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电振动板及压电振动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77928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2:10
晶体振动片(10)具备振动部(11)、包围着该振动部(11)的外周的外框部(12)、将振动部(11)与外框部(12)连结的保持部(13),在振动部(11)的一个主面上形成有第一激励电极(111),在振动部(11)的另一个主面上形成有第二激励电极(112),第二激励电极(112)具有相互平行的平行边(112e、112g),在第一激励电极(111)上设有俯视时相对第二激励电极(112)比平行边(112e、112g)之间的部分更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111c、111d),突出部(111c、111d)具有俯视时不平行于平行边(112e、112g)的外缘形状。基于该结构,在由保持部将振动部与外框部连结的带框体的压电振动板、及具备这样的压电振动板的压电振动器件中,能够减少乱真而提高电气特性。能够减少乱真而提高电气特性。能够减少乱真而提高电气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压电振动板及压电振动器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压电振动板及压电振动器件。

技术介绍

[0002]例如,具备AT切割晶体振动片等通过厚度剪切振动而动作的压电振动板的压电振动器件(例如压电振子、压电振荡器等)中,在压电振动板的正面和反面相向地形成有一对激励电极,该激励电极上施加有交流电压。近年来,随着这样的压电振动器件的高频化(例如150MHz左右的频率)的进展,在压电振动器件的主振动近傍有可能发生乱真,从而有可能给压电振动器件的特性带来不良影响。现有技术中,已知可通过将压电振动板的一对激励电极错位配置来减少乱真(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3]另外,现有技术中,已知有具备振动部、包围着该振动部的外周的外框部、及将振动部与外框部连结的保持部的压电振动板(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这样的由保持部将振动部与外框部连结的所谓带框体的压电振动板中,一对激励电极被构成为彼此大致相同的形状(主要为矩形),并被配置在俯视时基本一致的位置上,因而,减少乱真的对策仍然不够充分。
[0004]【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104867号公报...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压电振动板,通过厚度剪切振动而动作,其特征在于:具备振动部、包围着该振动部的外周的外框部、及将所述振动部与所述外框部连结的保持部,在所述振动部与所述外框部之间设置有通过对该压电振动板进行切取而形成的切取部,在所述振动部的一个主面上形成有第一激励电极,在所述振动部的另一个主面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激励电极成对的第二激励电极,在所述第一激励电极和所述第二激励电极中的一方的激励电极上,形成有俯视时突出于另一方的激励电极的至少一个突出部,所述另一方的激励电极具有至少一对相互平行的平行边,所述突出部被构成为,俯视时比所述平行边之间的部分更向外侧突出,并具有俯视时不平行于所述平行边的外缘形状。2.一种压电振动板,通过厚度剪切振动而动作,其特征在于:具备振动部、包围着该振动部的外周的外框部、及将所述振动部与所述外框部连结的保持部,在所述振动部与所述外框部之间设置有通过对该压电振动板进行切取而形成的切取部,在所述振动部的一个主面上形成有第一激励电极,在所述振动部的另一个主面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激励电极成对的第二激励电极,所述第一激励电极和所述第二激励电极均被构成为,相对于与该压电振动板的X轴平行的直线线对称的形状,在所述第一激励电极和所述第二激励电极中的一方的激励电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俯视时不与另一方的激励电极重叠地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具有俯视时不平行于X轴的外缘形状。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电振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方的激励电极的重心被设在俯视时与所述另一方的激励电极的重心基本一致的位置。4.一种压电振动板,通过厚度剪切振动而动作,其特征在于:具备振动部、包围着该振动部的外周的外框部、及将所述振动部与所述外框部连结的保持部,在所述振动部与所述外框部之间,设置有通过对该压电振动板进行切取而形成的切取部,在所述振动部的一个主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名古屋涉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大真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