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合金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7160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1: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铝合金成型模具,包括气缸和上模具,气缸的下部固定连接有下模出料模具,下模出料模具包括框体,框体的内壁活动连接有转轴一,转轴一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齿轮一,齿轮一的表面啮合有齿排一,齿排一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模具框,框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板一,支撑板一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定位杆套,定位杆套与气缸的下表面固定连接,转轴一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锥形齿轮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上述结构之间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由于对比文件中的减震弹簧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容易因机械疲劳而出现裂痕或者断裂,使得压铸产品难以顺利的被取出,同时也带来了安全隐患,给使用带来不便,降低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铝合金成型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成型模具
,具体为一种铝合金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0002]成型模具,也称型模,依据实物的形状和结构按比例制成的模具,用压制或浇灌的方法使材料成为一定形状的工具。成型模具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下模具上面具有下模腔,上模具下面具有上模腔,下模腔和上模腔配合成为整体模腔,产品就是在整体模腔中成型的。
[0003]在压铸过程中,上模具和下模具分别安装在压机的动臂和压制座,压铸成型后,上模具由于动臂的带动而上下移动,下模具腔内滞留压铸成型后的产品;目前在传统的技术中,并没有将下模腔内滞留的产品取出的装置,从而产品留在下模腔内不易取出,这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
[0004]为此人们提出一种成型模具,如中国专利CN211071765U所公开的一种用于铝合金门窗加工的压制成型模具,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下模具上端开凿有多个模具腔,降低铝合金板发生滞留在模具腔内的可能性,另外当铝合金板发生滞留在模具腔内的现象时,工作人员可以辅助将铝合金板从模具腔内顶出。
[0005]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对比文件中的减震弹簧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容易因机械疲劳而出现裂痕或者断裂,使得压铸产品难以顺利的被取出,同时也带来了安全隐患,给使用带来不便,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铝合金成型模具,具备了对下模具进行改进,从而使产品便于取出的优点,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铝合金成型模具,包括气缸和上模具,所述气缸的下部固定连接有上模具,所述气缸的下部固定连接有下模出料模具;所述下模出料模具包括框体,所述框体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转轴一,所述转轴一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齿轮一,所述齿轮一的表面啮合有齿排一,所述齿排一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模具框,所述框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板一,所述支撑板一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定位杆套,所述定位杆套与气缸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转轴一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锥形齿轮一,所述锥形齿轮一的表面啮合有锥形齿轮二,所述锥形齿轮二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转轴二,所述转轴二贯穿定位杆套且与定位杆套转动连接,所述转轴二靠近右侧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锥形齿轮三,所述锥形齿轮三的表面啮合有锥形齿轮四,所述锥形齿轮四的后侧固定连接有齿轮二,所述齿轮二的后侧转动连接有支撑板二,所述支撑板二的端部与定位杆套固定连接,所述齿轮二的右侧啮合有齿排二,所述齿排二与上模具的左侧固定连接。
[0008]优选的,支撑板二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侧板,所述转轴二贯穿侧板,所述转轴二与侧板转动连接。
[0009]优选的,齿排一的数量为两个。
[0010]优选的,两个模具框相对侧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
[0011]优选的,上模具靠近左侧表面开设有凹槽,凹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齿排二。
