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机动车辆的侧门槛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0120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2 23:18
一种侧门槛部件(6),其至少包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机动车辆的侧门槛部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机动车辆的侧门槛部件。
[0002]本专利技术还涉及包括这种侧门槛部件的车辆车身底部结构以及用于制造这种侧门槛部件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3]在车辆中,车辆车身底部结构包括也称为下侧门槛的两个侧门槛部件,侧门槛部件是在车辆的车门下方的车辆地板的两侧上沿着车辆的纵向方向延伸的车辆的外部部件。侧门槛部件作为车辆车身底部结构的加强元件布置在一个或更多个横梁的两侧。
[0004]在相对车辆发生侧面冲击的情况下,横梁布置成防止车辆舱室变形以保持地板面板的完整性,从而通过限制车辆乘客舱室中的任何类型的侵入来保护车辆的乘员。
[0005]侧面冲击在各种标准化撞击测试、比方说例如欧洲新车评估规程(EuroNCAP)杆柱侧面冲击测试中进行了描述,在该测试中,车辆在其侧部受到在冲击时具有32km/h的相对初始速度的固定杆柱的冲击。另一项标准化侧面冲击测试是EuroNCAP先进的欧洲可移动变形障碍物(AE

MDB)侧面冲击,在该测试中,车辆在其侧部受到1300kg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用于机动车辆(1)的侧门槛部件(6),所述侧门槛部件(6)沿着大致纵向方向(L)延伸,所述侧门槛部件(6)至少包括:

外门槛构件(10)和内门槛构件(12),所述外门槛构件(10)和所述内门槛构件(12)由基本上刚性的材料制成并且在所述外门槛构件(10)和所述内门槛构件(12)之间限定外容积(47),所述外门槛构件(10)包括至少一个内接触表面(16),并且所述内门槛构件(12)包括至少一个外接触表面(28),所述内门槛构件(12)的所述外接触表面(28)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外门槛构件(10)的所述内接触表面(16)的至少一部分根据与所述纵向方向(L)大致垂直的横向方向(T)间隔开,

外部型材部件(68),所述外部型材部件(68)与所述内门槛构件(12)限定内容积(74),所述外部型材部件(68)包括与所述内门槛构件(12)的内接触表面(30)根据所述横向方向(T)至少部分地间隔开的外接触表面(70),

第一型材部件(48),所述第一型材部件(48)在所述外容积(47)中延伸,所述第一型材部件(48)包括应用为抵靠所述外门槛构件(10)的所述内接触表面(16)的至少一个外接触部分(50)、与所述内门槛构件(12)的所述外接触表面(28)相对地延伸的至少一个内接触部分(52)、以及沿着所述横向方向(T)将所述外接触部分(50)和所述内接触部分(52)接合的至少一个接合壁(54),所述第一型材部件(48)具有在所述横向方向(T)上的第一可挤压性,

第二型材部件(88),所述第二型材部件(88)在所述内容积(74)中延伸,所述第二型材部件(88)包括应用为抵靠所述内门槛构件(12)的所述内接触表面(30)的至少一个外接触部分(90)、与所述外部型材部件(68)的所述外接触表面(70)相对地延伸的至少一个内接触部分(92)、以及沿着所述横向方向(T)将所述外接触部分(90)和所述内接触部分(92)接合的至少一个接合壁(94),所述第二型材部件(88)具有在所述横向方向(T)上的次于所述第一可挤压性的第二可挤压性,其中,所述外部型材部件(68)具有在所述横向方向(T)上的次于所述第二可挤压性的第三可挤压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门槛部件,其中,所述第一型材部件(48)包括:

应用为抵靠所述外门槛构件(10)的所述内接触表面(16)的至少一个上部外接触部分(56),

将所述上部外接触部分(56)接合至所述内接触部分(52)的至少一个上部接合壁(58),

应用为抵靠所述外门槛构件(10)的所述内接触表面(16)的至少一个下部外接触部分(60),以及

将所述下部外接触部分(60)接合至所述内接触部分(52)的至少一个下部接合壁(6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门槛部件,其中,所述第一型材部件(48)的所述上部外接触部分(56)和所述下部外接触部分(60)附接至所述外门槛构件(10)的所述内接触表面(16)。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侧门槛部件,其中,所述第二型材部件(88)包括:

