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纹硬车车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0460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2 23: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螺纹硬车车刀,包括:刀片、刀柄、弹簧垫片和紧定螺栓;其中刀柄与车床装刀架连接,刀片与刀柄通过紧定螺栓固定;弹簧垫片套在紧定螺栓上防止螺纹连接松动;加工内螺纹时,刀柄采用一字型结构,加工外螺纹时,刀柄采用L型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巧妙的利用V型导向和定位原理,实现了刀片的安装导向和偏转固定,可保证刀片精确定位和重复装夹精度。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拆式硬车车刀结构,刀片安装接口通用,通过更换刀柄,不需采用新结构的刀片,可便捷用于内、外螺纹车削,解决了现阶段内、外硬车刀具接口不统一,内外螺纹加工时需要配备不同类型刀片和刀柄的问题。刀柄的问题。刀柄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螺纹硬车车刀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螺纹硬车车刀,属于机械制造


技术介绍

[0002]螺纹车削是一种传统的螺纹加工方法,常用于硬度低于45HRC,精度不高于6级的紧定内外螺纹特征的加工。随着超精密硬车机床的面世,这种螺纹硬车技术也普及到了传动螺纹的精密加工中,大有以车代磨的趋势。
[0003]螺纹车削时,螺纹刀片的工作角度直接关系到车削螺纹的牙型角度、轮廓精度,因此传统上常用焊接式整体刀具,即将刀片直接焊接在刀柄上,通过刀柄基准定位来进行刀片角度的磨制和刀具对刀角度的调整。但由于螺纹车削时,刀尖处的冷却和热传递的原因,刀具较容易磨损,特别是针对硬车螺纹,需要时常更换刀片。传统的焊接式螺纹刀具需要定期修磨,一旦刀片破损,则整把刀具报废,因此很不经济。
[0004]商业上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了可拆式刀片结构,一旦刀片破碎或磨损,仅需要更换刀片即可使刀具恢复如初,成本大幅降低。但目前常用的可拆式螺纹车刀,内外螺纹加工时,刀片和刀柄的接口不统一,车削内螺纹和外螺纹的刀片结构和刀柄结构差异很大,配置刀具需要多种不同的刀柄和刀片,增加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螺纹硬车车刀,刀片安装接口通用,通过更换刀柄,不需采用新结构的刀片,可便捷用于内、外螺纹车削,解决了现阶段内、外硬车刀具接口不统一,内外螺纹加工时需要配备不同类型刀片和刀柄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0007]一种螺纹硬车车刀,包括:刀片(1)、刀柄(2)、弹簧垫片(3)和紧定螺栓(4);其中刀柄(2)与车床装刀架连接,刀片(1)与刀柄(2)通过紧定螺栓(4)固定;弹簧垫片(3)套在紧定螺栓(4)上防止螺纹连接松动;加工内螺纹时,刀柄(2)采用一字型结构,加工外螺纹时,刀柄(2)采用L型结构;
[0008]刀片(1)包括高硬度刀片头部(11)和刀片座(12),两者由不同材料制成,通过钎焊组成一体;刀片座(12)的下端面设置有导向凸台(121)和定位面(122),其中导向凸台(121)由圆弧和直线相切连接形成的M向截面拉伸而成,用于刀片安装过程的导向和定位,所述M向是指:垂直于刀柄轴线的方向,指向刀片头部的方向;M向截面中部为弧线段,弧线段两侧连接的是直线段,且该两侧的直线段关于M向截面的中线对称;M向截面中两直线夹角小于90
°
;导向凸台(121)的两侧为定位面(122),且两侧的定位面(122)共面。
[0009]进一步的,刀片(1)的高硬度刀片头部(11)的楔角εr为90
°
或60
°
,楔角两边沿刀片(1)的中线对称;刀片(1)的左侧切削刃后角αol为(3
°‑5°
)右侧切削刃后角αor为(3
°‑5°
)角度φ的值大于或等于所加工螺纹的螺纹升角,角度φ的正负号与所加工螺纹的旋向有关,刀片(1)的径向后角αo设置为6
°‑8°
;刀片(1)的背前角γp设置0
°
;刀片(1)左右侧
切削刃各设置0.2
×5°
的倒棱。
[0010]进一步的,所加工螺纹是右旋向螺纹时,角度φ取正号;所加工螺纹是左旋向螺纹时,角度φ取负号。
[0011]进一步的,加工内螺纹时,刀柄(2)上设置有安装面(21)、对刀面(22)、紧固面(23)、螺纹孔(24)、刀片托台(25)和导向V面(26);
[0012]其中安装面(21)位于刀柄(2)的一端,为平行于刀柄轴的两个平面,用于将刀柄固定在刀架座上;紧固面(23)位于刀柄的另一端,与安装面(21)平行;对刀面(22)为正交于安装面(21)的两平行面,用于安装对刀过程中保证刀柄与工件轴线平行;紧固面(23)上设置有两均布的螺纹孔(24),用于与紧定螺栓(4)配合,起到压紧刀片(1)的作用;刀柄(2)内设置有用于安装刀片的安装槽,位于紧固面(23)上设置螺纹孔(24)的正下方,该安装槽上设置有刀片托台(25)和导向V面(26),其中刀片托台(25)平行于安装面(21),与刀片(1)的定位面(122)配合,保证刀片的前刀面平行于安装面(21);导向V面(26)为90
