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薄近距离雷达感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0696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4: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薄近距离雷达感应器,包括底盒,所述底盒内腔底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凹槽连接框,所述凹槽连接框顶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限位板,所述底盒的内部且位于限位板的上方放置有PCB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感应器技术领域。通过向上拉动把手,使连接杆向上移动,使斜面卡块从圆形卡槽内分离,即可对上盖拆卸,对底盒的内部进行维护,既能够使上盖与底盒很好的固定,又能方便进行拆卸,有利于人们长期地进行使用,同时该雷达感应器具有感应距离短、超薄精致性能。超薄精致性能。超薄精致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薄近距离雷达感应器


[0001]本技术涉及感应器
,具体为一种超薄近距离雷达感应器。

技术介绍

[0002]雷达感应LED灯又称微波雷达感应LED灯,是一种通过感应模块自动控制光源点亮的一种新型智能照明产品,当人或有温度的物体进入模块感应范围内时,感应模块就会输出一个高电平脉冲信号、或高电平延时信号,输出的感应脉冲或延时信号可以直接驱动LED灯指示灯、LED照明灯。
[0003]现有的雷达感应器均通过螺丝紧固进行安装,如果发生损坏,还需要借助工具才能进行拆卸,较为的麻烦,现在的感应器厚度都在1cm以上,产品不精致,不美观,同时现有感应器的感应距离都在2m以上,感应距离太长,人在比较远的位置就可以亮灯,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超薄近距离雷达感应器,解决了上述背景中所提出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超薄近距离雷达感应器,包括底盒,所述底盒内腔底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凹槽连接框,所述凹槽连接框顶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限位板,所述底盒的内部且位于限位板的上方放置有PCB板,所述底盒的顶部放置有与底盒相配合使用的上盖,所述上盖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一插接孔,所述PCB板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与第一插接孔相配合使用的第二插接孔,所述第一插接孔的内部插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顶部且位于第一插接孔的上方固定安装有密封盖,所述连接杆的底端依次贯穿第二插接孔并延伸至凹槽连接框的内部,所述连接杆两侧的表面且位于凹槽连接框的内部均开设有圆形卡槽,所述凹槽连接框内壁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活动框,所述活动框内腔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一端贯穿活动框并延伸至活动框的外部,所述活动杆延伸至活动框外部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与圆形卡槽相配合使用的斜面卡块,所述底盒的底部粘接有3M胶。
[0008]优选的,所述所述PCB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单头传感器,所述PCB板、底盒与上盖的右侧均开设有与单头传感器相配合使用的通槽。
[0009]优选的,所述PCB板底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A9管子。
[0010]优选的,所述PCB板底部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IC信号收发器。
[0011]优选的,所述密封盖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把手。
[0012](三)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超薄近距离雷达感应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1)该超薄近距离雷达感应器,通过设置连接杆,在进行安装时通过将连接杆依次穿过密封盖上的第一插接孔与PCB板上第二插接孔,使连接杆进入到底盒内部设置的凹槽连接框中,当连接杆进入到凹槽连接框内时,连接杆的底部会挤压凹槽连接框内设置的两个斜面卡块,使两个斜面卡块分别向相反的方向移动,移动的同时推动活动杆会挤压活动框内弹簧,从而使斜面卡块收缩,连接杆下降到凹槽连接框内,斜面卡块嵌入到连接杆两侧的圆形卡槽中,使连接杆连接的密封盖对上盖和PCB板进行固定,从而使上盖与底盒进行连接固定,如需进行拆卸,通过向上拉动把手,使连接杆向上移动,使斜面卡块从圆形卡槽内分离,即可对上盖拆卸,对底盒的内部进行维护,既能够使上盖与底盒很好的固定,又能方便进行拆卸,有利于人们长期地进行使用,同时该雷达感应器具有感应距离短、超薄精致性能。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8]图4为本技术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9]图中,1、底盒;2、凹槽连接框;3、限位板;4、PCB板;5、上盖;6、第一插接孔;7、第二插接孔;8、连接杆;9、圆形卡槽;10、密封盖;11、活动框;12、弹簧;13、活动杆;14、斜面卡块;15、3M胶;16、单头传感器;17、通槽;18、A9管子;19、IC信号收发器;20、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

4,本实用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超薄近距离雷达感应器,包括底盒1,底盒1的型号为s016,底盒1内腔底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凹槽连接框2,凹槽连接框2顶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限位板3,限位板3采用橡胶材质,底盒1的内部且位于限位板3的上方放置有PCB板4,PCB板4采用的型号为s016,底盒1的顶部放置有与底盒1相配合使用的上盖5,上盖5采用的型号为s016,上盖5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一插接孔6,PCB板4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与第一插接孔6相配合使用的第二插接孔7,第一插接孔6的内部插接有连接杆8,连接杆8的顶部且位于第一插接孔6的上方固定安装有密封盖10,连接杆8的底端依次贯穿第二插接孔7并延伸至凹槽连接框2的内部,连接杆8两侧的表面且位于凹槽连接框2的内部均开设有圆形卡槽9,凹槽连接框2内壁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活动框11,活动框11内腔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弹簧12,弹簧12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活动杆13,活动杆13的一端贯穿活动框11并延伸至活动框11的外部,活动杆13延伸至活动框11外部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与圆形卡槽9相配合使用的斜面卡块14,底盒1的底部粘接有3M胶15。
[0022]本实施例中,PCB板4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单头传感器16,单头传感器16采用的型号为814+816单白头,具有静距离感应的效果,感应距离可以控制在40cm,PCB板4、底盒1与上
盖5的右侧均开设有与单头传感器16相配合使用的通槽17。
[0023]本实施例中,PCB板4底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A9管子18。
[0024]本实施例中,PCB板4底部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IC信号收发器19,IC信号收发器19的型号为8D24C6

IC。
[0025]本实施例中,密封盖10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把手20。
[0026]本实施例中,单头传感器16的厚度为7mm。
[0027]使用时,将连接杆8依次穿过密封盖10上的第一插接孔6与PCB板4上第二插接孔7,使连接杆8进入到底盒1内部设置的凹槽连接框2中,当连接杆8进入到凹槽连接框2内时,连接杆8的底部会挤压凹槽连接框2内设置的两个斜面卡块14,使两个斜面卡块14分别向相反的方向移动,移动的同时推动活动杆13会挤压活动框11内弹簧12,从而使斜面卡块14收缩,连接杆8下降到凹槽连接框2内,斜面卡块14嵌入到连接杆8两侧的圆形卡槽9中,使连接杆8连接的密封盖10对上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薄近距离雷达感应器,包括底盒(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盒(1)内腔底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凹槽连接框(2),所述凹槽连接框(2)顶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限位板(3),所述底盒(1)的内部且位于限位板(3)的上方放置有PCB板(4),所述底盒(1)的顶部放置有与底盒(1)相配合使用的上盖(5),所述上盖(5)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一插接孔(6),所述PCB板(4)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与第一插接孔(6)相配合使用的第二插接孔(7),所述第一插接孔(6)的内部插接有连接杆(8),所述连接杆(8)的顶部且位于第一插接孔(6)的上方固定安装有密封盖(10),所述连接杆(8)的底端依次贯穿第二插接孔(7)并延伸至凹槽连接框(2)的内部,所述连接杆(8)两侧的表面且位于凹槽连接框(2)的内部均开设有圆形卡槽(9),所述凹槽连接框(2)内壁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活动框(11),所述活动框(11)内腔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弹簧(12),所述弹簧(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雨杰马菁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南海合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