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体修复微生物扩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47117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1: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体修复微生物扩培装置,包括总池体、培养室和扩展室,所述总池体的左部开设有培养室,且总池体的右部开设有扩展室,所述培养室的左侧设置有左检测槽,且左检测槽的左侧面底部固定有左固定板,所述左固定板上安装有左溶氧仪和左PH检测仪,且左溶氧仪上设置的溶氧管头伸入到左检测槽内,并且左PH检测仪上的检测探头伸入到左检测槽内,所述扩展室的右侧设置有右检测槽,且右检测槽的右侧面底部设置有右固定板,所述右固定板上安装有右PH检测仪和右溶氧仪。该水体修复微生物扩培装置,结构设置合理,方便对微生物进扩培,以便其更适合微生物生长,有助于培养更多的微生物,提高水体修复效率。提高水体修复效率。提高水体修复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体修复微生物扩培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微生物扩培相关
,具体为一种水体修复微生物扩培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中,水体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水污染造成的水生态系统破坏,水体自净能力降低,蓝藻、水绵等富营养化现象威胁,严重时导致的水体黑臭现象,不仅影响城市环境,对周边居民的生活也造成巨大影响,自2015年《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出台后,根据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信息发布平台的最新消息,目前认定的2100个黑臭水体已完成治理1745个,现阶段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成效、全面消除黑臭水体以及微污染水体水质深度净化工作已进入攻坚阶段。
[0003]但是,现有技术的修复水体微生物培养装置设置单一,容易在单一培养容器内培养容易胀满,并不方便进行微生物扩培,使用并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体修复微生物扩培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修复水体微生物培养装置设置单一,容易在单一培养容器内培养容易胀满,并不方便进行微生物扩培,使用并不方便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体修复微生物扩培装置,包括总池体、培养室和扩展室,所述总池体的左部开设有培养室,且总池体的右部开设有扩展室,所述培养室的左侧设置有左检测槽,且左检测槽的左侧面底部固定有左固定板,所述左固定板上安装有左溶氧仪和左PH检测仪,且左溶氧仪上设置的溶氧管头伸入到左检测槽内,并且左PH检测仪上的检测探头伸入到左检测槽内,所述扩展室的右侧设置有右检测槽,且右检测槽的右侧面底部设置有右固定板,所述右固定板上安装有右PH检测仪和右溶氧仪,并且右溶氧仪与左溶氧仪、右PH检测仪与左PH检测仪的结构设置相同。
[0006]优选的,所述培养室与左检测槽之间设置有左网板,且扩展室与右检测槽之间设置有右网板,并且左网板和右网板均选用不锈钢材质,且培养室与扩展室之间设置有隔板。
[0007]优选的,所述总池体的底部设置有下保温层,且总池体中部的隔板内设置有第二保温层,并且下保温层和第二保温层内均安装有多组恒温导热管。
[0008]优选的,所述总池体的前侧面下部设置有下框,且下框内设置有第一抽水管,并且第一抽水管的左端设置有第一输出口,第一输出口通向培养室内,且第一抽水管的右端设置有第一输入口,第一输入口通向扩展室内,并且第一抽水管的中部安装有第一水泵。
[0009]优选的,所述总池体的后侧面上部设置有上框,且上框内安装有第二抽水管,并且第二抽水管的左端设置有第二输入口,第二输入口通向培养室内,且第二抽水管的右端设置有第二输出口,第二输出口通向扩展室内,并且第二抽水管的中部安装有第二水泵。
[0010]优选的,所述培养室的前侧下部设置有第一排水管,且培养室的后侧上部设置有
第一进水管,并且扩展室的前侧下部设置有第二排水管,且扩展室的后侧上部设置有第二进水管。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水体修复微生物扩培装置,结构设置合理,方便对微生物进扩培,以便其更适合微生物生长,有助于培养更多的微生物,提高水体修复效;
[0012]1、在总池体内左右两部分别设置有培养室和扩展室,分别用于培养修复水体的微生物以及扩培使用,方便用于分散过多的微生物,以及在培养室左侧设置的左检测槽和扩展室右侧设置的右检测槽均用于溶氧和检测PH值的,方便随时对水体进行溶氧和检测PH值;
