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轴向插接的联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72814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1: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能轴向插接的联轴器,具体涉及联轴器技术领域,包括上壳体、第一固定板、下壳体和第二固定板,所述上壳体一端的底部活动铰接有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另一端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所述下壳体另一端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之间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卡合结构,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内部之间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夹持结构,所述上壳体内部的顶端设置有润滑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上壳体内部的顶端设置有润滑结构,润滑结构包括槽口,打开铰接的压板,将润滑油自槽口倒入,而后复位压板以防尘塞堵住槽口,此时的润滑油便经分配流道流入毛刷中,凭此对本装置内固定的转轴进行润滑,以延长转轴的使用寿命。长转轴的使用寿命。长转轴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能轴向插接的联轴器


[0001]本技术涉及联轴器
,具体为能轴向插接的联轴器。

技术介绍

[0002]联轴器顾名思义可将两端滚轴连接固定而一同旋转的装置,可延长做功距离且可减轻连接件的负重压力,但市面上的联轴器大多以所连滚轴的直径特别定制,因此适用性较低,本技术就一种便于多数横轴插接的联轴器作为阐述。
[0003]在实现本技术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0004](1)传统的能轴向插接的联轴器难以对长期连接固定的两根转轴进行润滑养护,长期如此定会造成转轴的磨损与形变;
[0005](2)传统的能轴向插接的联轴器的安装方式多为焊接固定,基本难以二次利用,且压合性能较差;
[0006](3)传统的能轴向插接的联轴器缺乏稳定的内部固定方式,且难以适应较多型号的转轴,较为局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轴向插接的联轴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难以对固定的转轴进行润滑养护的问题。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能轴向插接的联轴器,包括上壳体、第一固定板、下壳体和第二固定板,所述上壳体一端的底部活动铰接有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另一端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所述下壳体另一端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之间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卡合结构,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内部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插接槽,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内部之间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夹持结构,所述上壳体内部的顶端设置有润滑结构;
[0009]所述润滑结构包括槽口,所述槽口设置在上壳体外侧内部的顶端,所述上壳体外侧内部的底端设置有分配流道,且分配流道与槽口相连通,所述上壳体内部中间位置处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毛刷,所述上壳体外部中间位置处的一侧活动铰接有压板,且压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防尘塞。
[0010]优选的,所述卡合结构由插栓、弹簧轴、活动槽、转板和通槽组成,所述插栓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固定板底端的两侧,所述插栓底端内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活动槽,且活动槽内部的两端之间分别设置有转板,所述转板与活动槽之间分别活动连接有弹簧轴,所述通槽分别设置在第二固定板内部的两侧。
[0011]优选的,所述通槽、的宽度大于插栓的宽度,所述通槽与插栓处于同一垂直面。
[0012]优选的,所述夹持结构由支撑弹簧、夹板、硅胶垫、滚动腔室、滚珠和连接弹簧组成,所述夹板分别设置在上壳体内部的底端与下壳体内部的顶端,所述夹板分别与上壳体、
下壳体之间固定连接有六组支撑弹簧,所述夹板的内部分别固定连接有硅胶垫,所述夹板的内侧设置有若干组滚动腔室,且滚动腔室的内部设置有滚珠,所述夹板一端之间的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连接弹簧。
[0013]优选的,所述夹板关于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距离的垂直中分线呈对称分布。
[0014]优选的,所述滚珠皆嵌在滚动腔室的内部,所述滚珠皆以夹板之间距离的中点为圆心呈同心圆排列。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能轴向插接的联轴器不仅实现了对固定转轴的润滑,实现了便于安装固定,而且实现了稳定夹持;
[0016](1)通过在上壳体内部的顶端设置有润滑结构,润滑结构包括槽口,打开铰接的压板,将润滑油自槽口倒入,而后复位压板以防尘塞堵住槽口,此时的润滑油便经分配流道流入毛刷中,凭此对本装置内固定的转轴进行润滑,以延长转轴的使用寿命;
[0017](2)通过在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之间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卡合结构,卡合结构由插栓、弹簧轴、活动槽、转板和通槽组成,将弹簧轴固定的转板拨至活动槽内部的顶端,此时将插栓对准通槽的顶端插入,此时在弹簧轴的弹力作用下使转板复位,而后便可完成上壳体与下壳体的拼接卡合,既便于拆卸又提升了装置拼接的稳定性;
[0018](3)通过在上壳体与下壳体内部之间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夹持结构,夹持结构由支撑弹簧、夹板、硅胶垫、滚动腔室、滚珠和连接弹簧组成,将转轴插入夹板的内部,活动的滚珠可减少转轴滑入时的摩擦力,而后内侧均匀设置硅胶垫的夹板在支撑弹簧的弹性支撑下对转轴进行固定夹持,防止其在长期的转动下滑脱。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图1中A处局部剖面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的夹持结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的上壳体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上壳体;2、第一固定板;3、下壳体;4、卡合结构;401、插栓;402、弹簧轴;403、活动槽;404、转板;405、通槽;5、夹持结构;501、支撑弹簧;502、夹板;503、硅胶垫;504、滚动腔室;505、滚珠;506、连接弹簧;6、插接槽;7、毛刷;8、分配流道;9、槽口;10、防尘塞;11、压板;12、第二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实施例1:请参阅图1

