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钣金加工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用于钣金加工的自动装夹装置,包括安装框、安装板、导线组件、连接绳、安装块和复位弹簧。该用于钣金加工的自动装夹装置,通过设置驱动组件,启动电动推杆带动驱动杆向上移动,驱动杆通过升降块带动升降杆在滑槽的内部滑动,从而带动两个U型杆同时反向移动,U型杆带动安装板向下移动,安装板带动夹板向下移动,夹板通过固定框带动限位板向下移动,从而对钣金件的顶部进行固定,同时U型杆带动升降轮沿着安装框的内底壁滚动,升降轮带动转轴转动,转轴转动使得连接绳放松,使两个夹板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相向移动,从而便于对不同长度的钣金件进行夹持固定。金件进行夹持固定。金件进行夹持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钣金加工的自动装夹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钣金加工
,具体为一种用于钣金加工的自动装夹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钣金,一种加工工艺,钣金至今为止尚未有一个比较完整的定义,根据国外某专业期刊上的一则定义,可以将其定义为:钣金是针对金属薄板(通常在六毫米以下)一种综合冷加工工艺,包括剪、冲/切/复合、折、铆接、拼接和成型(如汽车车身)等,其显著的特征就是同一零件厚度一致。
[0003]为满足机械生产需要,经常要对钣金件进行铣削钻孔等加工,在加工过程中,为防止钣金件发生走位而影响加工质量,通常需要将钣金件进行定位,传统的定位方式是采用螺丝将钣金件固定在机台上,但是这样会导致装夹和拆卸时间长,生产效率低下,而且由于夹持过程中采用刚性接触,从而容易造成产品损坏,故而提出了一种用于钣金加工的自动装夹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钣金加工的自动装夹装置,具备便于对钣金件进行固定,同时采用软接触的方式进行夹持,能够防止对工件造成损坏等优点,解决了传统的定位方式是采用螺丝将钣金件固定在机台上,但是这样会导致装夹和拆卸时间长,生产效率低下,而且由于夹持过程中采用刚性接触,从而容易造成产品损坏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便于对钣金件进行固定,同时采用软接触的方式进行夹持,能够防止对工件造成损坏的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钣金加工的自动装夹装置,包括安装框、安装板、导线组件、连接绳、安装块和复位弹簧,所述安装板设置在安装框的内壁左右两侧之间,所述安装板的底部设置有与安装框内底壁贴合的升降组件,所述安装框的内底壁设置有与升降组件连接的驱动组件,所述导线组件设置在安装板的顶部和底部,所述安装板的顶部设置有数量为两个且均延伸至安装框顶部的装夹组件,所述装夹组件与升降组件之间通过绕过导线组件的连接绳连接,所述安装板的顶部设置有位于两个装夹组件之间的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与装夹组件之间通过复位弹簧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升降组件包括U型杆,所述安装板的底部转动连接有数量为两个的U型杆,所述U型杆的内壁前后两侧均开设有滑槽,两个所述滑槽之间滑动连接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的外部滑动连接有升降块,所述U型杆的内壁前后两侧之间转动连接有位于滑槽下方的转轴,所述转轴的外部固定安装有与安装框内底壁贴合的升降轮。
[0009]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杆,两个所述升降块之间固定安装有驱动杆,所述安装框的内底壁固定安装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输出端与驱动杆固定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导线组件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安装有数量为两个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内侧活动安装有导线轮。
[0011]优选的,所述装夹组件包括夹板,所述安装板的顶部滑动连接有位于左右两侧安装座之间的夹板,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位于两个夹板之间的安装块,两个所述夹板相对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与安装块固定连接的复位弹簧,所述夹板的顶部延伸至安装框的顶部,两个所述夹板相背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一端依次绕过两个导线轮并与转轴固定连接的连接绳,两个所述夹板相对一侧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内壁左右两侧之间滑动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固定框的内顶壁之间固定安装有数量为两个的固定弹簧,所述固定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一端延伸至固定框底部的限位板。
[0012]优选的,所述安装框的内顶壁开设有与夹板移动轨迹相适配的矩形条孔。
