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氯酸钠发生器的自动化电气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47247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1: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次氯酸钠发生器的自动化电气控制系统;包括电源、液位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远程传输模块、逻辑控制单元、设备执行元件。所述电源与各电路连接,逻辑控制单元输入口与液位检测电路、温度检测电路连接,逻辑控制单元输出口与设备执行元件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次氯酸钠的生产过程进行自动控制,避免了半自动设备对次氯酸钠生产过程中运行参数不稳定而导致有效氯含量出现偏差的问题。定而导致有效氯含量出现偏差的问题。定而导致有效氯含量出现偏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次氯酸钠发生器的自动化电气控制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次氯酸钠发生器的自动化电气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场上生产次氯酸钠的设备基本是半自动化控制,员工对设备进行操作时易出现误操作,从而影响设备寿命;半自动控制设备生产的次氯酸钠溶液稳定性不是很高,容易出现生产次氯酸钠溶液有效氯含量偏差较大的情况;且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无法远程实时监控设备运行状况,当设备处于非正常工作状态时无法及时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次氯酸钠发生器的自动化电气控制系统。
[0004]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000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次氯酸钠发生器的自动化电气控制系统;包括电源、液位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远程传输模块、逻辑控制单元、设备执行元件。所述电源与各电路连接,逻辑控制单元输入口与液位检测电路、温度检测电路连接,逻辑控制单元输出口与设备执行元件连接;
[0006]所述液位传感器分别对溶盐箱、清水箱和储药箱的液位进行检测;
[0007]所述温度传感器对电解槽温度进行检测;
[0008]所述逻辑控制单元接收液位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的信号,根据设备运行逻辑,控制驱动设备执行元件。
[0009]所述设备执行元件包括补水泵M2、盐清水泵M3、电解电源M4、投加泵M5,所述补水泵M2、盐清水泵M3、电解电源M4、投加泵M5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电源的N极和L极上,其与零线连接的线路上依次连接有继电器KM8、继电器KM9、继电器KM10、继电器KM11的主触点。
[0010]所述设备执行元件还包括系统运行指示灯M0和时间继电器T1,系统运行指示灯M0和时间继电器T1的两端均分别与电源的N极和L极连接,其两端之间还连接有继电器KM,其与电源L极的连接线路上串联有两个按钮开关,其中一个按钮开关与继电器KM的主触点并联,时间继电器T1与电源L极接线上连接有一个继电器KM9的辅助触点。
[0011]所述系统运行指示灯M0、时间继电器T1、补水泵M2、盐清水泵M3、电解电源M4、投加泵M5依次连接在电源的两极上,系统运行指示灯M0并联在启动回路上,电源主线路连接在继电器KM的主触点上。
[0012]所述逻辑控制单元包括继电器KM1~KM11的线圈,其中继电器KM1~KM7的线圈分别与一个开关串联在电源的L极和N极之间,继电器KM8的线圈依次与继电器KM2的常闭触点和继电器KM1的常开触点串联在电源的L极和N极之间,继电器KM1的常开触点与继电器KM8的常开触点并联;继电器KM9的线圈依次与继电器KM5的常闭触点、继电器KM4的常开触点、继电器KM1的常开触点、继电器KM6的常开触点、继电器KM3的常开触点串联在电源的L极和N
极之间,继电器KM9的常开触点与继电器KM6的常开触点并联;继电器KM10的线圈依次与继电器KM5的常闭触点、继电器KM4的常开触点、继电器KM3的常开触点、继电器KM1的常开触点、时间继电器T1的常开触点串联在电源的L极和N极之间;继电器KM11与继电器KM7的常开触点串联在电源的L极和N极之间。
[0013]所述电源的总进线处连接有断路器QF。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对次氯酸钠的生产过程进行自动控制,避免了半自动设备对次氯酸钠生产过程中运行参数不稳定而导致有效氯含量出现偏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控制流程图;
[0016]图2是本技术的泵控制电路图;
[0017]图3是本技术的逻辑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进一步描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0019]次氯酸钠发生器的自动化电气控制系统;包括电源、液位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远程传输模块、逻辑控制单元、设备执行元件。所述电源与各电路连接,逻辑控制单元输入口与液位检测电路、温度检测电路连接,逻辑控制单元输出口与设备执行元件连接;
