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导流结构的内燃机活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9189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2: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导流结构的内燃机活塞,所述活塞设有周向封闭内冷油道、冷却油进油孔、冷却油出油孔、活塞销孔,冷却喷油嘴向进油孔喷射冷却油,活塞内腔顶面向燃烧室中心凹陷,活塞销孔分布在内腔顶面两侧,在进油孔位置设有导流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活塞进油孔位置设有的导流结构,将未喷入活塞进油孔撞击活塞裙、面窗、销座附近壁面冷却油通过导流结构聚集起来,并且导流结构将聚集的机油引导流向活塞内腔顶面和活塞销孔,用于对活塞内腔顶面的冷却和活塞销孔的润滑。内腔顶面的冷却和活塞销孔的润滑。内腔顶面的冷却和活塞销孔的润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导流结构的内燃机活塞


[0001]本技术涉及内燃机
,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导流结构的内燃机活塞。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发动机强化指标提高,发动机的功率密度和爆发压力也越来越高,活塞承受热负荷和机械负荷比较高,为使活塞能够应对高热负荷环境,通常在活塞头部靠近燃烧室位置设有周向封闭内冷油道,然而燃烧室中心距离内冷油道比较远,尤其是高性能柴油机活塞燃烧室,一般为ω型或w型,中心凸台比较高,冷却效果比较差,造成燃烧室中心温度高,高温氧化比较严重,内腔顶面机油结胶,增加活塞失效风险;同时高爆压活塞,活塞销孔承受比较大面压,活塞润滑不当很容易造成销孔咬合。
[0003]对现今设有内冷油道的活塞,对内腔的冷却及活塞销孔的润滑主要靠冷却机油的飞溅来实现。
[0004]活塞装配连杆和活塞销后,内腔空间比较狭小,喷向进油孔位置的冷却油,一部分进入内冷油腔,一部分撞击活塞内腔壁面,撞击内腔壁面的冷却油,很大一部分反射回油底壳,只有少部分机油通过反射飞溅到内腔和和活塞销孔,因此通过机油飞溅对内腔的冷却和活塞销的润滑并不是很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具有导流结构的内燃机活塞;本使用新型通过在活塞进油孔位置设有一种导流结构,将未喷入活塞进油孔的冷却油撞击内腔导流壁面后通过引流结构将机油聚集起来,通过导流结构将聚集的机油引导流向活塞内腔顶面和活塞销孔,用于对活塞内腔顶面的冷却和活塞销孔的润滑。
[0006]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具有导流结构的内燃机活塞,所述活塞设有周向封闭内冷油道、冷却油进油孔、冷却油出油孔、活塞销孔,活塞内腔顶面向燃烧室中心凹陷,活塞销孔分布在内腔顶面两侧,在进油孔位置设有导流结构。
[0008]所述导流结构包括第一导流面、第二导流面、第三导流面、第四导流面,其中第一导流面为底面及以第二导流面、第三导流面、第四导流面为相围绕的侧面,第二导流面、第三导流面、第四导流面三侧面指向冷却油喷嘴方向开口呈喇叭状。
[0009]所述第一导流面底面呈倾斜状,并与活塞内腔顶面圆滑过渡,第二导流面分布在销座位置,第三导流面分布在分布在面窗位置,第四导流面分布在裙部位置。
[0010]所述导流结构可以为独立可装加的导流片,或是与活塞本体一块锻造、铸造成型得到。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本使用新型通过在活塞进油孔位置设有导流结构,将未喷入活塞进油孔撞击在导流面上的冷却油聚集起来,通过导流结构将冷却油聚集并引导向活塞内腔顶面和活塞销
孔位置,用于对活塞内腔顶面的冷却和活塞销孔的润滑。通过对活塞内腔顶面冷却,降低燃烧室中心温度高,减少燃烧室高温氧化和内腔顶面机油结胶,从而减少活塞失效风险;提供增加活塞销孔的润滑,降低活塞销孔主要依靠冷却油的飞溅润滑不足造成的销孔咬合,降低活塞失效风险。
[0013]2.导流结构包括第一导流面、第二导流面、第三导流面、第四导流面,其中以第一导流面为底面及以第二导流面、第三导流面、第四导流面为侧面围绕得到,其中第二导流面、第三导流面、第四导流面三侧面指向冷却油喷嘴方向呈开口喇叭状。该结构将冷却油喷嘴喷向活塞进油口附近的冷却油聚集起来。
[0014]3.第一导流面分布在进油口位置,并与内腔顶面圆滑过渡,第二导流面分布在销座位置,第三导流面分布在面窗位置,第四导流面分布在裙部位置。将冷却油喷嘴喷射到第二导流面、第三导流面、第四导流面的冷却油聚集起来,流入活塞进油口或流向第四导流面。
[0015]4.所述第一导流面底面呈倾斜状,第一导流面与活塞内腔顶面呈流线形过渡。使第二导流面、第三导流面、第四导流面聚集到第四导流面的冷却油流向内腔顶面。
[0016]5.导流结构可以是独立装加的导流片,或是直接锻造、铸造等各种成型得到,实现导流结构成型多样化。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使用新型活塞与冷却喷油嘴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使用新型活塞剖视图。
[0019]图3为本使用新型冷却喷油嘴和活塞剖视图。
[0020]图中,1