[0013](三)有益效果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钣金加工的自动装夹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该用于钣金加工的自动装夹装置,通过设置驱动组件,启动电动推杆带动驱动杆向上移动,驱动杆通过升降块带动升降杆在滑槽的内部滑动,从而带动两个U型杆同时反向移动,U型杆带动安装板向下移动,安装板带动夹板向下移动,夹板通过固定框带动限位板向下移动,从而对钣金件的顶部进行固定,同时U型杆带动升降轮沿着安装框的内底壁滚动,升降轮带动转轴转动,转轴转动使得连接绳放松,使两个夹板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相向移动,从而便于对不同长度的钣金件进行夹持固定,通过设置固定弹簧、固定板和限位板,从而对钣金件进行柔性夹持,防止对其造成损坏。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图;
[0018]图3为本技术装夹组件的局部示意图。
[0019]图中:1安装框、2安装板、3升降组件、31U型杆、32滑槽、33升降杆、34升降块、35转轴、36升降轮、4驱动组件、41驱动杆、42电动推杆、 5导线组件、51安装座、52导线轮、6连接绳、7装夹组件、71夹板、72固定框、73固定板、74固定弹簧、75限位板、8安装块、9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
‑
3,一种用于钣金加工的自动装夹装置,包括安装框1、安装板2、导线组件5、连接绳6、安装块8和复位弹簧9,安装框1的内壁左右两侧之间滑动连接有安装板2,安装板2的底部转动连接有数量为两个的升降组件3,升降组件3包括U型杆31,安装板2的底部转动连接有数量为两个的U型杆31,U型杆31的内壁前后两侧均开设有滑槽32,两个滑槽32之间滑动连接有升降杆33,升降杆33的外部滑动连接有升降块34,U型杆31 的内壁前后两
侧之间转动连接有位于滑槽32下方的转轴35,转轴35的外部固定安装有与安装框1内底壁贴合的升降轮36,两个升降组件3之间固定安装有与安装框1内底壁固定连接的驱动组件4,驱动组件4包括驱动杆41,两个升降块34之间固定安装有驱动杆41,安装框1的内底壁固定安装有电动推杆42,电动推杆42的输出端与驱动杆41固定连接,安装板2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安装有数量为两个的导线组件5,导线组件5包括安装座51,安装板2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安装有数量为两个的安装座51,安装座51的内侧活动安装有导线轮52,安装板2的顶部滑动连接有数量为两个且位于左右两侧导线组件5之间的装夹组件7,装夹组件7的顶部延伸至安装框1的顶部,两个装夹组件7相背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一端依次绕过两个导线组件5并与升降组件3固定连接的连接绳6,安装板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位于两个装夹组件 7之间的安装块8,两个装夹组件7相对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与安装块8固定连接的复位弹簧9,装夹组件7包括夹板71,安装板2的顶部滑动连接有位于左右两侧安装座51之间的夹板71,安装板2的顶部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钣金加工的自动装夹装置,包括安装框(1)、安装板(2)、导线组件(5)、连接绳(6)、安装块(8)和复位弹簧(9),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2)设置在安装框(1)的内壁左右两侧之间,所述安装板(2)的底部设置有与安装框(1)内底壁贴合的升降组件(3),所述安装框(1)的内底壁设置有与升降组件(3)连接的驱动组件(4),所述导线组件(5)设置在安装板(2)的顶部和底部,所述安装板(2)的顶部设置有数量为两个且均延伸至安装框(1)顶部的装夹组件(7),所述装夹组件(7)与升降组件(3)之间通过绕过导线组件(5)的连接绳(6)连接,所述安装板(2)的顶部设置有位于两个装夹组件(7)之间的安装块(8),所述安装块(8)与装夹组件(7)之间通过复位弹簧(9)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钣金加工的自动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3)包括U型杆(31),所述安装板(2)的底部转动连接有数量为两个的U型杆(31),所述U型杆(31)的内壁前后两侧均开设有滑槽(32),两个所述滑槽(32)之间滑动连接有升降杆(33),所述升降杆(33)的外部滑动连接有升降块(34),所述U型杆(31)的内壁前后两侧之间转动连接有位于滑槽(32)下方的转轴(35),所述转轴(35)的外部固定安装有与安装框(1)内底壁贴合的升降轮(3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钣金加工的自动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4)包括驱动杆(41),两个所述升降块(34)之间固定安装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智臣,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鑫发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