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污染水体防治的菌藻共生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42618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5: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污染水体防治的菌藻共生系统,包括反应器和止回箱,所述反应器内部设置有菌藻共生体,且反应器放置在地面结构表面,同时反应器左侧安装有出水泵,并且反应器右侧安装有进水泵,所述反应器右侧壁表面固定连接有布液管,且反应器左侧壁表面固定连接有过滤框,同时布液管上端与止回装置固定连接,并且止回装置上侧安装有进水管,反应器右上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止回箱内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杆,且限位杆的两侧套接有限位弹簧。该用于污染水体防治的菌藻共生系统,止回装置的设置,可避免进水泵在停机的时候,反应器内部的液体返流至进水管内部;避免污水干结,会阻塞进水管的情况发生。会阻塞进水管的情况发生。会阻塞进水管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污染水体防治的菌藻共生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生物处理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污染水体防治的菌藻共生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污水的生物处理技术主要依赖细菌对污染物的转化能力;在利用菌藻系统处理污水方面,低浓度菌藻共生体系长期以来存在于诸如氧化塘等低负荷、大水力停留时间的工艺中,主要用于处理活性污泥工艺的出水;目前,菌藻共生体系处理生活污水的效率仍然偏低,其表现为菌藻反应器所需要的水力停留时间需要2~5天;菌藻反应器较低效率的原因在于反应器内较低的生物浓度;目前悬浮态共生体系浓度集中在0.3~0.6g/L之间,该浓度远远低于活性污泥工艺中达到的浓度;由于藻类和细菌易于从常规反应器中流失,很大一部分研究采用生物膜工艺以提高反应器中的菌藻生物量;然而生物膜法中大量使用的填料会严重干扰光的传播,且生物膜表面的微生物会对底层微生物起到遮光作用,这使得采用生物膜方式构建的菌藻共生体的污水处理效率难以提高。
[0003]为解决上述中存在的缺陷,现有技术公开(申请号:CN201710614121.9)一种培养高浓度悬浮态菌藻共生体的方法,文中提出“采用进水泵1持续性的向反应器2中泵入含有有机物以及氮磷的污水,污水在反应器中经过处理后,经过滤装置5过滤后排出,过滤装置5可以起到阻止菌藻共生体随水体流出,出水管道上设有出水泵7,为水的排出提供动力;”进水泵1的出水管道延伸至反应器2的内部,当进水泵1完成对反应器2的注液工作的时候,此时进水泵1停止运行,反应器2内部的一部份污水会返流至进水泵1的出水管道内部,污水中含有污泥等杂质,进水泵1若长期不运行的话,污水干结,会阻塞进水泵1的出水管道,本技术基于此而提出。
[0004]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用于污染水体防治的菌藻共生系统,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污染水体防治的菌藻共生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缺陷。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污染水体防治的菌藻共生系统,包括反应器和止回箱,所述反应器内部设置有菌藻共生体,且反应器放置在地面结构表面,同时反应器左侧安装有出水泵,并且反应器右侧安装有进水泵,所述反应器右侧壁表面固定连接有布液管,且反应器左侧壁表面固定连接有过滤框,同时布液管上端与止回装置固定连接,并且止回装置上侧安装有进水管,反应器右上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止回箱内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杆,且限位杆的两侧套接有限位弹簧,同时限位杆的表面安装有限位块,并且限位块与传动杆的下端铰接,所述传动杆上端与载板铰接,且载板的表面安装有密封塞。
[0007]优选的,所述过滤框的右侧壁内部固定连接有滤板,且出水管的抽水端设置在过
滤框内部,同时出水管与出水泵的进水口固定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进水泵的出水端通过进水管、止回装置与布液管连通设置,且布液管的左下侧表面均匀固定连接有多组出水嘴,同时布液管的下端部开设有通孔。
[0009]优选的,所述止回装置是由止回箱、密封塞和传动结构三部分组成,传动结构是由传动杆、限位块和限位杆三部分组成。
[0010]优选的,所述止回箱的上侧开设有进口,且止回箱的下侧开设有出口,布液管的上端固定连接在出口内部,进水管的下端固定连接在进口内部。
[0011]优选的,所述载板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两组导向块,且导向块内部穿插接有导向杆,同时导向杆安装在止回箱的内壁表面。
