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倾转共轴双桨多动力涵道的载人飞行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8210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2: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倾转共轴双桨多动力涵道的载人飞行器,该飞行器为全电动载人飞行器,在飞行操纵方面采用电传操纵系统,由飞行控制模块自主控制三对六发的共轴双桨式动力涵道与机翼上的舵面部件,通过舵控与动力涵道倾转相结合的控制方式,实现在无人驾驶情况下垂直起降、水平巡航等飞行模态转换。该载人飞行器,飞行模态转换便捷,架构稳定,在多涵道螺旋桨的基础上结合固定翼飞行器的优势,兼具垂直起降能力与较高的巡航效率,对于起降场地要求低,在低空通勤、短距货物投递、疫苗运输分配、灾情物资保障等领域具有较强优势。灾情物资保障等领域具有较强优势。灾情物资保障等领域具有较强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倾转共轴双桨多动力涵道的载人飞行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飞行器设计
,具体设计一种可倾转共轴双桨多动力涵道的载人飞行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日常民用载人飞行器中主流的起降方式为水平起降。而相较于水平起降飞 行器,垂直起降飞行器具备起降灵活、环境适应性高等特点,将大大降低对于机场等飞行器 配套设施的占地需求。而相较于传统的旋翼无人机而言,固定翼飞行器巡航效率更高,故兼 备垂直起降能力与固定翼优势的飞行器将在低空通勤、短距货物投递、疫苗运输分配、灾情 物资保障等领域具有较强优势。
[0003][0004]目前,许多公司都在积极研发“飞行汽车”项目,主要对标城市交通中的短途低空通勤。其中,如美国的Archer、Joby及国产的亿航184等主流在研项目皆是以多旋翼为主的载人飞行器,且其旋翼式样主要为自由螺旋桨。多旋翼载人飞行器机体结构紧凑、技术成熟度较高因而被主流研发所青睐,但自由螺旋桨在运转过程中所产生的较大噪音,这对于城市空中交通的需求而言有待改善。同时,传统多旋翼飞行器受限于其气动布局的缘故,在机动性、巡航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倾转共轴双桨多动力涵道的载人飞行器,包括:机体(1)、姿态传感器等(2)、前翼(3)、前动力涵道(4)、起落支架(5)、主翼(6)、主动力涵道(7)、后动力涵道(8)、水平尾翼(9)、水平尾翼上的升降舵(10)、襟翼(11)、主翼上的副翼(12)、电源管理系统(13)、飞行控制模块(14)、客舱(15);所述机身具有前端与后端部分,机身定义了所述载人飞行线的中心轴线,其前端部分包含客舱(15)所在位置,其后端部分靠近客舱处布有电源管理系统(13)与飞行控制模块(14);所述主动力涵道(7)、前动力涵道(4)、后动力涵道(8)分别经由电机驱动的转动轴安装至主翼(6)、前翼(3)与水平尾翼(9)相应末梢处;所述三对动力涵道(4)(7)(8)皆为共轴双桨的电动涵道;所述三对动力涵道(4)(7)(8)与传动轴固连,可由电机驱动沿机身轴向做一定角度的俯仰转动;所述前翼(3)、主翼(6)、水平尾翼(9)皆为平直翼,其中主翼(6)、水平尾翼(9)两者的前缘部分都是后掠的;所述主翼(6)后缘部分设有襟翼(11)、副翼(12),其中襟翼(11)靠近机翼根部,副翼(12)靠近机翼梢部,两者皆可沿机身轴向做一定角度的俯仰转动;所述水平尾翼(9)后缘部分设有升降舵(10),可沿机身轴向做一定角度的俯仰转动;所述飞行控制模块(14)位于机体(1)内部,通过既定控制逻辑配合达到无人驾驶自主控制完成飞行过程;所述起落支架(5)位于机体(1)下方,可为乘客进入客舱(15)提供登机台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倾转共轴双桨多动力涵道的载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对动力涵道(4)(7)(8)皆采用的是共轴双桨的涵道螺旋桨,包括收缩涵道、轴支杆、正反螺旋桨等;双桨式的设计给予电动涵道更高的气动效率并增加了冗余度,提高无人机的安全性,涵道罩的设计大大削弱了噪音强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倾转共轴双桨多动力涵道的载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动力涵道为三对六发电动涵道一同为飞行器提供飞行动力;其中,这三对动力涵道(4)(7)(8)的涵道罩分别与转动轴固连,而传动轴另一边分别与前翼(3)、主翼(6)、水平尾翼(9)连接;六发电动涵道相应配置有六个独立电机,经电机驱动转动轴进而前动力涵道(4)、主动力涵道(7)与后动力涵道(8)可相应做出相应角度的俯仰倾转以此来改变涵道推力方向配合飞行,以协助实现该飞行器的垂直起降、水平巡航等各飞行模态转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倾转共轴双桨多动力涵道的载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行器采用了舵控与动力涵道倾转相结合的姿态控制方法,其前翼(3)、主翼(6)、水平尾翼(9)机翼末端为可倾转动力涵道(4)(7)(8),经电机驱动各涵道可独立做不同俯仰角度的倾转以提供不同方向的推力;在而在主翼(6)、水平尾翼(9)机翼后缘部分相应的舵面(襟翼(11)、副翼(12)、升降舵(10))可在飞行阶段中调整开闭情况,改变飞行力矩;通过调整各动力涵道与相关舵面的倾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了泥江堂郭峰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翔夏腾飞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