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51111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关于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更具体讲,是关于根据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温度,按各子域调整维持脉冲数量,防止高温或低温下的误放电,从而在确保稳定的驱动的同时,提高画质特性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包含:形成多个电极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驱动电极的各驱动部;检测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温度的温度检测部;根据温度检测部检测的温度,按各子域调整维持脉冲的数量的维持脉冲数量控制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更具体讲,是关于根据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温度,按各子域(sub-field)调整维持脉冲数量,防止高温或低温下的误放电,从而在确保稳定的驱动的同时,提高画质特性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
技术介绍
一般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由其正面基板与背面基板间形成的隔层组成一个单位信元(cell),各个信元(cell)内填充了氖(Ne)、氦(He)或氖与氦的混合气体(Ne+He)等主放电气体与少量含有氙(Xe)的惰性气体。高频电压导致放电时,惰性气体产生真空紫外线(Vacuum Ultraviolet ray),使隔层间形成的荧光体发光,显示画面。如上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具有轻薄的结构,作为新一代显示装置备受瞩目。图1是一般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由显示画面的显示面-正面基板100及组成背面的背面基板110间隔一定距离,平行地结合而成。正面基板100以正面玻璃板101为基础,在一个放电信元(cell)中相互放电,由维持放电信元(cell)发光的扫描电极102,即Y电极及维持电极103,即Z电极,即由透明ITO物质形成的透明电极a与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汇流电极b组成的扫描电极102及维持电极103成双组成。扫描电极102及维持电极103限制放电电流,由绝缘各电极对的一个以上电介质层104覆盖,电介质层104上面,为了简化放电条件,而形成电镀氧化镁(MgO)的保护层105。背面基板110以背面玻璃板111为基础,排列多个放电空间,即,排列形成放电信元(cell)的条(stripe)型(或井(well)型)隔层112,并保持平衡。又,进行定位放电,产生真空紫外线的多个定位电极113,即X电极与隔层112平行地分布。背面基板110的上面喷涂,为在定位放电期间显示画面而放射可视光的R、G、B荧光体114。定位电极113与荧光体114间形成保护定位电极113,并且向正面基板100反射荧光体114发射的可视光的白色电介质层115。对于如上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显示图像灰阶的方法,配合图2说明如下图2是现有技术中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图像灰阶显示方法示意图。如图2所示,现有技术中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图像灰阶(Gray Level)显示方法是,将一帧(frame)分为发光次数不同的多个子域(sub-field),各子域(sub-field)又分为初始化所有信元(cell)的复位期间;选择放电信元(cell)的定位期间及根据放电次数显示灰阶的维持期间。例如预用256灰阶显示图像时,相当于1/60秒的帧(frame)期间(16.67ms),将被分为8个子域(sub-field)SF1至SF8,8个子域(sub-field)SF1至SF8,又分别分为复位期间、定位期间及维持期间。各子域(sub-field)的复位期间及定位期间,在各子域(sub-field)中均相同。选择放电信元(cell)的定位放电由定位电极与扫描电极,即透明电极间的电位差而发生。维持期间在各子域(sub-field)中,以2n(仅,n=0,1,2,3,4,5,6,7)的比率增加。如上所述,各子域(sub-field)中的维持期间均不同,因此,调整各子域(sub-field)的维持期间,即维持放电次数,从而显示灰阶。对如上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驱动波形进行说明如下图3。图3是现有技术中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驱动波形示意图。参考图3,子域(sub-field)SF分别包含初始化整个画面中的放电信元(cell)的复位期间RP、选择放电信元(cell)的定位期间AP及维持被选放电信元(cell)的放电状态的维持期间SP。复位期间RP中,上升沿期间SU同时向所有扫描电极Y附加上升斜波波形PR。由于上述上升斜波波形PR,整个画面的放电信元(cell)中将产发生微弱的放电(上升沿放电),信元(cell)内将积聚壁电荷。下降沿期间SD,在附加上升斜波波形PR后,同时向扫描电极Y附加从比上升斜波波形PR的最高电压低的正极性(+)维持电压Vs以一定的倾斜度下降至负极性扫描电压-Vy的下降斜波波形NR。