[0012]优选的,所述密封塞与进口的尺寸相适配,且密封塞插接在进口内部,载板底部铰接有两组传动杆,两组传动杆呈“八”字形设置,限位块内部插接有限位杆,限位弹簧设置在限位块的右侧,载板为升降结构。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载板在进行升降的时候,其两端的导向块内部均插接有导向杆,保证载板在工作时候的稳定性,便民载板发生倾斜,同时可保证密封塞准确的插接在进口内部;
[0015]2、止回装置的设置,可避免进水泵在停机的时候,反应器内部的液体返流至进水管内部;避免污水干结,会阻塞进水管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结构正视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止回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结构图3的侧视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结构密封塞脱离进口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结构布液管局部示意图。
[0021]图中标号:1、出水泵;2、过滤框;3、滤板;4、菌藻共生体;5、反应器;6、出水嘴;7、布液管;8、地面结构;9、进水泵;10、进水管;11、固定板;12、止回装置;13、出水管;14、止回箱;15、导向杆;16、导向块;17、载板;18、传动杆;19、限位杆;20、限位弹簧;21、限位块;22、出口;23、传动结构;24、进口;25、密封塞。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污染水体防治的菌藻共生系统,包括反应器5和止回箱14,反应器5内部设置有菌藻共生体4,且反应器5放置在地面结构8表面,同时反应器5左侧安装有出水泵1,并且反应器5右侧安装有进水泵9,反应器5右侧壁表面固定连接有布液管7,且反应器5左侧壁表面固定连接有过滤框2,同时布液管7上端与止回装置12固定连接,并且止回装置12上侧安装有进水管10,止回装置12是由止回箱14、
密封塞25和传动结构23三部分组成,传动结构23是由传动杆18、限位块21和限位杆19三部分组成;反应器5右上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1,止回箱14内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杆19,且限位杆19的两侧套接有限位弹簧20,同时限位杆19的表面安装有限位块21,并且限位块21与传动杆18的下端铰接,传动杆18上端与载板17铰接,且载板17的表面安装有密封塞25;载板17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两组导向块16,且导向块16内部穿插接有导向杆15,同时导向杆15安装在止回箱14的内壁表面;过滤框2的右侧壁内部固定连接有滤板3,且出水管13的抽水端设置在过滤框2内部,同时出水管13与出水泵1的进水口固定连接;进水泵9的出水端通过进水管10、止回装置12与布液管7连通设置,且布液管7的左下侧表面均匀固定连接有多组出水嘴6,同时布液管7的下端部开设有通孔;止回箱14的上侧开设有进口24,且止回箱14的下侧开设有出口22,布液管7的上端固定连接在出口22内部,进水管10的下端固定连接在进口24内部;密封塞25与进口24的尺寸相适配,且密封塞25插接在进口2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污染水体防治的菌藻共生系统,包括反应器(5)和止回箱(14),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器(5)内部设置有菌藻共生体(4),且反应器(5)放置在地面结构(8)表面,同时反应器(5)左侧安装有出水泵(1),并且反应器(5)右侧安装有进水泵(9),所述反应器(5)右侧壁表面固定连接有布液管(7),且反应器(5)左侧壁表面固定连接有过滤框(2),同时布液管(7)上端与止回装置(12)固定连接,并且止回装置(12)上侧安装有进水管(10),反应器(5)右上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1),所述止回箱(14)内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杆(19),且限位杆(19)的两侧套接有限位弹簧(20),同时限位杆(19)的表面安装有限位块(21),并且限位块(21)与传动杆(18)的下端铰接,所述传动杆(18)上端与载板(17)铰接,且载板(17)的表面安装有密封塞(2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染水体防治的菌藻共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框(2)的右侧壁内部固定连接有滤板(3),且出水管(13)的抽水端设置在过滤框(2)内部,同时出水管(13)与出水泵(1)的进水口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染水体防治的菌藻共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泵(9)的出水端通过进水管(10)、止回装置(12)与布液管(7)连通设置,且布液管(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卜曲于少晨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天尧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