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约束型高强度超轻质甲板敷料隔声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0752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7: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约束型高强度超轻质甲板敷料隔声结构,涉及船用敷料隔声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甲板和舱壁,甲板的顶部设置有镀锌板架,镀锌板架的内侧分别设置驱虫层和吸潮层,镀锌板架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敷料层,第一敷料层的顶部设置有页岩陶粒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吸音棉、超微孔吸音铝板、复合玻镁板、阻尼减震垫以及页岩陶粒层,通过吸音棉能够吸收声音的分贝,声音进入到超微孔吸音铝板内后,声音在超微孔内反复折射,消耗了声音的能量,复合玻镁板和阻尼减震垫能够减少声音的传播,同时阻尼减震垫还富有弹性,起到抗振隔声的目的,页岩陶粒层轻质高强,保温隔热,同时还具有隔音的效果,增加了隔声性能。增加了隔声性能。增加了隔声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约束型高强度超轻质甲板敷料隔声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船用敷料隔声领域,具体为一种约束型高强度超轻质甲板敷料隔声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甲板敷料是敷设于船舶甲板上的覆盖材料,主要起到隔热、降噪、防滑等作用,根据需要的不同,船舶必须使用不同类型的甲板敷料,所有的船舶用敷料都必须具备隔热、降噪、消烟、耐腐等条件。
[0003]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CN202021224339.7的一种约束型高强度超轻质甲板敷料隔声结构,它包括设在钢甲板上的阻尼层,在所述阻尼层上方间隔设有若干金属块,在所述阻尼层和金属块上部设有自流平甲板敷料层,它们组成隔声本体,所述隔声本体与舱壁之间设有分隔条,所述分隔条与舱壁通过密封胶连接,所述阻尼层的厚度为0.5?5mm,所述金属块的厚度为1

10mm,所述自流平甲板敷料层的厚度为5

50mm,该技术敷设简便,整体强度高,耐用,但该隔声结构过于单一,隔声效果并不理想,其次,同时甲板内的湿气太重,容易滋生细菌,出虫,极不卫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约束型高强度超轻质甲板敷料隔声结构,以解决隔声效果不够理想以及容易出虫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约束型高强度超轻质甲板敷料隔声结构,包括甲板和舱壁,所述甲板的顶部设置有镀锌板架,所述镀锌板架的内侧分别设置驱虫层和吸潮层,所述镀锌板架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敷料层,所述第一敷料层的顶部设置有页岩陶粒层,所述页岩陶粒层的顶部设置有两组复合玻镁板,两组所述复合玻镁板之间粘合有阻尼减震垫,所述复合玻镁板的顶部设置有吸音棉,所述吸音棉的顶部设置有超微孔吸音铝板,所述超微孔吸音铝板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敷料层,所述舱壁一侧设置有分隔条,所述分隔条的两侧均设置有遇水膨胀胶。
[0006]进一步的,所述分隔条采用陶瓷棉材料制作而成。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陶瓷棉材料的分隔条能够起到吸音的目的,进一步加强了隔声效果。
[0008]进一步的,所述阻尼减震垫采用聚氨酯材质制作而成,其厚度为12mm。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阻尼减震垫一方面能够起到抗振的作用,另一方面能够达到隔声的目的。
[0010]进一步的,所述驱虫层为樟脑丸粉末,所述吸潮层为活性炭颗粒,且驱虫层和吸潮层设置有多组,多组驱虫层和吸潮层交叉排列。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虫层能够避免舱体内出虫,起到防虫的目的,吸潮层能够起到防止甲板上潮湿。
[0012]进一步的,所述吸音棉的厚度为20mm,且其采用玻璃棉材质制作而成。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玻璃棉制作的吸音棉能够吸收声音,减少声音舱体内折射。
[0014]综上所述,本技术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1、本技术通过设置有吸音棉、超微孔吸音铝板、复合玻镁板、阻尼减震垫以及页岩陶粒层,通过吸音棉能够吸收声音的分贝,声音进入到超微孔吸音铝板内后,声音在超微孔内反复折射,消耗了声音的能量,复合玻镁板和阻尼减震垫能够减少声音的传播,同时阻尼减震垫还富有弹性,起到抗振隔声的目的,页岩陶粒层轻质高强,保温隔热,同时还具有隔音的效果,增加了隔声性能;
[0016]2、本技术通过设置有镀锌板、驱虫层以及吸潮层,通过镀锌板架一方面能够起到隔声的目的,提高敷料的强度,同时还能够对驱虫层和吸潮层起到约束的作用,通过驱虫层能够防止虫蚁产生,通过吸潮层能够吸收湿气,有效的改善舱体内潮湿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复合玻镁板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图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甲板;2、镀锌板架;3、第一敷料层;4、页岩陶粒层;5、复合玻镁板;6、阻尼减震垫;7、吸音棉;8、超微孔吸音铝板;9、第二敷料层;10、分隔条;11、驱虫层;12、吸潮层;13、遇水膨胀胶;14、舱壁。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3]下面根据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对其实施例进行说明。
[0024]一种约束型高强度超轻质甲板敷料隔声结构,如图1

