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7876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磁继电器,包括磁路部分、接触部分、推动卡;磁路部分包含有线圈、底座、轭铁和/或铁芯、衔铁;接触部分包含带有动触点的动簧、带有静触点的静簧;该动簧包括可柔的动簧本体,动触点设在动簧本体的上部;该动簧还包括由动簧本体延伸而出的一用来配合推动卡的动作而带动动簧形变的推动簧和一用来限制推动卡自由活动的挡簧,该推动簧以一定间隙配合于推动卡的推动点处,该挡簧弹性抵靠于所述推动卡;该推动簧设在靠近动触点的附近。该结构在使用柔性动簧的时候,利用挡簧限制衔铁和/或推动卡的自由活动,同时提供释放反力,在动作状态时由推动簧提供触点压力,从而使电磁继电器的性能得到改善。(*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磁继电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挡簧的柔性动簧的电 磁继电器。
技术介绍
电磁继电器广泛应用于自动控制设备中,由于科技发展的需要,要求继电器 结构更紧凑,体积更小,灵敏度更高,工作可靠性更高。为了提髙电磁继电器的 灵敏度,通常会采用较柔软的薄片来作为动簧,使得继电器线圈的功率得以降低, 但是动簧的柔性提高后,造成了继电器抗冲击、振动的能力大大降低,同时也会 降低接触触点间的压力,也会使继电器的释放电压偏小。对于一些具有推动卡的 电磁继电器,当继电器处于释放状态时,推动卡的推动点与动簧的受动点间均会 存在一定的间隙,以保证释放时动簧的动触点与常闭触点能接触在一起,但该间 隙也使得推动卡存在自由活动空间,在继电器使用环境中有振动时,很容易影响 到动簧而使得常闭触点断开;对于无推动卡的电磁继电器,衔铁与动簧间的工作 面也需要一定的间隙,也使得产品的抗冲击、振动能力降低。图1即为现有技术 的一种电磁继电器的结构示意图,该电磁继电器包括带动触点61'的动簧6'、分 别带静触点51'、 71'的静簧5'、 7',推动卡8'以及由铁芯l'、轭铁4'、线圈 2'、底座9'和衔铁3'组成的磁路部分,当继电器处于释放位置(如图l所示位 置)时,推动卡8'的推动点81'和动簧6'的受动点63'间存在间隙;当继电 器工作时,衔铁3'推动推动卡8',再推动动簧6'运动,使常闭触点51'断开 和/或常开触点71'闭合,这样因没有限制推动卡8'的运动,在释放状态,当推 动卡8'有轻微抖动时会碰到动簧6',从而造成动触点61'和静触点51'的接触 不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具有挡簧和推动簧的 柔性动簧的电磁继电器,在使用柔性动簧的时候,利用挡簧限制衔铁和/或推动卡 的自由活动,同时提供释放反力,在动作状态时由推动簧提供触点压力,从而使 电磁继电器的性能得到改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磁继电器,包括相 互成对应配合的磁路部分、接触部分、推动卡;磁路部分包含有线圈、底座、轭 铁和/或铁芯、衔铁;接触部分包含带有动触点的动簧、带有静触点的静簧;该动 簧包括可柔的动簧本体,动触点设在动簧本体的上部,动簧本体的下端部设为引 出脚,动触点与引出脚之间的动簧本体部分构成负载电流经过的通道;该动簧还 包括由动簧本体延伸而出的一用来配合推动卡的动作而带动动簧形变的推动簧和 一用来限制推动卡自由活动的挡簧,该推动簧以一定间隙配合于推动卡的推动点 处,该挡簧弹性抵靠于所述推动卡;该推动簧设在靠近动触点的附近。所述的推动簧设在负载电流不会经过的动触点的上方或侧上方。所述的动触点为固定在动簧本体上部的单独零件或一体成形在动簧本体的 上部。所述的挡簧由动簧本体的中部的侧沿向上延伸构成或由动簧本体的根部的 侧沿向上延伸构成。所述的推动簧与动簧本体的动触点位置之间还设有使推动簧便于相对动簧 本体弹性变形的沟槽。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磁继电器,包 括相互成对应配合的磁路部分、接触部分;磁路部分包含有线圈、底座、轭铁和/ 或铁芯、衔铁;接触部分包含带有动触点的动簧、带有静触点的静簧;该动簧包 括可柔的动簧本体,动触点设在动簧本体的上部;该动簧还包括由动簧本体延伸 而出的一用来配合衔铁的动作而带动动簧形变的推动簧和一用来限制衔铁自由活 动的挡簧,该推动簧以一定间隙配合于衔铁的推动点处,该挡簧弹性抵靠于所述 衔铁该推动簧设在靠近动触点的附近。所述的衔铁上还固定有绝缘块,所述挡簧弹性抵靠于所述绝缘块,该推动簧 以一定间隙配合于绝缘块的推动点处。所述的动触点为固定在动簧本体上部的单独零件或一体成形在动簧本体的 上部。所述的挡簧由动簧本体的中部的侧沿向上延伸构成或由动簧本体的根部的 侧沿向上延伸构成;所述的推动簧由动簧本体的上部的靠近动触点的侧沿向下延 伸构成。所述的动簧本体中设有一槽,推动簧、挡簧分别由槽内伸出,其中,推动簧 的根部靠近动触点,挡簧的根部靠近动簧本体的根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了在柔性动簧上设置有挡簧和推动簧, 利用挡簧来限制衔铁和/或推动卡的自由活动,同时提供释放反力,在动作状态时 则由推动簧提供触点压力,从而使电磁继电器的性能得到极大改善,避免了在使 用环境中出现振动时容易造成常闭触点断开的弊端,极大地提高了继电器抗冲击、 振动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接触触点间的压力,消除了继电器释放电压偏小的不 足。