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座检测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5687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检测乘员是否在座椅上着座了的薄的膜状的着座检测开关,夹着薄膜状的垫片(5)而在该垫片的一面上配置了薄膜状基材(3),在另一面上配置了薄膜状部材(7),在所述薄膜状基材的一面上粘着具有第1端子部(9)和与其电导通的第1电极部(11A)的第1导体(13)和具有第2端子部(15)和与其电导通的第2电极部(17A)的第2导体(19),在所述薄膜状部材(7)上粘着当乘员着座了时使所述第1电极部和所述第2电极部导通的第3导体(21A)。根据该构成,按薄膜状基材和薄膜状部材分开设置了端子部,解决了不易连接端子部与电线束等中设置的电线等的连接用端子的问题。(*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检测人是否在座椅上着座了的着座检测开关,特别是涉及按顺序叠合薄膜状的基材、薄膜状的垫片和薄膜状的部材而构成3重构造的薄膜状的着座检测开关。
技术介绍
以前,公知的是例如特开平9-315199号公报、专利第2909961号公报记载的,可检测人坐在了座椅上的事件的薄的膜状的着座检测开关。着座检测开关具有与一对薄膜的一方的薄膜面粘着且由1条线电连接的电极部;与另一方薄膜的与一方薄膜的相对面粘着且由1条线电连接的另一方电极部;以及使这些电极部常分开且相对而配置在两薄膜间的垫片。这样,人坐在配置了着座检测开关的座椅上的话,由于坐了的人的体重,相对的电极部就会接触、导通。 图1是表示现有着座检测开关300的概略构成的图,图2是表示图1的II-II剖面的图。 现有着座检测开关300是如图2所示,夹着由绝缘体构成的薄膜状的垫片304,在该垫片304的一面上配置薄膜状基材302,在垫片304的另一面上配置薄膜状部材306而构成的。 现有着座检测开关300是配置在例如人可着座的座椅的表皮的背侧来使用的,用作根据座椅上着座了的乘员的体重而动作、检测乘员是否在座椅上着座了的着座检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着座检测开关,能够检测乘员是否在座椅上着座,包括: 薄膜状基材; 第1导体,在所述薄膜状基材的一面上粘着,在一端部侧具有第1端子部,在另一端部侧具有多个第1电极部; 第2导体,在所述薄膜状基材的所述一面上粘着,在一端部侧具有第2端子部,在另一端部侧具有一个或多个第2电极部; 薄膜状部材,设置在所述薄膜状基材的所述一面侧,与所述薄膜状基材隔开; 在相对薄膜状基材的薄膜状部材的一面上粘着的多个导体;以及 第3导体,在所述薄膜状基材的表面上粘着,在一端部侧具有与第1电极对应的多个第3电极,在另一端部侧具有与第2电极对应的1个或多个第4电极部; 其中,第1电极、第3电极和对应的多个导体形成第1开关...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3-5-20 2003-141513;JP 2003-6-25 2003-1806321.一种着座检测开关,能够检测乘员是否在座椅上着座,包括薄膜状基材;第1导体,在所述薄膜状基材的一面上粘着,在一端部侧具有第1端子部,在另一端部侧具有多个第1电极部;第2导体,在所述薄膜状基材的所述一面上粘着,在一端部侧具有第2端子部,在另一端部侧具有一个或多个第2电极部;薄膜状部材,设置在所述薄膜状基材的所述一面侧,与所述薄膜状基材隔开;在相对薄膜状基材的薄膜状部材的一面上粘着的多个导体;以及第3导体,在所述薄膜状基材的表面上粘着,在一端部侧具有与第1电极对应的多个第3电极,在另一端部侧具有与第2电极对应的1个或多个第4电极部;其中,第1电极、第3电极和对应的多个导体形成第1开关,第2电极、第4电极和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导体形成第2开关,第1开关和第2开关形成与电路,其中,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川平哲也石井崇裕小岛干人新藤丰彦熊切直隆吉福正嗣古川孝小代田信洋寺崎勉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藤仓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