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下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46096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1: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揭示了一种自动下料装置,包括料仓,所述料仓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顶部与料仓的底部呈连通设置,所述出料管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传动箱,所述传动箱内壁右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伺服电机带动主动齿轮转动,通过主动齿轮的转动带动从动齿轮转动,通过从动齿轮的转动带动光杆转动,通过光杆的转动带动固定套转动,通过固定套的转动带动转动杆转动,通过转动杆对物流进行拨动,达到了防止堵塞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自动下料装置在使用时不具备防止堵塞的功能,通常物料下料过程中容易夹料,这样造成下料管堵塞,因此不便于人们使用的问题。此不便于人们使用的问题。此不便于人们使用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下料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机械
,具体为一种自动下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机械是机器与机构的总称,机械就是能帮人们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工具装置,像筷子、扫帚以及镊子一类的物品都可以被称为机械,它们是简单机械,而复杂机械就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简单机械构成,通常把这些比较复杂的机械叫做机器,从结构和运动的观点来看,机构和机器并无区别,泛称为机械,而现有的自动下料装置在使用时不具备防止堵塞的功能,通常物料下料过程中容易夹料,这样造成下料管堵塞,因此不便于人们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动下料装置,具备防止堵塞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自动下料装置在使用时不具备防止堵塞的功能,通常物料下料过程中容易夹料,这样造成下料管堵塞,因此不便于人们使用的问题。
[0004]本技术的一种自动下料装置,包括料仓,所述料仓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顶部与料仓的底部呈连通设置,所述出料管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传动箱,所述传动箱内壁右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的顶部啮合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光杆,所述光杆的左侧贯穿传动箱和出料管并延伸至出料管的内腔,所述光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拨动杆,所述拨动杆的一侧贯穿至转动杆的外侧并与出料管的内壁接触。
[0005]本技术的一种自动下料装置,其中所述料仓的顶部安装有顶盖,所述顶盖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垫板,所述垫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拉环。
[0006]本技术的一种自动下料装置,其中所述料仓两侧的底部均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栓,所述出料管的外侧通过锁紧螺栓与料仓的内部连接。
[0007]本技术的一种自动下料装置,其中所述出料管内壁的前侧和背侧均固定连接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呈倾斜结构设置,且导流板的倾斜角度为三十度。
[0008]本技术的一种自动下料装置,其中所述拨动杆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转动杆内壁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块的外侧与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
[0009]本技术的一种自动下料装置,其中所述传动箱内壁的左侧嵌入有第一轴承,所述传动箱内壁右侧的顶部嵌入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的内圈处均与光杆活动连接。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1]1、本技术通过伺服电机带动主动齿轮转动,通过主动齿轮的转动带动从动齿轮转动,通过从动齿轮的转动带动光杆转动,通过光杆的转动带动固定套转动,通过固定套
的转动带动转动杆转动,通过转动杆对物流进行拨动,达到了防止堵塞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自动下料装置在使用时不具备防止堵塞的功能,通常物料下料过程中容易夹料,这样造成下料管堵塞,因此不便于人们使用的问题。
[0012]2、本技术通过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对光杆的位置进行支撑,防止光杆在转动过程中会晃动,通过导流板的设置,使物料能够顺利的流出,避免物料会出现堆积的现象。
附图说明
[0013]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4]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出料管结构的左视剖面图;
[0016]图3为本技术转动杆结构的剖视图;
[0017]图4为本技术传动箱结构的剖视图。
[0018]图中:1、料仓;2、顶盖;3、垫板;4、拉环;5、锁紧螺栓;6、传动箱;7、出料管;8、转动杆;9、导流板;10、固定套;11、光杆;12、拨动杆;13、复位弹簧;14、滑槽;15、滑块;16、第一轴承;17、主动齿轮;18、伺服电机;19、第二轴承;20、从动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技术。也就是说,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0020]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1]本技术的料仓1、顶盖2、垫板3、拉环4、锁紧螺栓5、传动箱6、出料管7、转动杆8、导流板9、固定套10、光杆11、拨动杆12、复位弹簧13、滑槽14、滑块15、第一轴承16、主动齿轮17、伺服电机18、第二轴承19和从动齿轮20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0022]请参阅图1

4,本技术的一种自动下料装置,包括料仓1,料仓1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出料管7,出料管7的顶部与料仓1的底部呈连通设置,出料管7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传动箱6,传动箱6内壁右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18,伺服电机18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17,主动齿轮17的顶部啮合有从动齿轮20,从动齿轮20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光杆11,光杆11的左侧贯穿传动箱6和出料管7并延伸至出料管7的内腔,光杆11的表面固定连接
有固定套10,固定套10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动杆8,转动杆8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13,复位弹簧1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拨动杆12,拨动杆12的一侧贯穿至转动杆8的外侧并与出料管7的内壁接触。
[0023]料仓1的顶部安装有顶盖2,顶盖2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垫板3,垫板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拉环4,通过垫板3和拉环4的设置,增加了使用者手部与顶盖2的接触面积,从而方便将顶盖2从料仓1表面拆除。
[0024]料仓1两侧的底部均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栓5,出料管7的外侧通过锁紧螺栓5与料仓1的内部连接,通过锁紧螺栓5的设置,提高了料仓1和出料管7连接时的稳定性,避免出料管7会从料仓1内部脱离。
[0025]出料管7内壁的前侧和背侧均固定连接有导流板9,导流板9呈倾斜结构设置,且导流板9的倾斜角度为三十度,通过导流板9的设置,使物料能够顺利的流出,避免物料会出现堆积的现象。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下料装置,包括料仓(1),其特征在于:所述料仓(1)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出料管(7),所述出料管(7)的顶部与料仓(1)的底部呈连通设置,所述出料管(7)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传动箱(6),所述传动箱(6)内壁右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18),所述伺服电机(18)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17),所述主动齿轮(17)的顶部啮合有从动齿轮(20),所述从动齿轮(20)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光杆(11),所述光杆(11)的左侧贯穿传动箱(6)和出料管(7)并延伸至出料管(7)的内腔,所述光杆(1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套(10),所述固定套(10)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动杆(8),所述转动杆(8)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13),所述复位弹簧(1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拨动杆(12),所述拨动杆(12)的一侧贯穿至转动杆(8)的外侧并与出料管(7)的内壁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料仓(1)的顶部安装有顶盖(2),所述顶盖(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雄辉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同昌汽车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