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一 种电磁继电器不局限于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继电器的构造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本技术的构造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一本技术的构造分解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一本技术动簧的构造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二本技术动簧的构造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三本技术动簧的构造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四本技术的构造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四本技术动簧的构造示意图;图9是实施例五本技术动簧的构造示意图io是实施例六本技术的构造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参见图2至图4所示,本技术的一种电磁继电器,包括相互 成对应配合的磁路部分、接触部分、推动卡8;磁路部分包含有线圈2、底座9、 铁芯l、衔铁3,其中铁芯l包含有轭铁的作用;接触部分包含带有动触点61的 动簧6、带有静触点的静簧,其中静簧5的静触点51为常闭静触点,静簧7的静 触点71为常开静触点;该动簧6包括可柔的动簧本体60,动触点61设在动簧本 体60的上部,动簧本体60的下端部设为引出脚65,动触点61与引出脚65之间 的动簧本体部分构成负载电流经过的通道;该动簧6还包括由动簧本体60延伸而 出的一用来配合推动卡8的动作而带动动簧6形变的推动簧63和一用来限制推动 卡8自由活动的挡簧62,该推动簧63以一定间隙配合于推动卡8的推动点81处, 该挡簧62弹性抵靠于所述推动卡8;该推动簧63设在靠近动触点61的附近。其中推动簧63设在负载电流不会经过的动触点61的侧上方; 动触点61为固定在动簧本体60上部的单独零件或一体成形在动簧本体60 的上部挡簧62由动簧本体60的中部的侧沿向上延伸构成。本技术的一种电磁继电器,推动簧63的宽度可与动簧本体60的宽度相 同,也可与动簧本体60的宽度不相同。继电器处于释放位置时,挡簧62压住推 动卡8,限制推动卡8的活动,推动卡8的推动点81与动簧6的推动簧63间有 一定间隙,保证推动卡8的轻微抖动不会影响到动触点61和静触点51的接触情 况;当继电器工作时,衔铁3推动推动卡8,推动卡8先推动挡簧62运动至推动 点81与动簧6的推动簧63接触,而后再推动动簧6的动簧本体60运动,使常闭 触点断开和/或常开触点闭合,由于推动簧63位于动触点61的附近,推动簧63 只要较小的变形量就能给动触点61和静触点71间提供足够的触点压力,也可以使动触点61在接触静触点71的过程中有一定的转动,有利于提高触点的抗粘接 性能。本实施例的电磁继电器,静簧有两个即静簧5、静簧7,当然,静簧也可以 只有一个,比如有静簧5而没有静簧7,或有静簧7而没有静簧5。本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磁继电器,包括相互成对应配合的磁路部分、接触部分、推动卡;磁路部分包含有线圈、底座、轭铁和/或铁芯、衔铁;接触部分包含带有动触点的动簧、带有静触点的静簧;该动簧包括可柔的动簧本体,动触点设在动簧本体的上部,动簧本体的下端部设为引出脚,动触点与引出脚之间的动簧本体部分构成负载电流经过的通道;其特征在于: 该动簧还包括由动簧本体延伸而出的一用来配合推动卡的动作而带动动簧形变的推动簧和一用来限制推动卡自由活动的挡簧,该推动簧以一定间隙配合于推动卡的推动点处,该挡簧弹性抵 靠于所述推动卡;该推动簧设在靠近动触点的附近。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电磁继电器,包括相互成对应配合的磁路部分、接触部分、推动卡;磁路部分包含有线圈、底座、轭铁和/或铁芯、衔铁;接触部分包含带有动触点的动簧、带有静触点的静簧;该动簧包括可柔的动簧本体,动触点设在动簧本体的上部,动簧本体的下端部设为引出脚,动触点与引出脚之间的动簧本体部分构成负载电流经过的通道;其特征在于该动簧还包括由动簧本体延伸而出的一用来配合推动卡的动作而带动动簧形变的推动簧和一用来限制推动卡自由活动的挡簧,该推动簧以一定间隙配合于推动卡的推动点处,该挡簧弹性抵靠于所述推动卡;该推动簧设在靠近动触点的附近。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推动 簧设在负载电流不会经过的动触点的上方或侧上方。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触 点为固定在动簧本体上部的单独零件或一体成形在动簧本体的上部。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簧 由动簧本体的中部的侧沿向上延伸构成或由动簧本体的根部的侧沿向上延伸构成。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推动 簧与动簧本体的动触点位置之间还设有使推动簧便于相对动簧本体弹性变形的沟槽。6. —种电磁继电器,包括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俊青刘振宇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宏发电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2[中国|厦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