[0013]2、在总池体的前侧面设置的第一抽水管是用于抽取培养室内底部过多的微生物到扩展室内,总池体后侧面设置的第二抽水管是用于抽取扩展室内上部的水体进入到培养室内,两边同时抽取,抽取容积相同,以保持两边水量平衡;
[0014]3、在总池体的底部设置有下保温层,在隔板内设置有第二保温层,下保温层和第二保温层内均安装有多组恒温导热管,方便对培养室和扩展室内的水体进行恒温保温,保障微生物培养的适宜温度。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结构的正视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结构的后视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左网板;2、溶氧管头;3、左溶氧仪;4、左固定板;5、左PH检测仪;6、左检测槽;7、总池体;8、第一排水管;9、培养室;10、第一输出口;11、下框;12、第一抽水管;13、第一水泵;14、隔板;15、第一输入口;16、扩展室;17、第二排水管;18、右网板;19、右PH检测仪;20、右溶氧仪;21、右固定板;22、右检测槽;23、第二进水管;24、第二输出口;25、第二水泵;26、第二抽水管;27、第二输入口;28、上框;29、第一进水管;30、下保温层;31、恒温导热管;32、第二保温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水体修复微生物扩培装置,包括左网板1、溶氧管头2、左溶氧仪3、左固定板4、左PH检测仪5、左检测槽6、总池体7、第一排水管8、培养室9、第一输出口10、下框11、第一抽水管12、第一水泵13、隔板14、第一输入口15、扩展室16、第二排水管17、右网板18、右PH检测仪19、右溶氧仪20、右固定板21、右检测槽22、第二进水管23、第二输出口24、第二水泵25、第二抽水管26、第二输入口27、上框28、第一进水管29、下保温层30、恒温导热管31和第二保温层32,总池体7的左部开设有培养室9,且
总池体7的右部开设有扩展室16,培养室9的左侧设置有左检测槽6,且左检测槽6的左侧面底部固定有左固定板4,左固定板4上安装有左溶氧仪3和左PH检测仪5,且左溶氧仪3上设置的溶氧管头2伸入到左检测槽6内,并且左PH检测仪5上的检测探头伸入到左检测槽6内,扩展室16的右侧设置有右检测槽22,且右检测槽22的右侧面底部设置有右固定板21,右固定板21上安装有右PH检测仪19和右溶氧仪20,并且右溶氧仪20与左溶氧仪3、右PH检测仪19与左PH检测仪5的结构设置相同,培养室9与左检测槽6之间设置有左网板1,且扩展室16与右检测槽22之间设置有右网板18,并且左网板1和右网板18均选用不锈钢材质,且培养室9与扩展室16之间设置有隔板14,总池体7的底部设置有下保温层30,且总池体7中部的隔板14内设置有第二保温层32,并且下保温层30和第二保温层32内均安装有多组恒温导热管31,总池体7的前侧面下部设置有下框11,且下框11内设置有第一抽水管12,并且第一抽水管12的左端设置有第一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体修复微生物扩培装置,包括总池体(7)、培养室(9)和扩展室(16),其特征在于:所述总池体(7)的左部开设有培养室(9),且总池体(7)的右部开设有扩展室(16),所述培养室(9)的左侧设置有左检测槽(6),且左检测槽(6)的左侧面底部固定有左固定板(4),所述左固定板(4)上安装有左溶氧仪(3)和左PH检测仪(5),且左溶氧仪(3)上设置的溶氧管头(2)伸入到左检测槽(6)内,并且左PH检测仪(5)上的检测探头伸入到左检测槽(6)内,所述扩展室(16)的右侧设置有右检测槽(22),且右检测槽(22)的右侧面底部设置有右固定板(21),所述右固定板(21)上安装有右PH检测仪(19)和右溶氧仪(20),并且右溶氧仪(20)与左溶氧仪(3)、右PH检测仪(19)与左PH检测仪(5)的结构设置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体修复微生物扩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室(9)与左检测槽(6)之间设置有左网板(1),且扩展室(16)与右检测槽(22)之间设置有右网板(18),并且左网板(1)和右网板(18)均选用不锈钢材质,且培养室(9)与扩展室(16)之间设置有隔板(1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体修复微生物扩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总池体(7)的底部设置有下保温层(30),且总池体(7)中部的隔板(14)内设置有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少晨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天尧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