[0020]所述液位传感器分别对溶盐箱、清水箱和储药箱的液位进行检测;
[0021]所述温度传感器对电解槽温度进行检测;
[0022]所述逻辑控制单元接收液位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的信号,根据控制逻辑驱动设备执行元件。
[0023]所述设备执行元件包括补水泵M2、盐清水泵M3、电解电源M4、投加泵M5,所述补水泵M2、盐清水泵M3、电解电源M4、投加泵M5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电源的N极和L极上,其与零线连接的线路上依次连接有继电器KM8、继电器KM9、继电器KM10、继电器KM11的主触点。
[0024]所述设备执行元件还包括系统运行指示灯M0和时间继电器T1,系统运行指示灯M0和时间继电器T1的两端均分别与电源的N极和L极连接,其两端之间还连接有继电器KM,其与电源L极的连接线路上串联有两个按钮开关,其中一个按钮开关与继电器KM的主触点并联,时间继电器T1与电源L极接线上连接有一个继电器KM9的辅助触点。
[0025]所述系统运行指示灯M0、时间继电器T1、补水泵M2、盐清水泵M3、电解电源M4、投加泵M5依次连接在电源的两极上,系统运行指示灯M0并联在启动回路上,电源主线路连接在继电器KM的主触点上。
[0026]所述逻辑控制单元包括继电器KM1~KM11的线圈,其中继电器KM1~KM7的线圈分别与一个开关串联在电源的L极和N极之间,继电器KM8的线圈依次与继电器KM2的常闭触点和继电器KM1的常开触点串联在电源的L极和N极之间,继电器KM1的常开触点与继电器KM8的常开触点并联;继电器KM9的线圈依次与继电器KM5的常闭触点、继电器KM4的常开触点、继电器KM1的常开触点、继电器KM6的常开触点、继电器KM3的常开触点串联在电源的L极和N极之间,继电器KM9的常开触点与继电器KM6的常开触点并联;继电器KM10的线圈依次与继电器KM5的常闭触点、继电器KM4的常开触点、继电器KM3的常开触点、继电器KM1的常开触
点、时间继电器T1的常开触点串联在电源的L极和N极之间;继电器KM11与继电器KM7的常开穿点串联在电源的L极和N极之间。
[0027]所述电源的总进线处连接有断路器QF。
[0028]本技术的逻辑控制电路顺序为:
[0029](1)设备启动开始生产次氯酸钠溶液。当清水箱液位高于最低液位、储药箱液位未达高液位、电解槽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溶盐泵、稀释泵开始启动向电解槽内抽入稀盐水,抽入稀盐水保证电解槽内电解液淹没过电极板后电解电源启动,电解槽开始工作生产次氯酸钠,电解槽工作过程中检测电解槽温度、储药箱液位、清水箱液位;当电解槽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时,电解电源、溶盐泵、稀释泵停止工作等待电解槽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再次开始工作,当储药箱达到高位时,电解电源、溶盐泵、稀释泵停止工作待储药箱液位达中位时重新开始工作,当清水箱液位低于低位时,电解电源、溶盐泵、稀释泵停止工作待清水箱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次氯酸钠发生器的自动化电气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液位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远程传输模块、逻辑控制单元、设备执行元件,所述电源与各电路连接,逻辑控制单元输入口与液位检测电路、温度检测电路连接,逻辑控制单元输出口与设备执行元件连接;所述液位传感器分别对溶盐箱、清水箱和储药箱的液位进行检测;所述温度传感器对电解槽温度进行检测;所述逻辑控制单元接收液位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的信号,根据设备运行逻辑,控制驱动设备执行元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次氯酸钠发生器的自动化电气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执行元件包括补水泵M2、盐清水泵M3、电解电源M4、投加泵M5,所述补水泵M2、盐清水泵M3、电解电源M4、投加泵M5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电源的N极和L极上,其与零线连接的线路上依次连接有继电器KM8、继电器KM9、继电器KM10、继电器KM11的主触点;所述设备执行元件还包括系统运行指示灯M0和时间继电器T1,系统运行指示灯M0和时间继电器T1的两端均分别与电源的N极和L极连接,其两端之间还连接有继电器KM,其与电源L极的连接线路上串联有两个按钮开关,其中一个按钮开关与继电器KM的主触点并联,时间继电器T1与电源L极接线上连接有一个继电器KM9的辅助触点。3.如权利要求2任意一条权利要求所述的次氯酸钠发生器的自动化电气控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希玉李恒祥陈豪黄光伦陶进秋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楚天两江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