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舰船舱室的减振降噪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92631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2: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舰船制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舰船舱室的减振降噪结构,包括设在甲板和舱室之间的多个复合缓震装置,复合缓震装置包括硅胶柱;第一法兰同轴套装在硅胶柱的一端,第一法兰和硅胶柱可拆卸式连接;第二法兰,同轴套装在硅胶柱的另一端,第二法兰和硅胶柱可拆卸式连接;第一环形圈,同轴套装在硅胶柱上,且第一环形圈的一端与第一法兰固定;多个弹性件沿第一环形圈的顶面均布设置,弹性件的一端与第一环形圈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法兰固定连接;缓震气囊呈环形,套装在第一环形圈的外壁上,且缓震气囊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接触。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可靠,能极大的减低海洋波动对舰船舱室的震动,提高舰船舱室的稳定性。提高舰船舱室的稳定性。提高舰船舱室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舰船舱室的减振降噪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舰船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舰船舱室的减振降噪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舰船,由于需要在海面长期航行,因此,海水的波动对舰船的稳定性的影响非常大,而海面气候是瞬息万变的,在气候的影响下,海面有时候很平静,有时候波涛很大,海水以动态式的反复作用力将力作用在舰船上,使得舰船会产生反复的不规则周期震动。
[0003]由于目前的舰船上的舱室都是直接固定在甲板上,因此当舰船状态变化时,舱室也就跟着随动,因此在甲板舱室内生活的人经常会感觉不舒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舰船舱室的减振降噪结构,以便解决上述提到的技术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舰船舱室的减振降噪结构,包括:
[0007]多个复合缓震装置,均布设置在甲板和舱室之间,所述复合缓震装置的一端与所述甲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舱室连接,所述复合缓震装置包括:
[0008]硅胶柱;
[0009]第一法兰,同轴套装在所述硅胶柱的一端,所述第一法兰和所述硅胶柱可拆卸式连接;
[0010]第二法兰,同轴套装在所述硅胶柱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法兰和所述硅胶柱可拆卸式连接;
[0011]第一环形圈,同轴套装设置在所述硅胶柱上,且所述第一环形圈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法兰固定;
[0012]多个弹性件,沿所述第一环形圈的顶面均布设置,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环形圈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法兰固定连接;
[0013]缓震气囊,呈环形,套装在所述第一环形圈的外壁上,且所述缓震气囊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接触。
[0014]优选的,还包括:
[0015]可形变的密封空间,位于甲板和舱室之间,多个复合缓震装置设置在所述密封空间内。
[0016]优选的,还包括:
[0017]多个导向装置,均布开设在所述第一环形圈的内壁上;
[0018]多个阻尼器,和多个导向装置一一对应设置,所述阻尼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法兰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导向装置的移动体铰接。
[0019]优选的,所述导向装置包括:
[0020]滑槽,沿竖直方向开设在所述第一环形圈的内壁上;
[0021]滑块,卡装在所述滑槽上,且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所述阻尼器与所述滑块铰接。
[0022]优选的,还包括:
[0023]第二环形圈,同轴套装在所述硅胶柱上,位于所述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之间,所述第二环形圈的其中一端开设有环形槽体,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法兰连接;
[0024]阻尼液,填充在所述环形槽体内;
[0025]第三环形圈,同轴套装在所述硅胶柱上,位于所述第二环形圈和第二法兰之间,所述第三环形圈的其中一端插装在所述环形槽体内的阻尼液中,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法兰连接。
[0026]优选的,所述第二环形圈上同轴套装固定有第三法兰,所述第三法兰与所述第一法兰可拆卸连接;
[0027]所述第三环形圈上同轴套装固定有第四法兰,所述第四法兰与所述第二法兰可拆卸连接。
[0028]优选的,还包括:
[0029]多个固定块,均布设置在所述第四法兰上且与所述第四法兰固定连接,多个固定块与所述阻尼器一一对应且所述阻尼器与所述固定块铰接。
[0030]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舰船舱室的减振降噪结构,装置的结构可靠,能极大的减低海洋波动对舰船舱室的震动,提高舰船舱室的稳定性,适用性好,实用性强,值得推广。
附图说明
[003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0033]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局部结构的示意图1;
[0034]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局部结构的示意图2;
