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灯、背光灯组件以及荧光灯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51011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荧光灯,上述荧光灯满足以下条件:玻璃管的管内径(mm)、及玻璃管内部的封入气体中含有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合计量(mol%),在直角坐标上,当横轴取上述管内径(mm)、纵轴取上述合计量(mol%)时,包含在由依次连结点A(1.5mm、0.008mol%)、点B(4.0mm、0.0005mol%)、点C(4.0mm、0mol%)及点D(1.5mm、0mol%)各点的各线段AB、BC、CD及DA围成的区域内(含边界线)。由此,能够提供一种既是弯曲形又不易发生由于S形浮动导致的点亮不良的荧光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一种冷阴极荧光灯、以该冷阴极荧光灯为主光源的液晶电视用的背光灯组件、以及该冷阴极荧光灯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作为冷阴极荧光灯所发生问题中的一个主要问题,有被称为“S形浮动(snaking)”的现象,该现象为在灯点亮中放电弧柱呈蛇行。在玻璃管内部的电极之间存在CO2(二氧化碳)及CO(一氧化碳)等不纯气体时,就会发生因躲避该不纯气体时放电呈蛇行而发生S形浮动。S形浮动是荧光灯闪烁的原因之一,如果症状恶化后就会发生点亮不良。因此,在密封玻璃管时进行充分排气以使玻璃管内部不残留不纯气体,其后封入稀有气体。一直以来,为了除去稀有气体封入后的玻璃管内部的不纯气体,通过将吸气剂设于玻璃管内部而进行,所谓吸气剂是俘获不纯气体的化学物质。例如,在特许文献1中公开有在电极近旁设置吸气剂,在特许文献2中公开有在电极的表面粘合吸气剂。特许文献1特开2003-197147号公报特许文献2特开平6-290741号公报近年来,在液晶电视的背光灯组件等中,除一直以来使用的直管形冷阴极荧光灯以外,例如,将上述直管形冷阴极荧光灯进行弯曲加工制作成的弯曲形冷阴极荧光灯开始被使用。但是,在弯曲形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荧光灯,其特征在于,具备:内面形成有荧光层、内部封入水银及稀有气体、且两端部具有一对电极的弯曲形玻璃管,上述玻璃管内部的气压在4.0~13.4(kPa)的范围内,同时,上述玻璃管的管内径(mm)及上述玻璃管内部的封入气体中含有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合计量(mol%),在直角坐标上,当横轴取上述管内径(mm)、纵轴取上述合计量(mol%)时,满足如下条件,即:包含于由依次连结点A(1.5mm、0.008mol%)、点B(4.0mm、0.0005mol%)、点C(4.0mm、0mol%)及点D(1.5mm、0mol%)各点的各线段AB、BC、CD及DA围成的区域内(含边界线)。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4-6-30 194537/20041.一种荧光灯,其特征在于,具备内面形成有荧光层、内部封入水银及稀有气体、且两端部具有一对电极的弯曲形玻璃管,上述玻璃管内部的气压在4.0~13.4(kPa)的范围内,同时,上述玻璃管的管内径(mm)及上述玻璃管内部的封入气体中含有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合计量(mol%),在直角坐标上,当横轴取上述管内径(mm)、纵轴取上述合计量(mol%)时,满足如下条件,即包含于由依次连结点A(1.5mm、0.008mol%)、点B(4.0mm、0.0005mol%)、点C(4.0mm、0mol%)及点D(1.5mm、0mol%)各点的各线段AB、BC、CD及DA围成的区域内(含边界线)。2.一种荧光灯,其特征在于,具备内面形成有荧光层、内部封入水银及稀有气体、且两端部具有一对电极的弯曲形玻璃管,上述玻璃管内部的气压在4.0~13.4(kPa)的范围内,同时,上述玻璃管的管内径(mm)及上述玻璃管内部的封入气体中含有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合计量(mol%),在直角坐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下博文桥本望森裕介出岛尚前田达夫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