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体底部未封口检测装置及其箱体自动入仓输送线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175892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6 0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箱体底部未封口检测装置及其箱体自动入仓输送线,属于物流设备技术领域;该检测装置包括组成箱体传输面的2条具有间距的侧传输线,以及至少1个光电检测开关,该光电检测开关位于箱体传输面的下方,且其检测目标位于两侧传输线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箱体底部未封口检测装置设计巧妙、结构合理简洁,利用箱体底部的密封口未进行密封,或者密封质量不佳时底面必然低于箱体传输面的现象,通过光电检测开关对该低于的部分进行检测和感则,实现了未封口箱体的检测和排查,相比于传统的人工排查方式,具有效率高的优点,大大节省了人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检测装置,特别是一种箱体底部未封口检测装置,以及采用该检测装置的箱体自动入仓输送线,属于物流设备

技术介绍
自动化的入仓输送线得到广泛的应用,使得入仓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自动化的入仓输送线主要工作目标是封好口的箱体,然而,生产中由于封口设备原因,部分箱体密封口未进行密封,或者密封质量不佳的情况可能甚至经常出现。特别是箱体的底部漏密封或者密封质量不佳时,在机械手对箱体进行提升、码垛过程中,由于压力和箱内的物品重力,大几率的导致箱体底部的破损。破损一旦出现,不仅影响入仓工作,更严重的情况可能导致机械手故障。生产线物料流量大,人工进行箱体的底部漏密封或者密封质量不佳的检视难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对箱体底部未封口进行检测的装置,以及采用该检测装置的箱体自动入仓输送线,以排除自动化入仓输送线中箱体底部的密封口未进行密封,或者密封质量不佳的情况,避免机械手在箱体提升、码垛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箱体破损事故,避免人工检视的巨大工作量,提高检视效率和效果。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箱体底部未封口检测装置,该装置包括组成箱体传输面的2条具有间距的侧传输线,以及至少1个光电检测开关,该光电检测开关位于箱体传输面的下方,且其检测目标位于两侧传输线之间。具有间距的两条侧传输线形成中部漏空的传输箱体输送通道,当输送线中箱体底部的密封口未进行密封,或者密封质量不佳的情况出现时,其底部的面必然低于箱体传输面,而该低于的部分则由光电检测开关进行检测和感应,当检测到信号以后,则通过发送电信号至控制系统,再由控制系统控制报警信号的发出,或者停输送带的传输。进一步的,该光电检测开关与箱体传输面的间距可调节。使得可以对检测的阈值进行灵活的调节。进一步的,该两侧传输线的间距可调节。使得该传输线能够适应不同规格的包装箱体。进一步的,该装置还包括主体架,其中一侧传输线固定设置于主体架上,另一侧传输线通过调节螺杆固定于主体架上,并可通过该调节螺杆调节两侧传输线的间距。该调节结构简单可靠,有利于保证检测装置的可靠和稳定。进一步的,该侧传输线包括支架,该支架侧面设置有沿长度分布的若干滚轮。该结构能够保证侧传输线的结构简洁,使得检测设计简洁、可靠。进一步的,该光电检测开关设置于支架上。设置于支架上的光电检测开关使得其可以随支架的调节二进行位置调节,克服两侧传输线的间距可调节导致的检测效率及检测结果的波动。进一步的,同一侧传输线上的滚轮通过套设的传输带传动。使得形成整体性的传输路径,提高传动效率。进一步的,该侧传输线的位置还设置有用于箱体限位的限位栏杆。限位栏杆可以对箱体进行限位,保证其按照预设通道进行传输。一种箱体自动入仓输送线,该自动入仓输送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的箱体底部未封口检测装置。进一步的,该箱体底部未封口检测装置的侧传输线通过自动入仓输送线带动而进行传输。该结构使得检测装置不采用动力设计,提高其适应能力,另外其在箱体自动入仓输送线的安装和设计也更简洁。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箱体底部未封口检测装置设计巧妙、结构合理简洁,利用箱体底部的密封口未进行密封,或者密封质量不佳时底面必然低于箱体传输面的现象,通过光电检测开关对该低于的部分进行检测和感则,实现了未封口箱体的检测和排查,相比于传统的人工排查方式,具有效率高的优点,大大节省了人工成本,该检测装置并入箱体自动入仓输送线后,能够有效的避免未封口箱体在机械手在对箱体提升、码垛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破损事故。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箱体底部未封口检测装置俯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箱体底部未封口检测装置的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箱体底部未封口检测装置具有限位栏杆的侧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正常箱体在箱体自动入仓输送线的检测装置上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未封口箱体在箱体自动入仓输送线的检测装置上的示意图。