活塞本体、11

内腔顶面、12

销孔、13

进油孔、14

内冷油道、15

燃烧室中心、16

出油孔、17

活塞裙、18

面窗、19

销座;2

导流结构、21

第一导流面、22

第二导流面、23

第三导流面、24

第四导流面;3

冷却喷油嘴;4

冷却油;5

冷却油流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2]如图1

3所示,一种具有导流结构的内燃机活塞1,所述活塞1设有周向封闭内冷油道14、冷却油进油孔13、冷却油出油孔16、活塞销孔12,冷却喷油嘴3与进油孔13配合,活塞内腔顶面11向燃烧室中心15凹陷,活塞销孔12分布在内腔顶面11两侧,在进油孔13位置设有导流结构2,导流结构2包括第一导流面21、第二导流面22、第三导流面23、第四导流面24,共四个面,导流结构2是以第一导流面21为底面,并通过第二导流面22、第三导流面23、第四导流面24为侧面围绕得到,其中三侧面指向冷却油喷嘴3方向呈开口喇叭状。该结构将冷却油喷嘴喷向活塞进油口13附近的机油聚集起来。
[0023]第一导流面21靠近进油口13侧,第一导流面21与内腔顶面11圆滑过渡,第二导流面22分布在活塞裙17侧,第三导流面23分布在面窗18侧,第四导流面24分布在销座19侧。将冷却油喷嘴3喷射到第二导流面22、第三导流面23、第四导流面24的冷却油聚集起来,引导
流入进油口13或流向第四导流面21。
[0024]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导流面21呈倾斜状,第一导流面21面与活塞内腔顶面11圆滑过渡。使第二导流面22、第三导流面23、第四导流面24聚集到第四导流面21的冷却油流向内腔顶面11。
[0025]通过分布在进油孔位置的导流结构,将未喷入进油孔的冷却油聚集起来,引导并流向活塞内腔顶面和活塞销孔位置,用于活塞内腔顶面的冷却和活塞销孔的润滑,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依靠冷却油飞溅来冷却活塞顶面和润滑活塞销孔的现状。
[0026]本方案实施过程中,活塞在发动机运行过程中,活塞不但有上下往复运动,还伴随着摆动,通过喷嘴3喷向活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导流结构的内燃机活塞,其特征是,所述活塞设有周向封闭内冷油道、冷却油进油孔、冷却油出油孔、活塞销孔,活塞内腔顶面向燃烧室中心凹陷,活塞销孔分布在内腔顶面两侧,在进油孔位置设有导流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导流结构的内燃机活塞,其特征是,所述导流结构包括第一导流面、第二导流面、第三导流面、第四导流面,其中第一导流面为底面,以第二导流面、第三导流面、第四导流面为侧面围绕得到,其中第二导流面、第三导流面、第四导流面三侧面指向冷却油喷嘴方向呈开口喇叭状。3.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义民朵小英郭庆元孟栋栋李希勇张俊青李猛猛李方峰林东营
申请(专利权)人:滨州渤海活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