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内生命体遗留检测方法、装置及车辆安全控制方法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493198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2: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内生命体遗留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雷达中频信号数据;对雷达中频信号数据进行距离维的傅里叶变换,得到距离维FFT数据并累积存储;对距离维FFT数据进行速度维的傅里叶变换,得到速度维FFT数据并累积存储;根据累积生成距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内生命体遗留检测方法、装置及车辆安全控制方法和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毫米波雷达
,尤其是一种通过毫米波雷达进行车内生命体遗留检测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汽车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普及,给人们带来很多便利,但目前汽车仍存在某些方面的缺陷,比如因疏忽而被遗留在车内的婴儿或者熟睡的成人长时间停留在密闭空间,容易发生闷死等悲剧,因此监测车内生命体驻留时间和情况,必要时发出警报,可减少发生此类意外的概率。由此可见,车内的生命体监测的社会需求十分迫切。
[0003]现有技术中,基于毫米波雷达进行活体检测的算法主要基于人体体动信号进行判别,先利用距离

角度图先确定目标位置,再根据目标位置信息提取对应的体动信号,得到体动信号之后进行呼吸心跳的解算,最终得到活体信息,这类方法仅针对人体进行监测,动物的体动信号与人体不同,无法兼容,且有效体动信号的提取需要目标相对静止,当目标晃动时便无法得到;还有一些方法基于雷达点云数据进行目标特征提取,主要包括目标RCS面积、强度、轮廓等特征,此类方法依赖于点云数据质量和数量,对毫米波雷达硬件条件要求较高,需要雷达具有较高的角分辨率和雷达数据处理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车内生命体遗留检测方法、装置及车辆安全控制方法和装置,能够准确地识别和提取生命体特征,在车辆驻停时,通过雷达实时检测车内是否存在生命体,能够及时发现生命体被困车内的危险情况。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内生命体遗留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10,获取向车辆发射的雷达探测信号被反射后的雷达回波信号经处理得到的雷达中频信号数据;步骤S120,对雷达中频信号数据进行第一维的傅里叶变换,即距离维的傅里叶变换,得到距离维FFT数据并累积存储;步骤S130,对距离维FFT数据进行第二维的傅里叶变换,即速度维的傅里叶变换,得到速度维FFT数据并累积存储;步骤S140,当累积存储的数据帧数达到窗口规定的数量时,根据累积的距离维FFT数据生成距离

时间图谱,根据累积的速度维FFT数据生成速度

时间图谱;步骤S150,根据累积得到的距离

时间图谱和速度

时间图谱,分别与标定的车内空环境数据进行比较,判断车内是否为空环境,若是则结束当前帧雷达中频信号数据的处理,继续下一帧雷达中频信号数据的处理;若否则进入下一步;步骤S160,基于累积得到的距离

时间图谱和速度

时间图谱、标定的车内空环境
数据进行车内生命体检测,得到生命体检测结果;步骤S170,对接下来的每一帧雷达中频信号数据进行滑窗处理,得到每一帧雷达中频信号数据的生命体检测结果。
[0005]进一步地,所述车内空环境数据具体包括车内空环境条件下的距离

时间图谱和速度

时间图谱。
[0006]进一步地,步骤S160具体包括:a1)将累积得到的距离

时间图谱和速度

时间图谱分别与车内空环境数据相减,去除车内环境物体的干扰;a2)对去除干扰后的距离

时间图谱和速度

时间图谱中每一帧数据进行进行峰值搜索,记录每一帧数据所有峰值位置索引和峰值强度,然后统计每个峰值出现的频次;a3)根据峰值出现的频次和强度筛选有效峰值位置索引;a4)根据距离

