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平面显示面板中介电层的形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50810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等离子体平面显示面板(PDP)中透明介电层的形成方法,可解决现有技术工艺步骤多,操作条件繁琐以及烧结不佳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介电层的形成方法,包括:(1)提供一第一离型膜;(2)使含诱电体的糊浆组合物以压力供料方式涂布在该第一离型膜上;(3)将该涂布的介电组合物及第一离型膜进行干燥;(4)提供一第二离型膜;(5)将该第二离型膜与该介电组合物之相对于该第一离型膜面贴合及压合;以及(6)将该制成品收卷;其特征在于步骤(3)至(6),包括涂布、干燥、滚轮贴合及压合,收卷程序,均系于单一涂布装置中一次完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平面显示器,特别是等离子体平面显示面板(PDP)中介电层的形成。
技术介绍
近年来等离子体显示器以平板式萤光显示体,即等离子体平面显示面板(PDP)最受瞩目,例如图1显示一种交流型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断面形状的模型图,其中,包括对向配置的玻璃面板(前面基板01及背面基板02),中间阻隔层03,其借由前面基板01及背面基板02,而使晶格(cell)因而区隔形成。其它的构件包括固定在前面基板01的汇流电极04(bus electrode),固定在背面基板02的寻址电极05(address electrode),晶格内的萤光粉体06,覆盖汇流电极04的前面基板01表面及保护层07其为氧化镁(MgO)类的玻璃烧结体,之间所形成的透明介电层08(dielectric layer),其层膜厚度约在20um-50um之间。 有关透明介电层08(dielectric layer)的形成方法,现有技术通常采用一种含有无机材料的糊浆体(paste),以印刷方式或是转印方式附加在前面基板01表面及保护层07之间。例如,JP特开2004-006422,提供一种可有效地形成具有较大膜厚的介电层的方法,步骤包括形成膜材料层的步骤,其借由涂布一层含有丙烯酸酯系的树脂及溶剂于承载膜上;输送该形成于承载膜表面的成膜材料层,至具电极固定的玻璃基板表面的步骤;形成一诱电层于该玻璃基板表面的步骤,及藉由烘干输送该形成膜材料层的步骤。 上述先前技术中提及,为使层膜材料达到所定的厚度,针对前面基板01的表面,把糊浆组合物做多次的反复涂布,例如2至5次甚至更多次是必要。再者,为达到工艺条件的需求或耐电压起始的脉冲,在烧结步骤中对于糊浆体组合物无机粒子的烧结效果及碳化程度的要求与检视也是重要的关键。因此,现有技术,无论是印刷方式或转印方式,因为工艺步骤多,操作条件的控制繁琐,以及烧结结果的异物缺陷率无法掌握等问题,乃为从事本行业界亟需克服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有关透明介电层的形成方法,可解决现有技术工艺步骤多,操作条件繁琐以及烧结不佳的问题。 本专利技术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透明介电层的形成方法,至少包括下列步骤(1)提供一第一离型膜(2)使含介电的糊浆组合物涂布在该第一离型膜上;(3)将该介电组合物及该第一离型膜进行干燥;(4)提供一第二离型膜(5)将该第二离型膜与该介电组合物之相对于该第一离型膜面贴合及压合;以及(6)将该制成品收卷;其特征在于,步骤(3)-(6),包括涂布、干燥、滚轮贴合及压合,收卷程序,均系于单一涂布装置中一次完成。 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基板的形成方法,至少包括下列步骤(1)提供一第一离型膜;(2)使含介电的糊浆组合物涂布在该第一离型膜上;(3)将该介电组合物及该第一离型膜进行干燥;(4)提供一含有透明电极及/或汇流电极的前面基板;(5)将前面基板与该介电组合物之相对于该第一离型膜面贴合及压合。其中该第(3)与(4)步骤之间,更包括下列步骤(a)提供一第二离型膜;(b)将该第二离型膜与该介电组合物之相对于该第一离型膜面贴合及压合;(c)将该制成品收卷;以及(d)抽离该第二离型膜。 上述本专利技术的形成方法,由于是在单一装置中完成数个关系其品质及优良率的步骤,避免介電组合物在空气中曝露过长时间而造成湿气渗入或龟裂;其次,不同于现有的印刷方式或是转印方式,本专利技术方法改用结合涂布及压合的滚轮,改正现有方式因压合设备所造成的不平整或是因分离不完全所造成的膜伤,从而可提高产能及优良率。 在本专利技术的涂布装置中,整个形成过程随时可以进行半成品的检查,避免连续性异物或缺点的产生,而且经由涂布装置中对于涂布线的涂布宽幅调整,或是卷状裁切时设定,而充分符合客户端工艺上的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交流型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断面形状的模型图;图2为实施本专利技术透明介电层形成方法的方块流程图;图3为实施本专利技术透明介电层形成方法的设备流程图。 附图标号说明01-前面基板;02-背面基板;03-阻隔壁;04-汇流电极;05-寻址电极;06-萤光体(R,G,B);07-保护层;08-透明介电层;09-透明电极;10-放电区域;11-紫外线;12-涂布装置;13-介电层组合物糊浆供料装置;14-干燥区域;15-贴合及压合区域;16-基板供应装置。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及实施手段概以下列的具体实施例描述之。 