应用为抵靠所述内门槛构件(12)的所述内接触表面(30)的至少一个上部外接触部分(96),

与所述外部型材部件(68)的所述外接触表面(70)相对地延伸的至少一个上部内接触部分(98),

将所述上部外接触部分(96)接合至所述上部内接触部分(98)的至少一个上部接合壁(100),

应用为抵靠所述内门槛构件(12)的所述内接触表面(30)的至少一个中央外接触部分(102),

将所述上部内接触部分(98)接合至所述中央外接触部分(102)的至少一个第一中间接合壁(104),

与所述外部型材部件(68)的所述外接触表面(70)相对地延伸的至少一个下部内接触部分(106),

将所述中央外接触部分(102)接合至所述下部内接触部分(106)的至少一个第二中间接合壁(108),

应用为抵靠所述内门槛构件(12)的所述内接触表面(30)的至少一个下部外接触部分(110),以及

将所述下部内接触部分(106)接合至所述下部外接触部分(110)的至少一个下部接合壁(11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侧门槛部件,其中,所述第二型材部件(88)的所述上部外接触部分(96)和所述下部外接触部分(110)附接至所述内门槛构件(12)的所述内接触表面(30)。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侧门槛部件,其中,所述第二型材部件(88)的所述中央外接触部分(102)附接至所述内门槛构件(12)的所述内接触表面(30)。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侧门槛部件,其中,所述外门槛构件(10)包括:

应用为抵靠所述内门槛构件(12)的所述外接触表面(28)的至少一个上部内接触表面(18),

与所述内门槛构件(12)的所述外接触表面(18)间隔开的至少一个中央内接触表面(20),

将所述外门槛构件(10)的所述上部内接触表面(18)接合至所述中央内接触表面(20)的至少一个上部接合壁(24),

应用为抵靠所述内门槛构件(12)的所述外接触表面(28)的至少一个下部内接触表面(22),以及

将所述外门槛构件(10)的所述下部内接触表面(22)接合至所述中央内接触表面(20)的至少一个下部接合壁(26),其中,所述外容积(47)由所述外门槛构件(10)的所述中央内接触表面(20)、所述内门槛构件(12)的所述外接触表面(28)以及所述外门槛构件(10)的所述上部接合壁(24)和所述下部接合壁(26)界定。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侧门槛部件,其中,所述外门槛构件(10)的所述上部内接触表面(18)和所述下部内接触表面(22)附接至所述内门槛构件(12)的所述外接触表面(28)。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侧门槛部件,其中,所述外部型材部件(68)包括:

应用为抵靠所述内门槛构件(12)的所述内接触表面(30)的至少一个上部外接触表面(76),

与所述内门槛构件(12)的所述内接触表面(30)间隔开的至少一个中央外接触表面(78),

将所述外部型材部件(68)的所述上部外接触表面(76)接合至所述中央外接触表面(78)的至少一个上部接合壁(80),

应用为抵靠所述内门槛构件(12)的所述内接触表面(30)的至少一个下部外接触表面(82),以及

将所述外部型材部件(68)的所述下部外接触表面(82)接合至所述中央外接触表面(78)的至少一个下部接合壁(84),其中,所述内容积(74)由所述外部型材部件(68)的所述中央外接触表面(78)、所述内门槛构件(12)的所述内接触表面(30)以及所述外部型材部件(68)的所述上部接合壁(80)和所述下部接合壁(84)界定。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侧门槛部件,其中,所述外部型材部件(68)的所述上部外接触表面(76)和所述下部外接触表面(82)附接至所述内门槛构件(12)的所述内接触表面(30)。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侧门槛部件,其中,所述内门槛构件(12)包括至少一个中央部分(36)以及在所述中央部分(36)的两侧延伸的一个上部部分(32)和一个下部部分(34),所述内门槛构件(12)的位于所述中央部分(36)中的所述外接触表面(28)与所述外门槛构件(10)的所述内接触表面(16)之间的距离比所述内门槛构件(12)的位于所述上部部分(32)和所述下部部分(34)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埃利
申请(专利权)人:安赛乐米塔尔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