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机线束及其加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87385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2: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打印机线束及其加工工艺,包括软排线本体和排线座,所述软排线本体两端均设有连接头,所述排线座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排线座对称分布于软排线本体两侧,且软排线本体的数量设置为多个。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多个软排线本体与排线座的结合,将连接头对应插入卡槽内部,并进入对接排口,多个传输导片实现对应对接排口内的连接头组合成一个集合体,以一个整体为单位与数据接收模块接触,将数据传输的导线拓宽,从而降低电阻率,提高数据传输速度和稳定性,进一步实现信息传输的高分辨率和低耗电性能,结构维护拆卸方便,配合防护垫缓冲防护,同时起到绝缘防水的效果,提高电源连接的安全性。安全性。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打印机线束及其加工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打印机线束
,具体涉及打印机线束及其加工工艺。

技术介绍

[0002]打印机是计算机的输出设备之一,主要用于将计算机处理结果打印在相关介质上。打印机打印时需要完成数据上传,主要通过打印机线束实现数据传输。
[0003]现有的打印机通过传统线束传输数据时,数据量过大,打印机长时间工作后,线束容易发热损坏,维护不便,这主要是因为线束电阻较大,数据传输不稳定,还会导致分辨率低和耗电量大的问题。
[0004]因此,专利技术打印机线束及其加工工艺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打印机线束及其加工工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打印机长时间工作后,线束容易发热损坏,维护不便,这主要是因为线束电阻较大,数据传输不稳定,还会导致分辨率低和耗电量大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打印机线束,包括软排线本体和排线座,所述软排线本体两端均设有连接头,所述排线座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排线座对称分布于软排线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打印机线束,包括软排线本体(1)和排线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软排线本体(1)两端均设有连接头(3),所述排线座(2)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排线座(2)对称分布于软排线本体(1)两侧,且软排线本体(1)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软排线本体(1)通过布线器(4)平行分布,所述布线器(4)与排线座(2)之间设有防护垫(5),且防护垫(5)套设于连接头(3)外侧;所述排线座(2)一侧开设有多个排线连接口(6),所述排线座(2)另一侧设有设备连接端口(7),所述排线座(2)内部设有绝缘板(8),所述绝缘板(8)内部固定连接有数据接收模块(9),所述绝缘板(8)靠近排线连接口(6)的一侧开设有对接排口(10),每相邻两个所述对接排口(10)之间均贯穿连接有传输导片(11),中部的所述排线连接口(6)与数据接收模块(9)电性连接,且连接头(3)与排线连接口(6)相匹配;所述布线器(4)顶部和底部两侧均设有卡板(12),所述排线座(2)靠近排线连接口(6)的一侧开设有卡槽(13),所述卡槽(13)顶部开设有直角拐槽(14),所述直角拐槽(14)内侧底端滑动连接有T形限位卡块(15),所述直角拐槽(14)内侧位于T形限位卡块(15)顶端固定连接有挡板(16),所述挡板(16)与T形限位卡块(15)之间设有压缩弹簧(17),所述直角拐槽(14)内穿设有绳索(18),所述绳索(18)底端与T形限位卡块(15)顶部轴心处系结,且绳索(18)顶端延伸出直角拐槽(14)并固定连接拉环(1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布线器(4)中部设有贯穿孔套(401),且贯穿孔套(401)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卡套(402),所述卡板(12)固定连接于卡套(402)中部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连接端口(7)截面形状小于排线座(2)截面形状,且设备连接端口(7)内侧开设有槽口,所述槽口内设有均匀分布的传输排针(20),所述传输排针(20)与数据接收模块(9)电性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线连接口(6)外部端形状大于排线连接口(6)内部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晓伟秦伟罗琴代俊华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新波特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