邻的发光单元。在图3A的扫描方式下,下个发光单元306的电子e会传至上个发光单元304,而中和已累积在共通电极Ym上的离子i。此时,发光单元306所传递的电荷为电子e。综上所述可知,当以图2A的寻址扫描方向202进行扫描时,下个发光单元206的离子i会传至上个发光单元204;当以图3A的寻址扫描方向302进行扫描时,下个发光单元306的电子e会传至上个发光单元304。也就是说,当连续两个发光单元放电时,图2A的发光单元206所传递的为离子i,而图3A的发光单元306所传递的为电子e,两者并不相同。然而,由于离子i与电子e的质量有上千倍的差异,造成电子e的迁移率(mobility)远大于离子i,因此电子e将有较大的机会可中和相邻发光单元中所累积的电荷。换言之,对图2A及图3A的两种扫描方式而言,两者中和相邻发光单元累积电荷的机率并不相同。若是在同一面板的不同扫描区域中使用不同的寻址扫描方式,则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等离子显示器,具有一上基板以及一下基板,且该下基板的内表面配置多个直条状阻隔壁,该离子显示器至少包含:至少二扫描区域,其中各扫描区域至少包含多个扫描电极,配置于该上基板之内;以及多个共通电极,配置于该上基板之内, 且这些扫描电极以及共通电极系依照一电极排列顺序交替排列;以及一驱动电路,电性连接这些扫描电极以及这些共通电极,并对各扫描区域中的这些电极进行寻址,其中该驱动电路对各扫描区域的一寻址扫描方向是对应各扫描区域的该电极排列顺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等离子显示器,具有一上基板以及一下基板,且该下基板的内表面配置多个直条状阻隔壁,该离子显示器至少包含至少二扫描区域,其中各扫描区域至少包含多个扫描电极,配置于该上基板之内;以及多个共通电极,配置于该上基板之内,且这些扫描电极以及共通电极系依照一电极排列顺序交替排列;以及一驱动电路,电性连接这些扫描电极以及这些共通电极,并对各扫描区域中的这些电极进行寻址,其中该驱动电路对各扫描区域的一寻址扫描方向是对应各扫描区域的该电极排列顺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兆鋐
申请(专利权)人: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