[0012]优选的,定位杆套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限位环,所述转轴一从限位环中心贯穿而过。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通过气缸与上模具的固定连接,使上模具更好的上下运行,通过上模具的上下运行,使齿排二的往复移动,通过齿排二与齿轮二的啮合,使齿轮二上的锥形齿轮三转动,通过锥形齿轮三的齿牙与锥形齿轮三的齿牙啮合,使锥形齿轮三转动,通过锥形齿轮三与转轴二固定连接,使转轴二的转动,通过锥形齿轮二的齿牙与锥形齿轮一的齿牙啮合,使锥形齿轮二的转动带动了锥形齿轮一的转动,通过锥形齿轮与转轴一的固定连接,使转轴一的转动,通过转轴一与齿轮一的固定连接,使齿轮一的转动,通过齿轮一与齿排一的啮合,使齿排一的往复移动,实现了模具框更好的水平移动,通过支撑板一,达到了稳定定位杆套的作用,通过支撑板二,达到了稳定转轴二转动的效果,通过齿轮、齿排、转轴、锥形齿轮之间的配合,当模具框远离齿轮一并移动到框体外时,由于铝合金缺少模具框的支撑,模具框内的铝合金从框内滑出,从而达到了铝合金易取出的效果,当模具框往齿轮一靠近移动时,铝合金原料放置在模具框内,上模具对其进行压铸。
[0014]通过上述结构之间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由于对比文件中的减震弹簧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容易因机械疲劳而出现裂痕或者断裂,使得压铸产品难以顺利的被取出,同时也带来了安全隐患,给使用带来不便,降低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结构的正视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框体的俯视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图1中A处结构的放大图。
[0018]图中:1、气缸;2、上模具;3、下模出料模具;4、框体;5、转轴一; 6、齿轮一;7、齿排一;8、模具框;9、支撑板一;10、定位杆套;11、锥形齿轮一;12、锥形齿轮二;13、转轴二;14、锥形齿轮三;15、锥形齿轮四;16、齿轮二;17、支撑板二;18、齿排二;19、侧板;20、减震弹簧; 21、限位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铝合金成型模具,包括气缸1和上模具2,气缸1的下部固定连接有上模具2,当模具进行压铸时,气缸1内的动臂进行移动时,动臂带动了上模具2的运行,使上模具2 更好的平稳上下运行,气缸1的下部固定连接有下模出料模具3。
[0021]下模出料模具3包括框体4,框体4的内壁活动连接有转轴一5,转轴一 5的表面固
定连接有齿轮一6,通过转轴一5与齿轮一6的固定连接,使齿轮一6的转动,齿轮一6的表面啮合有齿排一7,通过齿轮一6与齿排一7的啮合,使齿排一7的往复移动,实现了模具框8更好的水平移动,齿排一7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齿排一7以齿轮一6的圆心呈中心轴对称,通过两个齿排一7的同步移动,使两个模具框8运行同步,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齿排一7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模具框8,两个模具框8相对侧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20,达到了缓冲模具框8的作用,当模具进行压铸时,减震弹簧20可以二次达到减震、吸收的作用,框体4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板一9,支撑板一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定位杆套10,通过支撑板一9,达到了稳定定位杆套10的作用,定位杆套10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限位环21,转轴一5贯穿限位环21,从而限制了转轴一5转动幅度,起到了稳定转轴一5的作用,达到了稳固定位杆套 10的效果,定位杆套10与气缸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转轴一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锥形齿轮一11,通过锥形齿轮一11与转轴一5的固定连接,使转轴一5 的转动,锥形齿轮一11的表面啮合有锥形齿轮二12,通过锥形齿轮二12的齿牙与锥形齿轮一11的齿牙啮合,使锥形齿轮二12的转动带动了锥形齿轮一11的转动,锥形齿轮二12的内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铝合金成型模具,包括气缸(1)和上模具(2),所述气缸(1)的下部固定连接有上模具(2),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1)的下部固定连接有下模出料模具(3);所述下模出料模具(3)包括框体(4),所述框体(4)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转轴一(5),所述转轴一(5)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齿轮一(6),所述齿轮一(6)的表面啮合有齿排一(7),所述齿排一(7)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模具框(8),所述框体(4)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板一(9),所述支撑板一(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定位杆套(10),所述定位杆套(10)与气缸(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转轴一(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锥形齿轮一(11),所述锥形齿轮一(11)的表面啮合有锥形齿轮二(12),所述锥形齿轮二(1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转轴二(13),所述转轴二(13)贯穿定位杆套(10)且与定位杆套(10)转动连接,所述转轴二(13)靠近右侧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锥形齿轮三(14),所述锥形齿轮三(14)的表面啮合有锥形齿轮四(15),所述锥形齿轮四(15)的后侧固定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玲玲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中捷有色金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