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平面荧光灯。该平面荧光灯包括一气体放电腔、一荧光体、一放电气体以及多条第一及第二电极。该荧光体配置在该气体放电腔的内表面且该放电气体系填充于该气体放电腔之中。该第一及第二电极配置在不同平面,使得在该第一及第二电极之间形成的介电电容大于该二电极在共平面所形成者,因此该平面荧光灯具有较佳的发光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平面荧光灯结构,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电极位于气体放电 腔内侧以及外侧的平面荧光灯结构。
技术介绍
近年来, 一般电视的显示屏幕渐以液晶显示面板(LCDpanel)为主流。由 于液晶显示面板本身并不具有发光的功能,故在液晶显示面板下方必须设置 一背光模块(backlight module)以提供光源,进而达到显示的功能。市售电视 的背光模块的光源是以多数的冷阴极管(CCFL)所组成,亦有使用发光二极管 (LED)作为光源者。然而,由于CCFL或LED为线形或点状光源,因此都需 要借由背光模块中的扩散板,才能达到发光均匀的效果。由于液晶显示面板尺寸日渐增大,对于背光模块发光的均匀度要求亦愈 来愈高。另有以等离子发光元件制成的平面荧光灯,由于具有良好的发光效 率以及均匀性,可符合背光模块对于光均匀性的要求。平面荧光灯是一种等离子发光元件,其主要是利用介电层放电原理,产体离子化激发以形成等离子。之后,等离子中被激发的激态原子会以放射紫 外光的方式回到基态,而所放射的紫外光会进一步激发平面荧光灯中的荧光 体,以产生可见光。图1表示传统平面荧光灯的结构的剖面图。请参照图1,传统的平面焚 光灯主要是由气体放电腔100、荧光体102、放电气体104、内部电极106 以及介电层108所构成。其中,气体放电腔100是由下基板100a、上基板 100b以及边条100c所组成,边条100c配置于下基板100a与上基板100b之 间,且与下基板100a以及上基板100b的边缘连接,以构成一密闭的腔体。再参照图1,传统的内部电极106通常为银电极,且内部电极106配置 于下基板100a上,这些内部电极106上通常会覆盖一层介电层108,以保护 内部电极106不会因离子撞击而损坏。由图l可知,内部电极106与覆盖其上的介电层108是位于气体放电腔100的内壁上。气体放电腔100内填充放 电气体104,气体104通常为Xe、 Ne、 Ar或其他惰性气体。此外,荧光体 102配置在气体放电腔100的内壁上,如上基板100b的表面上、介电层108 的表面上,以及未被介电层108覆盖的基板100a的表面上。在平面荧光灯的点亮过程中,主要是借由电极106发射电子与气体放电 腔100内部的;^丈电气体104产生碰:撞,并将》文电气体104离子化、激发以 形成等离子。之后,等离子中被激发的激态原子会以放射紫外光的方式回到 基态,且所放射的紫外光会进一步激发气体放电腔100内壁的荧光体102, 以产生可见光。在如图1所示的平面荧光灯中,由于放电电极106皆位于气体放电腔100 的内部,故放电电极106需覆盖介电层108来保护电极。此介电层108—般 是以网版印刷方式所形成并将其厚度控制在50 m m至250 pm之间。然而, 此平面荧光灯的制程中,以多层网版印刷来构成介电层的方式较为复杂,产 率不佳。再者,多层网版印刷所构成的介电层厚度不易控制,造成不同平面 焚光灯之间、或是单一平面荧光灯不同区域的亮度不足且不平均。因此,传 统的平面焚光灯,其电路设计的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平面荧光灯,可减少因多层网版印刷 产生介电层厚度的不均,借此改善平面荧光灯的亮度及均匀度,且减少介电 层材料使用量。为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平面荧光灯,其是由一气体放电腔、 一荧光体、 一放电气体以及多个第一及第二电极所构成。气体放电腔为上下 二基板之间的空间且填充有放电气体。荧光体配置于气体放电腔的内壁。第 一电极与第二电极是形成一电极对,且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是位于不同平面 上。依据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所述,该平面荧光灯的第 一 电极位于下基板的 外表面,且第二电极位于下基板的内表面且覆盖有介电层。由于成对的电极 是位于不同平面,故该平面荧光灯的放电区域较大,发光效率较佳。依据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所述,该平面荧光灯的第一电极位于下基板的 外表面,以及第二电极位于下基板的内表面且覆盖有介电层。第一及第二电极为条状且彼此垂直。在本较佳实施例中,位于下基板外表面的第一电极亦 可为一平面状。依据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所述,该平面荧光灯更具有 一承载基板位于下 基板外侧用以支持该平面荧光灯。第一电极是位于下基板的外表面,或是位 于承载基板的 一表面且同时与下基板的外表贴附。第二电极是位于下基板的 内表面且覆盖有介电层。承载基板可与下基板之间具有玻璃胶、陶瓷胶、UV 胶或热固化胶以进行贴合。依据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所述,该平面荧光灯还包括一第三电极位于上 基板的外表面,或位于上基板的内表面且覆盖有介电层。第一电极位于下基 板的外表面,且第二电极位于下基板的内表面且覆盖有介电层。由于第一、 第二及第三电极是位于不同平面,因此放电区域较大,可增进发光效率。依据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所述,该平面荧光灯更具有一反射层位于下基 板的外侧,且第一电极是位于该下基板及该反射层之间。