4所示,包括甲板1和舱壁14,甲板1的顶部设置有镀锌板架2,镀锌板架2的内侧分别设置驱虫层11和吸潮层12,镀锌板架2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敷料层3,第一敷料层3的顶部设置有页岩陶粒层4,页岩陶粒层4的顶部设置有两组复合玻镁板5,两组复合玻镁板5之间粘合有阻尼减震垫6,阻尼减震垫6采用聚氨酯材质制作而成,其厚度为12mm,通过阻尼减震垫6一方面能够起到抗振的作用,另一方面能够达到隔声的目的,复合玻镁板5的顶部设置有吸音棉7,吸音棉7的顶部设置有超微孔吸音铝板8,超微孔吸音铝板8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敷料层9,舱壁14一侧设置有分隔条10,分隔条10的两侧均设置有遇水膨胀胶13,通过遇水膨胀胶13能够起到防水的目的,分隔条10采用陶瓷棉材料制作而成,通过陶瓷棉材料的分隔条能够起到吸音的目的,进一步加强了隔声效果。
[0025]参阅图1,驱虫层11为樟脑丸粉末,吸潮层12为活性炭颗粒,且驱虫层11和吸潮层12设置有多组,多组驱虫层11和吸潮层12交叉排列,驱虫层11能够避免舱体内出虫,起到防
虫的目的,吸潮层12能够起到防止甲板上潮湿。
[0026]参阅图1和3,吸音棉7的厚度为20mm,且其采用玻璃棉材质制作而成,通过玻璃棉制作的吸音棉7能够吸收声音,减少声音舱体内折射。
[0027]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该隔声结构在进行工作时,通过吸音棉7能够吸收声音的分贝,声音进入到超微孔吸音铝板8内后,声音在超微孔内反复折射,消耗了声音的能量,复合玻镁板5和阻尼减震垫6能够减少声音的传播,同时阻尼减震垫6还富有弹性,起到抗振隔声的目的,页岩陶粒层4轻质高强,保温隔热,同时还具有隔音的效果,通过镀锌板架2一方面能够起到隔声的目的,提高敷料的强度,同时还能够对驱虫层11和吸潮层起到约束的作用,通过驱虫层11能够防止虫蚁产生,通过吸潮层12能够吸收湿气,有效的改善舱体内潮湿的情况。
[0028]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但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技术的限制,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对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替换和变型等,但只要在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约束型高强度超轻质甲板敷料隔声结构,包括甲板(1)和舱壁(14),其特征在于:所述甲板(1)的顶部设置有镀锌板架(2),所述镀锌板架(2)的内侧分别设置驱虫层(11)和吸潮层(12),所述镀锌板架(2)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敷料层(3),所述第一敷料层(3)的顶部设置有页岩陶粒层(4),所述页岩陶粒层(4)的顶部设置有两组复合玻镁板(5),两组所述复合玻镁板(5)之间粘合有阻尼减震垫(6),所述复合玻镁板(5)的顶部设置有吸音棉(7),所述吸音棉(7)的顶部设置有超微孔吸音铝板(8),所述超微孔吸音铝板(8)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敷料层(9),所述舱壁(14)一侧设置有分隔条(10),所述分隔条(10)的两侧均设置有遇水膨胀胶(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包尔础钟玲
申请(专利权)人:靖江市金舟船舶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