4,能轴向插接的联轴器,包括上壳体1、第一固定板2、下壳体3和第二固定板12,上壳体1一端的底部活动铰接有下壳体3,上壳体1另一端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2,下壳体3另一端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12,第一固定板2与第二固定板12之间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卡合结构4,上壳体1与下壳体3内部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
插接槽6,上壳体1与下壳体3内部之间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夹持结构5,上壳体1内部的顶端设置有润滑结构;
[0026]请参阅图1

4,能轴向插接的联轴器还包括润滑结构,润滑结构包括槽口9,槽口9设置在上壳体1外侧内部的顶端,上壳体1外侧内部的底端设置有分配流道8,且分配流道8与槽口9相连通,上壳体1内部中间位置处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毛刷7,上壳体1外部中间位置处的一侧活动铰接有压板11,且压板1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防尘塞10;
[0027]具体地,如图1和图4所示,打开铰接的压板11,将润滑油自槽口9倒入,而后复位压板11以防尘塞10堵住槽口9,此时的润滑油便经分配流道8流入毛刷7中,凭此对本装置内固定的转轴进行润滑,以延长转轴的使用寿命。
[0028]实施例2:卡合结构4由插栓401、弹簧轴402、活动槽403、转板404和通槽405组成,插栓401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固定板2底端的两侧,插栓401底端内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活动槽403,且活动槽403内部的两端之间分别设置有转板404,转板404与活动槽403之间分别活动连接有弹簧轴402,通槽405分别设置在第二固定板12内部的两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能轴向插接的联轴器,包括上壳体(1)、第一固定板(2)、下壳体(3)和第二固定板(1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一端的底部活动铰接有下壳体(3),所述上壳体(1)另一端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2),所述下壳体(3)另一端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12),所述第一固定板(2)与第二固定板(12)之间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卡合结构(4),所述上壳体(1)与下壳体(3)内部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插接槽(6),所述上壳体(1)与下壳体(3)内部之间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夹持结构(5),所述上壳体(1)内部的顶端设置有润滑结构;所述润滑结构包括槽口(9),所述槽口(9)设置在上壳体(1)外侧内部的顶端,所述上壳体(1)外侧内部的底端设置有分配流道(8),且分配流道(8)与槽口(9)相连通,所述上壳体(1)内部中间位置处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毛刷(7),所述上壳体(1)外部中间位置处的一侧活动铰接有压板(11),且压板(1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防尘塞(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轴向插接的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结构(4)由插栓(401)、弹簧轴(402)、活动槽(403)、转板(404)和通槽(405)组成,所述插栓(401)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固定板(2)底端的两侧,所述插栓(401)底端内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活动槽(403),且活动槽(403)内部的两端之间分别设置有转板(40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军陈瑜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月生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