时间图谱上有效峰值位置索引上的峰值强度信息和相位展开信息综合判断是否存在生命体,再根据速度

时间图谱判别生命体运动状态。
[0007]更进一步地,所述根据距离

时间图谱上有效峰值位置索引上的峰值强度信息和相位展开信息综合判断是否存在生命体,具体通过判断距离

时间图谱上有效峰值位置索引上的峰值强度是否满足大于设置的强度阈值条件,以及相位展开之后的相位幅度与频率是否均满足设置的阈值条件,以上均满足则判断存在生命体。
[0008]进一步地,步骤S170中,所述滑窗处理后再进行数据滤波和野值点去除处理。
[0009]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内生命体遗留检测装置,包括: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运行时执行如上文所述的车内生命体遗留检测方法的步骤。
[0010]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安全控制方法,包括:步骤S210,实时侦听来自于雷达所探测的车辆的车辆驻停信号;步骤S220,当接收到所述车辆驻停信号时,采用如上文所述的车内生命体遗留检测方法对车辆进行检测;步骤S230,当生命体检测结果显示车内存在生命体且遗留时间大于第一危险阈值T1时,向车辆发送打开空气外循环操作指令;步骤S240,当生命体检测结果显示车内存在生命体且遗留时间大于第二危险阈值T2且运动状态处于静止时,T2>T1,向车辆发送报警指令。
[0011]第四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安全控制装置,包括: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运行时执行如上文所述的车辆安全控制方法的步骤。
[001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1)无需和其他传感器结合,降低了成本及计算复杂度,易用性高。
[0013]2)对雷达硬件要求不高,不依赖于毫米波雷达的点云数据数量,在输出较少雷达中频信号数据、1发1收天线布局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生命体检测;从而在车辆驻停时,通过雷达实时检测车内是否存在生命体,能够及时发现生命体被困车内的危险情况。
[0014]3)及时采取相应的救助和报警措施,有效防止意外的发生。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毫米波雷达与车辆示意图。
[0016]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车内生命体遗留检测方法流程图。
[0017]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车辆安全控制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19]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车内生命体遗留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10,获取向车辆发射的雷达探测信号被反射后的雷达回波信号经处理得到的雷达中频信号数据;如图1所示,车辆上通常设有ECU,还可以包括与ECU连接的第一通信模块;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一种毫米波雷达包括信号发射模块、信号接收模块、混频模块、处理器和第二通信模块;信号发射模块用于向车辆发射雷达探测信号,雷达探测信号被车辆反射后的雷达回波信号被信号接收模块所接收,然后通过混频模块处理得到雷达中频信号数据;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内生命体遗留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10,获取向车辆发射的雷达探测信号被反射后的雷达回波信号经处理得到的雷达中频信号数据;步骤S120,对雷达中频信号数据进行第一维的傅里叶变换,即距离维的傅里叶变换,得到距离维FFT数据并累积存储;步骤S130,对距离维FFT数据进行第二维的傅里叶变换,即速度维的傅里叶变换,得到速度维FFT数据并累积存储;步骤S140,当累积存储的数据帧数达到窗口规定的数量时,根据累积的距离维FFT数据生成距离

时间图谱,根据累积的速度维FFT数据生成速度

时间图谱;步骤S150,根据累积得到的距离

时间图谱和速度

时间图谱,分别与标定的车内空环境数据进行比较,判断车内是否为空环境,若是则结束当前帧雷达中频信号数据的处理,继续下一帧雷达中频信号数据的处理;若否则进入下一步;步骤S160,基于累积得到的距离

时间图谱和速度

时间图谱、标定的车内空环境数据进行车内生命体检测,得到生命体检测结果;步骤S170,对接下来的每一帧雷达中频信号数据进行滑窗处理,得到每一帧雷达中频信号数据的生命体检测结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内生命体遗留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内空环境数据具体包括车内空环境条件下的距离

时间图谱和速度

时间图谱。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内生命体遗留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60具体包括:a1)将累积得到的距离

时间图谱和速度

时间图谱分别与车内空环境数据相减,去除车内环境物体的干扰;a2)对去除干扰后的距离

时间图谱和速度

时间图谱中每一帧数据进行进行峰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靓陶烨闫红宇屈操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威孚高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