图中标记:1-侧传输线、11-支架、12-滚轮、13-传输带、2-光电检测开关、3-主体架、4-调节螺杆、5-限位栏杆、6-自动入仓输送线、7-箱体、a-箱体传输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本实施例的箱体底部未封口检测装置,其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该装置包括组成箱体传输面a的2条具有间距的侧传输线1,以及至少1个光电检测开关2,该光电检测开关2位于箱体传输面a的下方,且其检测目标位于两侧传输线1之间。该检测装置的检测原理在于:具有间距的两条侧传输线形成中部漏空的传输箱体输送通道,当输送线中箱体底部的密封口未进行密封,或者密封质量不佳的情况出现时,其底部的面必然低于箱体传输面,而该低出的部分则由光电检测开关进行检测和感应,当检测到信号以后,则通过发送电信号至控制系统,再由控制系统控制报警信号的发出,或者停输送带的传输。该检测装置中还包括与光电检测开关连接的电控单元。其中,图4为正常的箱体7在该检测装置中的示意,而图5为底部未封口的箱体7在在该检测装置中的示意,低出的部分由箱体传输面a的下方的光电检测开关2进行检测。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进一步优化,该光电检测开关2与箱体传输面a的间距可调节。使得可以对检测的阈值进行灵活的调节。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作为进一步的优化,该两侧传输线1的间距可调节。使得该传输线能够适应不同规格的包装箱体。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具体描述两侧传输线1的间距可调节的结构,该箱体底部未封口检测装置中还包括主体架3,其中一侧传输线1是固定设置于主体架3上的,而另一侧传输线1则通过调节螺杆4固定于主体架3上,并可通过该调节螺杆4来调节两侧传输线1的间距。在本实施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具体描述一种侧传输线1的结构,该侧传输线1包括支架11,该支架11侧面设置有沿长度分布的若干滚轮12,如图1和图2所示,。基于该侧传输线1的设计下,光电检测开关2是设置于支架11上,如图1和图2所示。基于滚轮12的设计上,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是同一侧传输线1上的滚轮12是通过套设的传输带13传动的。在另外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为了保证箱体沿检测装置路径行走,侧传输线1的位置还设置有用于箱体限位的限位栏杆5,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还具体描述一种箱体自动入仓输送线,该自动入仓输送线6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以上各实施方式的箱体底部未封口检测装置。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该箱体底部未封口检测装置的侧传输线1是通过自动入仓输送线6带动而进行传输的,具体的是箱体底部未封口检测装置通过其传输带13套设于自动入仓输送线6上进行传动。本技术的箱体底部未封口检测装置设计巧妙、结构合理简洁,利用箱体底部的密封口未进行密封,或者密封质量不佳时底面必然低于箱体传输面的现象,通过光电检测开关对该低于的部分进行检测和感则,实现了未封口箱体的检测和排查,相比于传统的人工排查方式,具有效率高的优点,大大节省了人工成本,该检测装置并入箱体自动入仓输送线后,能够有效的避免未封口箱体在机械手在对箱体提升、码垛的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箱体底部未封口检测装置及其箱体自动入仓输送线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箱体底部未封口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组成箱体传输面(a)的2条具有间距的侧传输线(1),以及至少1个光电检测开关(2),该光电检测开关(2)位于箱体传输面(a)的下方,且其检测目标位于两侧传输线(1)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箱体底部未封口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组成箱体传输面(a)的2条具有间距的侧传输线(1),以及至少1个光电检测开关(2),该光电检测开关(2)位于箱体传输面(a)的下方,且其检测目标位于两侧传输线(1)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体底部未封口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光电检测开关(2)与箱体传输面(a)的间距可调节。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体底部未封口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两侧传输线(1)的间距可调节。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体底部未封口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主体架(3),其中一侧传输线(1)固定设置于主体架(3)上,另一侧传输线(1)通过调节螺杆(4)固定于主体架(3)上,并可通过该调节螺杆(4)调节两侧传输线(1)的间距。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体底部未封口检测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健冯覃熊立立白超张奇君尹玉东
申请(专利权)人:维达纸业四川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