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车的前驾驶室倾翻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45574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1: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卡车的前驾驶室倾翻支撑装置,其可以包括:支撑杆,其连接车身和前驾驶室;支撑柄和钩环,其设置于所述支撑杆;以及锁定机构,其设置于所述支撑柄,其中,所述锁定机构包括旋转柄,所述旋转柄经由柄轴可旋转地联接至所述支撑柄,其中,在随着所述前驾驶室沿着预定方向旋转而支撑杆直线延伸的所述前驾驶室的倾翻状态下,所述前驾驶室的倾翻状态被构造成通过所述锁定机构和所述钩环之间的接合来维持。合来维持。合来维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卡车的前驾驶室倾翻支撑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卡车的前驾驶室倾翻支撑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能够提高前驾驶室倾翻时的便利性和安全性的卡车的前驾驶室倾翻支撑装置的技术。

技术介绍

[0002]通常,中小型卡车包括:前驾驶室,其设有驾驶员座椅和副驾驶座椅;以及后托板,其是用于装载货物的空间;其中,前驾驶室设置有倾翻结构,例如在需要维修车辆时可以由机械师向前旋转。
[0003]可以通过连接车身和前驾驶室的倾翻支撑装置来保持前驾驶室向前旋转的倾翻状态。在传统的倾翻支撑装置中,在将连接前驾驶室和车身的支撑杆直线延伸之后,将安全销插入到支撑杆中,以防止支撑杆旋转,从而保持前驾驶室的倾翻状态。但是,存在如下缺点:由于安全销难以插入到支撑杆的孔中而导致可操作性降低,并且在某些情况下,由于机械师省略了插入安全销的任务而经常引起安全事故。
[0004]公开于本专利技术的背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专利技术的一般
技术介绍
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各个方面旨在提供一种前驾驶室倾翻支撑装置,该前驾驶室倾翻支撑装置被构造成通过与支撑柄联接的旋转柄的简单旋转操作来执行前驾驶室的倾翻支撑操作,从而提高了安全性和操作便利性。
[0006]在本专利技术的各个方面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各个方面的各个方面提供一种卡车的前驾驶室倾翻支撑装置,其包括:支撑杆,其连接车身和前驾驶室;支撑柄和钩环,其设置于所述支撑杆;以及锁定机构,其设置于所述支撑柄,其中,所述锁定机构包括旋转柄,所述旋转柄经由柄轴可旋转地联接至所述支撑柄,其中,在随着所述前驾驶室沿着预定方向旋转而支撑杆直线延伸的所述前驾驶室的倾翻状态下,所述前驾驶室的倾翻状态被构造成通过所述锁定机构和所述钩环之间的接合来维持。
[0007]所述支撑杆可以包括经由连接销可旋转地彼此联接的上支撑杆部和下支撑杆部,所述上支撑杆部和所述下支撑杆部分别可旋转地联接到所述前驾驶室和所述车身,并且,所述支撑柄可以在所述上支撑杆部和所述下支撑杆部之间的连接部可旋转地联接到所述上支撑杆部,并且所述钩环固定地安装到所述下支撑杆部。
[0008]在所述上支撑杆部和所述下支撑杆部直线延伸的状态下,所述钩环可以是从所述下支撑杆部的一侧突出然后向上弯曲的“L”形支架。
[0009]所述支撑机构可以包括:彼此连接的齿轮构件和旋转轴,以将所述柄轴的旋转力顺序地传递;以及止挡件,其联接到所述旋转轴的一个端部以与所述旋转轴一起旋转,并且被构造成当所述止挡件与所述钩环接合时,保持所述支撑柄锁定到所述下支撑杆部的锁定
状态,使得所述支撑柄不能旋转,并且当所述止挡件从所述钩环脱离时,所述止挡件切换到解锁状态,以使所述支撑柄能够旋转。
[0010]所述旋转柄可以经由所述柄轴可旋转地联接,以在所述支撑柄的端部处沿着所述支撑柄的纵向方向延伸。
[0011]当所述止挡件在所述止挡件未与所述钩环接合的解锁状态下沿着一个方向以90度角度旋转使得所述止挡件旋转并与所述钩环接合时,所述支撑柄可以变为所述支撑柄不能旋转的锁定状态,并且当所述旋转柄在锁定状态下沿着相反方向以90度角度旋转以返回到其原始位置而使得所述止挡件旋转并与所述钩环脱离时,所述支撑柄可以变为所述支撑柄能够旋转的解锁状态。
[0012]所述支撑柄和所述旋转柄的接触表面可以分别设置有半球形凹槽和半球形突起,使得当所述旋转柄旋转时,通过所述突起插入到所述凹槽中来确定所述旋转柄相对于所述支撑柄的旋转角度。
[0013]凸缘部可以进一步形成为从所述旋转柄的接触表面沿着直角方向突出,并且,在所述凸缘部的接触表面上可以设置有半球状突起。
[0014]在所述旋转柄中,可以以90度的角度间隔指示用于表示所述支撑柄的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的标志或文字。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前驾驶室倾翻支撑装置,当联接至支撑柄的旋转柄旋转时,止挡件与设置在下部支撑杆上的钩环接合/脱离,使得支撑柄在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切换,同时通过旋转柄的简单旋转操作来实现执行前驾驶室的倾翻支撑的效果,提高了操作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0016]通过纳入本文的附图以及随后与附图一起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原理的具体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和装置所具有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更为具体地变得清楚或得以阐明。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示例性地示出通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各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前驾驶室倾翻支撑装置而向前旋转的前驾驶室的倾翻状态的视图;
[0018]图2是示例性地示出从图1的状态沿着直线延伸的支撑杆的视图;
