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美美专利>正文

一种合成氨的智能催化反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47281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1: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合成氨的智能催化反应装置,包括反应釜、安装在反应釜外壁的加热炉和固定在反应釜上端的压力调节装置,所述反应釜的底部焊接有支架,所述反应釜的底部插设有排气管,所述反应釜的侧壁对称插设有氮气进气管和氢气进气管,所述反应釜的内顶部设有用于提高气体混合效率的交错混合机构,所述反应釜的底部设有用于加强催化剂混合的吸附机构。本装置中,通过电机带动丝杆转动,使得滑块带动线圈做竖直方向的往复移动,通过对线圈通电使得线圈产生磁场将铁系催化剂吸附并向上携带,通过触电片的将线圈通电线路短路实现了对线圈高位的断电,实现对催化剂的高出释放,进而使得催化剂与混合气体接触更加充分,提高催化效果。催化效果。催化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合成氨的智能催化反应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合成氨
,尤其涉及一种合成氨的智能催化反应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代化学工业中,氨是化肥工业和基本有机化工的主要原料;合成氨指由氮和氢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存在下直接合成的氨,为一种基本无机化工流程。
[0003]氨合成催化剂包括铁系和非铁系两类,氨合成催化剂可视为整个合成氨厂的心脏,目前常用的铁系催化剂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成固态粉末状,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大多处于稳定的堆积状态,无法与混合气体充分的接触,导致催化效果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催化效果较差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合成氨的智能催化反应装置。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合成氨的智能催化反应装置,包括反应釜、安装在反应釜外壁的加热炉和固定在反应釜上端的压力调节装置,所述反应釜的底部焊接有支架,所述反应釜的底部插设有排气管,所述反应釜的侧壁对称插设有氮气进气管和氢气进气管,所述反应釜的内顶部设有用于提高气体混合效率的交错混合机构,所述反应釜的底部设有用于加强催化剂混合的吸附机构。
[0007]优选地,所述交错混合机构包括胶合在反应釜内顶部的第一混合管和第二混合管,所述第一混合管和第二混合管分别与氮气进气管和氢气进气管连通,所述第二混合管通过第二交错管与氮气进气管连通,所述第一混合管通过第一交错管与氢气进气管连通。
[0008]优选地,所述吸附机构包括循环移动部分和吸附部分,所述循环移动部分包括焊接在反应釜内底部的电机,所述电机的上端焊接有丝杆,所述丝杆的上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反应釜的内壁相焊接。
[0009]优选地,所述吸附部分包括四组线圈,所述丝杆的周向侧壁转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侧壁焊接有四个转杆,四组所述线圈分别绕设在四个转杆侧壁上。
[0010]优选地,所述固定板的底部焊接有导杆,所述导杆贯穿滑块的侧壁,所述滑块的上端侧壁与固定板的下端侧壁均胶合有触电片。
[0011]优选地,所述滑块的侧壁焊接有与四个转杆一一对应的四个保护罩,每个所述转杆均位于对应保护罩内部,所述电机可选用型号为5IK90A

CF的电动机。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3]1、本装置中,由线圈的设计,通过电机带动丝杆转动,使得滑块带动线圈做竖直方向的往复移动,通过对线圈通电使得线圈产生磁场将铁系催化剂吸附并向上携带,通过触电片的将线圈通电线路短路实现了对线圈高位的断电,可实现对催化剂的高出释放,进而使得催化剂与混合气体接触更加充分,提高催化效果。
[0014]2、本装置中,由交错混合机构的设计,通过第一交错管和第二交错管将通入的氮气和氢气分化,然后在第一混合管和第二混合管中分别混合,实现了细化混合的目的,提高了混合效果,提高了反应效率。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合成氨的智能催化反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中A方向的剖视图。
[0017]图中:1反应釜、2支架、3加热炉、4压力调节装置、5氮气进气管、6氢气进气管、7排气管、8第一混合管、9第二混合管、10第一交错管、11第二交错管、12固定板、13电机、14丝杆、15滑块、16转杆、17线圈、18保护罩、19导杆、20触电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9]参照图1