°
夹角V面,型面母线平行于安装面(21),型面截面垂直于对刀面(22),与刀片(1)的导向凸台(121)接触,用于刀片安装导向和防止刀片侧向移动。
[0013]进一步的,加工外螺纹时,刀柄(2)的L型夹角呈90
°
,设置有安装面(221)、对刀面(222)、紧固面(223)、螺纹孔(224)、刀片托台(225),导向V面(226),安装面(221)和对刀面(222)设置于刀柄夹持端;紧固面(223)位于刀片(1)的夹持端,与安装面(221)平行;对刀面(222)为正交于安装面(221)的两平行面,用于安装对刀过程中保证刀柄与工件轴线平行;紧固面(223)上设置有两均布的螺纹孔(224),用于与紧定螺栓(4)配合压紧刀片(1);
[0014]刀柄(2)内设置有用于安装刀片的安装槽,位于紧固面(223)上设置螺纹孔(224)的正下方,该安装槽上设置有刀片托台(225)和导向V面(226),其中刀片托台(225)平行于安装面(221),与刀片(1)的定位面(122)配合,保证刀片的前刀面平行于安装面(221);导向V面(226)为90
°
夹角V面,型面母线平行于安装面(221),型面截面垂直于对刀面(222),与刀片(1)的导向凸台(121)接触,起刀片安装导向和防止刀片侧向移动的作用。
[0015]进一步的,紧固面(223)、安装槽均设置在L型刀柄(2)的短臂端。
[0016]进一步的,高硬度刀片头部(11)由PCBN材料或陶瓷材料制成,用于加工硬度超过HRC45以上的材料;刀片座(12)由硬质合金材料制成。
[0017]进一步的,弹簧垫片(3)为带有豁口的圆环结构,豁口面相错一定距离,起到防止紧定螺栓(4)松动的作用。
[0018]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0019](1)本专利技术巧妙的利用V型导向和定位原理,实现了刀片的安装导向和偏转固定,可保证刀片精确定位和重复装夹精度。
[0020](2)本专利技术刀片为夹持结构,可以通过刀柄更换,便捷实现内外螺纹的加工,装夹便捷,对刀方便。
[0021](3)本专利技术可拆式硬车车刀结构,刀片安装接口通用,通过更换刀柄,不需采用新结构的刀片,可便捷用于内、外螺纹车削,解决了现阶段内、外硬车刀具接口不统一,内外螺纹加工时需要配备不同类型刀片和刀柄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专利技术螺纹硬车车刀总装图;
[0023]图2是刀片图结构示意图;
[0024]图3是内螺纹加工用刀柄示意图;
[0025]图4是弹簧垫片示意图;
[0026]图5是外螺纹加工用刀柄示意图。...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纹硬车车刀,其特征在于:包括:刀片(1)、刀柄(2)、弹簧垫片(3)和紧定螺栓(4);其中刀柄(2)与车床装刀架连接,刀片(1)与刀柄(2)通过紧定螺栓(4)固定;弹簧垫片(3)套在紧定螺栓(4)上防止螺纹连接松动;加工内螺纹时,刀柄(2)采用一字型结构,加工外螺纹时,刀柄(2)采用L型结构;刀片(1)包括高硬度刀片头部(11)和刀片座(12),两者由不同材料制成,通过钎焊组成一体;刀片座(12)的下端面设置有导向凸台(121)和定位面(122),其中导向凸台(121)由圆弧和直线相切连接形成的M向截面拉伸而成,用于刀片安装过程的导向和定位,所述M向是指:垂直于刀柄轴线的方向,指向刀片头部的方向;M向截面中部为弧线段,弧线段两侧连接的是直线段,且该两侧的直线段关于M向截面的中线对称;M向截面中两直线夹角小于90
°
;导向凸台(121)的两侧为定位面(122),且两侧的定位面(122)共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纹硬车车刀,其特征在于:刀片(1)的高硬度刀片头部(11)的楔角εr为90
°
或60
°
,楔角两边沿刀片(1)的中线对称;刀片(1)的左侧切削刃后角αol为右侧切削刃后角αor为角度φ的值大于或等于所加工螺纹的螺纹升角,角度φ的正负号与所加工螺纹的旋向有关,刀片(1)的径向后角αo设置为6
°‑8°
;刀片(1)的背前角γp设置0
°
;刀片(1)左右侧切削刃各设置0.2
×5°
的倒棱。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螺纹硬车车刀,其特征在于:所加工螺纹是右旋向螺纹时,角度φ取正号;所加工螺纹是左旋向螺纹时,角度φ取负号。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螺纹硬车车刀,其特征在于:加工内螺纹时,刀柄(2)上设置有安装面(21)、对刀面(22)、紧固面(23)、螺纹孔(24)、刀片托台(25)和导向V面(26);其中安装面(21)位于刀柄(2)的一端,为平行于刀柄轴的两个平面,用于将刀柄固定在刀架座上;紧固面(23)位于刀柄的另一端,与安装面(21)平行;对刀面(22)为正交于安装面(21)的两平行面,用于安装对刀过程中保证刀柄与工件轴线平行;紧固面(23)上设置有两均布的螺纹孔(2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理论姜建国李瑞光侍威陈中张兆晶袁瑞贤傅思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