[0019]图3是示例性地示出当前驾驶室向下倾翻时支撑杆被折叠的状态的视图;
[0020]图4是示例性地示出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各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倾翻支撑装置中止挡件不与钩环接合的解锁状态的视图;
[0021]图5是示例性地示出图4中连接有旋转柄的部分的视图;
[0022]图6是示例性地示出图4中旋转柄沿着顺时针旋转的过程的视图;
[0023]图7是示例性地示出图6中连接有旋转柄的部分的视图;
[0024]图8是示例性地示出图4的旋转柄沿着顺时针旋转90度角使得止挡件与钩环接合的锁定状态的视图;
[0025]图9是图8的侧视图;以及
[0026]图10是示例性地示出图8中连接有旋转柄的部分的视图。
[0027]应当了解,附图并非按比例地绘制,显示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的各种特征的略微简化的画法。本文所公开的本专利技术的具体设计特征(包括例如具体尺寸、方向、位置和
形状)将部分地由具体所要应用和使用的环境来确定。
[0028]在这些图中,贯穿附图的多幅图,附图标记涉及本专利技术的相同或等同的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详细参考本专利技术的各个实施方案,这些实施方案的示例被显示在附图中并描述如下。尽管本专利技术将与示例性实施方案相结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意识到,本说明书并非旨在将本专利技术限制为那些示例性实施方案。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旨在不但覆盖这些示例性实施方案,而且覆盖可以被包括在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之内的各种选择形式、修改形式、等价形式及其它实施方案。
[0030]在此包括的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具体结构或功能描述仅是示例性的,用于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各种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示例性实施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各种形式实现,并且可以理解为不限于在本专利技术或申请的各种示例性实施方案中描述的示例性实施方案。
[0031]由于可以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各种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不同地修改为各种形式,因此将在附图和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详细示出和描述具体的实施方案。然而,这并不旨在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概念的示例性实施方案限于特定的公开形式,而是可以理解为包括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修改,等同或替代。
[0032]应该理解,虽然术语“第一”、“第二”等可以在本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的前驾驶室倾翻支撑装置,其包括:支撑杆,其连接车身和前驾驶室;支撑柄和钩环,其设置于所述支撑杆;以及锁定机构,其设置于所述支撑柄;其中,所述锁定机构包括旋转柄,所述旋转柄经由柄轴可旋转地联接至所述支撑柄;在随着前驾驶室沿着预定方向旋转而所述支撑杆延伸的前驾驶室的倾翻状态下,前驾驶室的倾翻状态被构造成通过所述锁定机构和所述钩环之间的接合来维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前驾驶室倾翻支撑装置,其中:所述支撑杆包括经由连接销可旋转地彼此联接的上支撑杆部和下支撑杆部,所述上支撑杆部可旋转地联接到前驾驶室,所述下支撑杆部可旋转地联接到车身;所述支撑柄可旋转地安装到所述上支撑杆部,所述钩环固定地安装到所述下支撑杆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前驾驶室倾翻支撑装置,其中,所述钩环是从所述下支撑杆部突出然后沿着所述下支撑杆部的纵向方向弯曲的“L”形支架。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前驾驶室倾翻支撑装置,其中:所述上支撑杆部包括与所述支撑柄连接的柄销;所述下支撑杆部包括凹槽,所述上支撑杆部的柄销根据所述上支撑杆部和所述下支撑杆部的旋转而选择性地接合到所述凹槽。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前驾驶室倾翻支撑装置,其中,所述锁定机构进一步包括:彼此连接的齿轮构件和旋转轴,其中,所述柄轴接合到所述齿轮构件,以将所述柄轴的旋转力经由所述齿轮构件顺序地传递到所述旋转轴,其中,所述旋转轴和所述柄轴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支撑柄中;以及止挡件,其固定到所述旋转轴的第一端部以与所述旋转轴一起旋转。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的前驾驶室倾翻支撑装置,其中:所述旋转轴的第二端部经由所述齿轮构件接合到所述柄轴的第一端部;所述柄轴的第二端部固定地连接到所述旋转柄。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的前驾驶室倾翻支撑装置,其中:所述齿轮构件包括第一锥形齿轮和第二锥形齿轮;所述旋转轴的第二端部包括所述第一锥形齿轮,所述柄轴的第一端部包括与所述第一锥形齿轮啮合的所述第二锥形齿轮。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的前驾驶室倾翻支撑装置,其中,当所述止挡件与所述钩环接合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大洙
申请(专利权)人: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