下降斜波波形NR在信元(cell)内发生微弱的清除放电,清除上升沿放电过程中形成的壁电荷及空间电荷中的不必要电荷。在整个画面的信元(cell)内均匀地残留定位放电所需的壁电荷。定位期间AP,负极性(-)扫描脉冲SCNP依次附加在扫描电极上,同时,向定位电极X附加正极性(+)数字脉冲DP。上述扫描脉冲SCNP及数字脉冲DP的电位差与复位期间RP产生的壁电压相加,从而附加数字脉冲DP的放电信元(cell)内将发生定位放电。由定位放电被选的信元(cell)内,形成壁电荷。一方面,在下降沿期间SD与定位期间AP,向维持电极Z附加正极性偏压Vzb。维持期间SP,向扫描电极Y与维持电极Z交替附加维持脉冲SUSP。由定位放电被选的信元(cell),由于信元(cell)内的壁电压与维持脉冲SUSP相加,附加每个维持脉冲SUSP时,扫描电极Y与维持电极Z间均发生表面放电状态的维持放电,即显示图像的指示放电。如上所述,一个子域(sub-field)内,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驱动过程将全部结束。图4a是APL、维持脉冲数量及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温度间的相互关系示意图。如图4a所示,一般等离子体显示面板驱动时,根据APL(AveragePicture Level),使维持区间附加的维持脉冲的数量不同,从而减少消耗电量。又,有必要根据温度,调整维持期间附加的维持脉冲的数量。即,减少维持脉冲的数量,从而事先防止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驱动环境处于比常温高的高温时,可能发生的放电空间中电荷的再结合、驱动元件发热等引起的驱动过程的不稳定;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驱动环境处于比常温低的低温时,可能发生的不充分的复位引起的亮点误放电等。图4b是现有技术中将维持脉冲数量减少至90%的方法的一个实例示意图,图4c是图4b中图示的实例中各子域(sub-field)及一帧(frame)中的转换误差示意图。如图所示,现有技术中,用减少一帧(frame)的整个维持脉冲数量的方法,按相同的转换比率,对所有子域(sub-field)的维持脉冲数量进行统一的调整。对此以第1子域(sub-field)SF1为例详细说明如下为了将一帧(frame)的整个维持脉冲数量减少至90%,将第1子域(sub-field)SF1的100%的维持脉冲数量,即2与0.9相乘,然后略去小数部分,采用整数部分,将第1子域(sub-field)SF1的90%的维持脉冲数量转换为1。因此,第1子域(sub-field)SF1中,将发生44.4%的转换误差,一帧(frame)整体也发生0.6%的转换误差。如上所述的,维持脉冲数量的转换过程中的误差,导致灰阶的歪曲,降低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画质特性。尤其,低灰阶的灰阶歪曲,是降低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画质特性的主要原因。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下,确保稳定驱动的同时,提高画质特性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方案实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包含形成多个电极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驱动上述电极的各驱动部;检测上述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包含:形成多个电极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驱动上述电极的各驱动部;检测上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温度的温度检测部及根据上述温度检测部检测的温度,按各子域调整维持脉冲的数量的维持脉冲数量控制部。

【技术特征摘要】
KR 2005-10-11 10200500957621.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包含形成多个电极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驱动上述电极的各驱动部;检测上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温度的温度检测部及根据上述温度检测部检测的温度,按各子域调整维持脉冲的数量的维持脉冲数量控制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维持脉冲数量控制部,在上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温度处于比常温高的高温环境下时,减少维持脉冲数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维持脉冲数量控制部,在上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温度处于比常温低的低温环境下时,减少维持脉冲数量。4.根据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维持脉冲数量控制部,减少高灰阶子域的维持脉冲数量,从而减少上述维持脉冲数量。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高灰阶子域是第四个以后的子域。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相辰
申请(专利权)人:乐金电子南京等离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