图2显示本专利技术透明介电层的形成方法流程图,首先为介电层组合物的制备程序,包括组合物的搅拌,然后经过真空脱泡,再加压脱泡,使制备完成的介电层组合物糊浆体(paste)控制在一定水分含量;接着,在一Slot Die(coater type)涂布装置中,使该糊浆体(paste)经压力供料方式涂布在卷带式离型膜的表膜(cover film)上,并确认涂布糊浆体层的厚度,然后将该具有糊浆体(paste)的卷带式离型膜,经干燥及冷却后,与另一离型膜于该介电层组合物相对于上述离型膜面贴合及压合;最后将该制成品收卷。 图3显示实施本专利技术透明介电层形成方法的设备流程,已制备完成的糊浆体(paste),黏度约2000cps、固形物含率约70%(即含水率约30%),于位置A借由压力供料装置,将糊浆体涂布于自MRA 50(商业设备名称)所提供的卷带式离型膜上,涂布的糊浆体膜层厚度约70um;已涂布糊浆体的卷带式离型膜,进入一Slot Die(coater type)涂布装置中,其系统的卷带速度约6m/min.,经过5段温度变化的干燥及冷却过程,其温度变化依序为40℃、50℃、60℃、65℃、65℃,最后冷却回室温而到达位置B,并与由MRF38(商业设备名称)所提供的另一离型膜于此处贴合;通过位置B的卷带式离型膜再经压合程序,其压合程序采用滚轮对滚轮(roll to roll)方式,及最后将该制得的成品收卷。 如上所述,当该制成品被收卷完成后,本专利技术系可进一步提供一具有透明电极及/或汇流电极之前面基板;此时,可将该制成品展开,并将其中之一离型膜(例如第二离型膜)移除,再将该前面基板与该介电组合物之相对于该第一离型膜面贴合及压合,俾使该糊浆体(paste)介电组合物被传送至该前面基板所形成的凹槽(gap)当中,以形成一应用在等离子体平面显示面板构造中的基板。 另外,本专利技术当然亦可省略该第二离型膜之贴合及压合步骤,也就是说,当该第一离型膜及该介电组合物被干燥及冷却后,其系可直接提供一上面所述之前面基板,并将该前面基板与该介电组合物之相对于该第一离型膜面贴合及压合,以形成一应用在等离子体平面显示面板构造中的基板。 在本专利技术的涂布装置中,整个形成过程随时可以进行半成品的检查,避免连续性异物或缺点的产生;在涂布糊浆体至卷带式离型膜的过程中进行膜厚检查(可利用红外线测试仪或CCD测试检查设备来检查其厚度),厚度控制在约70±2um,并可进行涂布的均匀性检查;在外观检查部分,检查膜面的平整性,例如凹点或气泡,收卷的情况。经过上述工艺线上的检查及品质判定,将有效提高成品产能及优良率。 虽然本专利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普通一般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与范围内,可做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等离子体平面显示面板中介电层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下列步骤:(1)提供一第一离型膜;(2)使含介电的糊浆组合物涂布在该第一离型膜上;(3)将该介电组合物及该第一离型膜进行干燥;(4)提供一第二离 型膜;(5)将该第二离型膜与该介电组合物之相对于该第一离型膜面贴合及压合;以及(6)将该制成品收卷;其中步骤(3)至(6),包括涂布、干燥、贴合及压合,收卷程序,均系于单一涂布装置中一次完成。

【技术特征摘要】
所界定的为准。权利要求1.一种等离子体平面显示面板中介电层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下列步骤(1)提供一第一离型膜;(2)使含介电的糊浆组合物涂布在该第一离型膜上;(3)将该介电组合物及该第一离型膜进行干燥;(4)提供一第二离型膜;(5)将该第二离型膜与该介电组合物之相对于该第一离型膜面贴合及压合;以及(6)将该制成品收卷;其中步骤(3)至(6),包括涂布、干燥、贴合及压合,收卷程序,均系于单一涂布装置中一次完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电层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糊浆组合物仅需一次涂布至该第一离型膜且厚度均匀。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电层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糊浆体(paste)黏度约2000cps、固形物含率约70%,即含水率约30%、糊浆体膜层厚度约70um。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电层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干燥步骤系经过5段温度变化的干燥及冷却过程,最后冷却回室温。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介电层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5段温度为40℃、50℃、60℃、65℃、65℃。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电层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离型膜及第二离型膜的卷带运行速度约6m/min。7.一种应用在等离子体平面显示面板构造中的基板形成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月香彭盛昌陈克明
申请(专利权)人:力特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