[0035]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局部结构的示意图2的俯视图;
[0036]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局部结构的示意图3。
具体实施方式
[003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舰船舱室的减振降噪结构,下面结合图1到图6的结构示意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说明。
[0038]实施例1
[0039]一种舰船舱室的减振降噪结构,如图2所示,具体结构包括多个均布设置在甲板1和舱室3之间的复合缓震装置2,复合缓震装置2的一端与甲板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舱室3固定连接。
[0040]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复合缓震装置2的具体结构包括用作主体支撑的硅胶柱204,在硅胶柱204的一端同轴套装第一法兰201,第一法兰201用于实现和甲板1的固定连接,第一法兰201和硅胶柱204通过多个第一连接螺钉212实现可拆卸式连接。在硅胶柱204的另一端同轴套装第二法兰208,第二法兰208用于实现和舱室3的固定连接,第二法兰208和硅胶柱204通过多个第二连接螺钉203实现可拆卸式连接。
[0041]在硅胶柱204的外圈同轴套装设置第一环形圈206,第一环形圈206的一端与第一法兰201固定连接,沿第一环形圈206的顶面均布设置多个弹性件214,弹性件214的一端与第一环形圈206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法兰208固定连接。缓震气囊207,呈环形圈状,套装在第一环形圈206的外壁上,且缓震气囊207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法兰201和第二法兰208接触。
[0042]具体的,弹性件214优选为硬弹簧。
[0043]其中,多个弹性件214一方面可以和第一环形圈206配合,构成对缓震气囊207的支撑,另一方面,多个弹性件214可以在有震动发生的前提下,利用自身的形变来耗能,降低震动传递路径上的能量,使得震动对周边的结构的影响降低。
[0044]其中,如图4和图5所示,硅胶柱204的具体结构包括第一圆柱2041,在第一圆柱2041的两个端面上还分别固定有两个第二圆柱2042,第一圆柱2041和两个第二圆柱2042同轴设置,且第二圆柱2042的直径比第一圆柱2041的直径小,在第一圆柱2041和第二圆柱2042的连接面上分别围绕着第二圆柱2042开设了一圈连接孔2043,连接孔2043用于穿设第二连接螺钉203和第一连接螺钉212,实现对硅胶柱204和第一法兰201、硅胶柱204和第二法兰208的固定。硅胶柱204作为主体支撑,一方面可以提供支撑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其材质的特点,可以消耗掉部分震动能量。
[0045]本专利技术通过均布设置的多个复合缓震装置2实现对甲板1和舱室3的震动隔离。具体的,在硅胶柱204的外圈同轴套装设置第一环形圈206,作为缓震气囊207的支撑体,利用可形变的硅胶柱204和缓震气囊207协同作用实现对震动的能量消耗,从而使得针对对舱室的影响最小。
[0046]实施例2
[0047]为了减轻震动传递时产生的噪音,在实施例1的技术基础上,做了以下改进方案:
[0048]在甲板1和舱室3之间设置密封空间4,密封空间4是可形变的结构,其面积和舱室3的底部面积差不多大。选用密封空间4的制作材料时,密封空间4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舰船舱室的减振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复合缓震装置(2),均布设置在甲板(1)和舱室(3)之间,所述复合缓震装置(2)的一端与所述甲板(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舱室(3)连接,所述复合缓震装置(2)包括:硅胶柱(204);第一法兰(201),同轴套装在所述硅胶柱(204)的一端,所述第一法兰(201)和所述硅胶柱(204)可拆卸式连接;第二法兰(208),同轴套装在所述硅胶柱(204)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法兰(208)和所述硅胶柱(204)可拆卸式连接;第一环形圈(206),同轴套装设置在所述硅胶柱(204)上,且所述第一环形圈(206)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法兰(201)固定;多个弹性件(214),沿所述第一环形圈(206)的顶面均布设置,所述弹性件(21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环形圈(206)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法兰(208)固定连接;缓震气囊(207),呈环形,套装在所述第一环形圈(206)的外壁上,且所述缓震气囊(207)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法兰(201)和第二法兰(208)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舰船舱室的减振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形变的密封空间(4),位于甲板(1)和舱室(3)之间,多个复合缓震装置(2)设置在所述密封空间(4)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舰船舱室的减振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导向装置,均布开设在所述第一环形圈(206)的内壁上;多个阻尼器(210),和多个导向装置一一对应设置,所述阻尼器(21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法兰(208)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导向装置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南沙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