2,一种合成氨的智能催化反应装置,包括反应釜1、安装在反应釜1外壁的加热炉3和固定在反应釜1上端的压力调节装置4,反应釜1的底部焊接有支架2,反应釜1的底部插设有排气管7,排气管7位于反应釜1内部一端胶合有滤网,可避免催化剂的进入,反应釜1的侧壁对称插设有氮气进气管5和氢气进气管6,反应釜1的内顶部设有用于提高气体混合效率的交错混合机构,反应釜1的底部设有用于加强催化剂混合的吸附机构。
[0020]交错混合机构包括胶合在反应釜1内顶部的第一混合管8和第二混合管9,第一混合管8和第二混合管9分别与氮气进气管5和氢气进气管6连通,第二混合管9通过第二交错管11与氮气进气管5连通,第一混合管8通过第一交错管10与氢气进气管6连通,交错式的通气环境使得氮气与氢气得到了细化均匀的混合,提高了混合效果。
[0021]吸附机构包括循环移动部分和吸附部分,循环移动部分包括焊接在反应釜1内底部的电机13,电机13的上端焊接有丝杆14,丝杆14为往复丝杆,通过丝杆14的转动可实现滑块15的往复移动,丝杆14的上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固定板12,固定板12与反应釜1的内壁相焊接;吸附部分包括四组线圈17,丝杆14的周向侧壁转动连接有滑块15,滑块15的侧壁焊接有四个转杆16,四组线圈17分别绕设在四个转杆16侧壁上,线圈17在通电后将在周围产生相应的磁场,可实现对铁系催化剂的吸附。
[0022]固定板12的底部焊接有导杆19,导杆19贯穿滑块15的侧壁,导杆19可限制滑块15的转动,并为滑块15的移动提供导向,滑块15的上端侧壁与固定板12的下端侧壁均胶合有触电片20,两个触电片20接触时将会使得线圈17的连通电路被短路进而使得线圈17断电;滑块15的侧壁焊接有与四个转杆16一一对应的四个保护罩18,每个转杆16均位于对应保护罩18内部,可避免高温等环境因素对线圈17的伤害,电机13可选用型号为5IK90A

CF的电动机。
[0023]在进行氨的合成时,首先利用加热炉3和压力调节装置4将反应釜1内部环境调节到合适的反应环境,然后将氮气和氢气分别通入氮气进气管5和氢气进气管6,氮气将直接进入到第一混合管8及通过第二交错管11进入到第二混合管9中,氢气将直接进入到第二混
合管9及通过第一交错管10进入到第一混合管8中,使得第一混合管8和第二混合管9中均充满氮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并且在接触到底部的铁系催化剂之前完成充分的混合。
[0024]然后向电机13和线圈17通电,电机13将带动丝杆14转动并带动滑块15做竖直方向的往复移动,而滑块15在导杆19的导向限位作用下将稳定的上移,通电后的线圈17将在其周围产生相应强度的磁场,在滑块15带动转杆16及线圈17移动至底部铁系催化剂时,将会吸附并携带催化剂上移,在滑块15上移至其上端的触电片20与固定板12底部的触电片20接触时,将会使得线圈17的通电线路被短路进而使得线圈17被断电,线圈17断电后将不再对铁系催化剂产生吸附能力,使得催化剂由高处向下散落,进而与反应釜1内部的混合气体充分接触进而提高催化能力,反应后的气体由排气管7排出。
[0025]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合成氨的智能催化反应装置,包括反应釜(1)、安装在反应釜(1)外壁的加热炉(3)和固定在反应釜(1)上端的压力调节装置(4),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1)的底部焊接有支架(2),所述反应釜(1)的底部插设有排气管(7),所述反应釜(1)的侧壁对称插设有氮气进气管(5)和氢气进气管(6),所述反应釜(1)的内顶部设有用于提高气体混合效率的交错混合机构,所述反应釜(1)的底部设有用于加强催化剂混合的吸附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合成氨的智能催化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交错混合机构包括胶合在反应釜(1)内顶部的第一混合管(8)和第二混合管(9),所述第一混合管(8)和第二混合管(9)分别与氮气进气管(5)和氢气进气管(6)连通,所述第二混合管(9)通过第二交错管(11)与氮气进气管(5)连通,所述第一混合管(8)通过第一交错管(10)与氢气进气管(6)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合成氨的智能催化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机构包括循环移动部分和吸附部分,所述循环移动部分包括焊接在反应釜(1)内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美美方明明姚程程刘朋韩为宁化凤伟
申请(专利权)人:杨美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