基于本专利技术同一电 极对位于不同平面的概念,第二电极是位于反射层的外侧,因此放电区域较 大,可增进发光效率。附图说明图l表示传统平面焚光灯的结构的横截面图; 图2表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 一较佳实施例的平面荧光灯的横截面图; 图3A表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平面荧光灯的横截面图; 图3B及图3C表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平面荧光灯中,该第 一电极变化的示意图4表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平面荧光灯的横截面图; 图5表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四较佳实施例的平面荧光灯的横截面图;以及 图6表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五较佳实施例的平面荧光灯的横截面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0, 300, 400, 500, 600,700 气体放电腔 100a, 300a, 400a, 500a, 600a, 700a下基一反 100b, 300b, 400b, 500b, 600b, 700b 上基4反 102,302,402, 502, 602,702 荧光体 104,304,404, 504, 604, 704 方丈电气体 306,406,506,606,706第一电极 307,407,507,607,712第二电极 108, 309, 409, 509, 609介电层 100c边条 106 内部电极 508 粘着剂 510 承载基板 611 第三电极718 反射层具体实施例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的所有实施例中,平面荧光灯的上下基板的内表面是指上 下基板面对气体放电腔的表面,且上下基板的外表面是指该内表面的相 对表面。第一实施例图2表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平面荧光灯的横截面图。请参照 图2,本实施例的平面荧光灯其主要是由下基板300a、上基板300b、荧光体 302 、放电气体304以及多个第一电极306及第二电极307所构成。其中, 下基板300a以及上基板300b之间形成气体放电腔300且填充有放电气体 304;第一电极306位于下基板300a的外表面;第二电极307是位于下基板 300a的内表面且介电层309覆盖在第二电极307上;以及荧光体302配置于 气体放电腔300的内壁。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成对的电极306及307是位于不同平面,因此放电 区域较大,可激发较多的放电气体形成等离子态并放出紫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平面荧光灯,包括:一气体放电腔,形成于一第一基板与一第二基板之间且填充有一放电气体;一荧光体,配置于该气体放电腔的内壁;以及至少一电极对,由一第一电极及一第二电极所组成;其中该第一电极及该第二电极分别配置在该第一基板的相对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US 2006-10-25 11/585,8761.一种平面荧光灯,包括一气体放电腔,形成于一第一基板与一第二基板之间且填充有一放电气体;一荧光体,配置于该气体放电腔的内壁;以及至少一电极对,由一第一电极及一第二电极所组成;其中该第一电极及该第二电极分别配置在该第一基板的相对表面。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荧光灯,其中该第二电极配置在该第一基 板的内表面且覆盖有一介电层。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面荧光灯,其中该介电层是由PbO、 Si02、 Bi203、陶f;材料或其组合所构成,且厚度为30-400 ju m。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荧光灯,其还包括一承载基板,配置于该 第一基板的下方。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平面荧光灯,其中该承载基板为玻璃或陶瓷。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平面荧光灯,其还包括一粘着剂,配置于该第 一基板以及该承载基板之间。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平面荧光灯,其中该粘着剂包括玻璃胶、陶覺胶、UV胶或热固化胶。8 一种平面荧光灯,包括一气体放电腔,形成于 一 第 一基板与 一 第二基板之间且填充有 一放电气体;一荧光体,配置于该气体放电腔的内壁;以及 至少一电极对,由一第一电极及一第二电极所组成; 其中该第一电极及该第二电极配置在该第一基板的同一侧但分别位于 不同平面上。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平面荧光灯,其还包括一反射层配置于该第一 基板的下方,使得该第一电极配置于该第一基板以及该反射层之间。10. 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宇恒,李建兴,陈照勗,陈来成,
申请(专利权)人:翰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