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汽车内饰复合板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5101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汽车内饰复合板成型模具,所述第一支撑板有两块且两块第一支撑板相对固定连接在工作台的上端面,第二支撑板的两端分别与两块第一支撑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支架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转动电机,转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圆盘且圆盘端面的偏心位置连接有圆杆,圆杆外侧套设有条形框,两块第一支撑板分别相对设置有滑槽且条形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滑槽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所述条形框下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且固定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模具,模具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高温加热片,所述模具下端设置有导向槽且导向槽的两侧壁相对设置有槽腔,槽腔中设置有定位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的一种新型汽车内饰复合板成型模具结构简单且工作效率高。模具结构简单且工作效率高。模具结构简单且工作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汽车内饰复合板成型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复合板成型模具领域,具体是一种新型汽车内饰复合板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0002]复合板是指在一层金属板上覆以另外一种金属板,以达到在不降低使用效果(防腐性能、机械强度等)的前提下节约资源、降低成本的效果。复合方法通常有爆炸复合法,爆炸轧制复合、轧制复合等。复合材料可分为复合板、复合管、复合棒等。主要应用在防腐、压力容器制造,电建、石化、医药、轻工、汽车等行业。金属复合材料技术可以发挥组元材料各自的优势,实现各组元材料资源的最优配置,节约贵重金属材料,实现单一金属不能满足的性能要求,它既可以替代进口并填补国内空白,又具有广阔应用范围,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0003]现有的汽车内饰复合板成型模具在进行复合板生产时工作效率较低,不利于大规模生产,为避免上述技术问题,确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工作效率高的新型汽车内饰复合板成型模具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工作效率高的新型汽车内饰复合板成型模具。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新型汽车内饰复合板成型模具,包括工作台、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有两块且两块第一支撑板相对固定连接在工作台的上端面,第二支撑板的两端分别与两块第一支撑板的顶端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板的下端面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支架且支架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转动电机,转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圆盘且圆盘端面的偏心位置连接有圆杆,圆杆外侧套设有条形框且圆杆与条形框的内侧壁滑动连接,两块第一支撑板分别相对设置有滑槽且条形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滑槽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所述条形框下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且固定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模具,模具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高温加热片,所述模具下端设置有导向槽且导向槽的两侧壁相对设置有槽腔,槽腔中设置有定位机构。
[0007]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提供以下可选技术方案:
[0008]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工作台上端面相对设置有两个支座且两个支座分别插接在两块第一支撑板中。
[0009]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定位机构包括两个液压伸缩杆、固定块,两个所述液压伸缩杆分别固定在两个槽腔的内侧面上且两个液压伸缩杆一端均固定连接一个固定块。
[0010]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导向槽的下底面设置有若干个漏渣孔,工作台的下端面相对设置有两个导料板,两个导料板分别设置在导向槽的两侧且两个导料板的下端设置有
上端开口的废料收集槽。
[0011]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固定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座且固定座与模具上均设置有螺栓孔,所述固定座与模具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0012]所述工作台下端相对设置有两个支腿且工作台通过支腿固定在地面上。
[0013]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4]1、本技术所设计的一种新型汽车内饰复合板成型模具,通过转动电机转动带动圆盘旋转,所以圆杆绕圆盘中心做圆周运动,所以圆杆带动条形框沿两个滑槽竖向滑动,条形框通过固定杆带动模具竖直方向运动,当坯料在模具下方时,导向槽两侧的两根液压伸缩杆分别推动两块固定块将坯料固定,模具下压坯料使坯料成型,高温加热片将模具加热使模具下压坯料时更快成型,操作简单且工作效率高;
[0015]2、本技术所设计的一种新型汽车内饰复合板成型模具,当模具对坯料按压成型后,模具挤压出的废屑通过漏料空孔从导向槽中漏出,废屑通过工作台的下端面相对设置有两个导料板落入废料收集槽中。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中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A

A。
[0018]图3为本技术中部分结构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注释:工作台1、第一支撑板2、第二支撑板3、支架4、转动电机5、圆盘6、圆杆7、条形框8、滑槽9、固定杆10、模具11、高温加热片12、导向槽13、槽腔14、定位机构15、支座16、液压伸缩杆17、固定块18、漏渣孔19、导料板20、废料收集槽21、固定座22、螺栓孔23、支腿24。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实施例会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述,在附图或说明中,相似或相同的部分使用相同的标号,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各部件的形状、厚度或高度可扩大或缩小。本技术所列举的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对本技术所作的任何显而易知的修饰或变更都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与范围。
[0021]实施例1
[0022]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新型汽车内饰复合板成型模具,包括工作台1、第一支撑板2、第二支撑板3,所述第一支撑板2有两块且两块第一支撑板2相对固定连接在工作台1的上端面,第二支撑板3的两端分别与两块第一支撑板2的顶端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板3的下端面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支架4且支架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转动电机5,转动电机5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圆盘6且圆盘6端面的偏心位置连接有圆杆7,圆杆7外侧套设有条形框8且圆杆7与条形框8的内侧壁滑动连接,两块第一支撑板2分别相对设置有滑槽9且条形框8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滑槽9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所述条形框8 下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0且固定杆10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模具11,模具11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高温加热片12,所述模具11下端设置有导向槽13且导向槽13的两侧壁相对设置有槽腔14,槽腔14中设置有定位机构15;
[0023]所述工作台1上端面相对设置有两个支座16且两个支座16分别插接在两块第一支撑板2中;
[0024]所述定位机构15包括两个液压伸缩杆17、固定块18,两个所述液压伸缩杆17分别固定在两个槽腔14的内侧面上且两个液压伸缩杆17一端均固定连接一个固定块18;
[0025]所述固定杆10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座22且固定座22与模具11上均设置有螺栓孔 23,所述固定座22与模具1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0026]所述工作台1下端相对设置有两个支腿24且工作台1通过支腿24固定在地面上;
[0027]打开转动电机5,转动电机5转动带动圆盘6旋转,圆盘6端面的偏心位置连接有圆杆7,所以圆杆7绕圆盘6中心做圆周运动,圆杆7与条形框8的内侧壁滑动连接且条形框8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滑槽9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所以圆杆7带动条形框8沿两个滑槽9 竖向滑动,所以条形框8通过固定杆10带动模具11竖直方向运动,当坯料在模具11下方时,导向槽13两侧的两根液压伸缩杆17分别推动两块固定块18将坯料固定,模具11 下压坯料使配料成型,高温加热片12将模具11加热使模具11下压坯料时更快成型。
[0028]实施例2
[0029]本技术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导向槽13的下底面设置有若干个漏渣孔1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汽车内饰复合板成型模具,包括工作台(1)、第一支撑板(2)、第二支撑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2)有两块且两块第一支撑板(2)相对固定连接在工作台(1)的上端面,第二支撑板(3)的两端分别与两块第一支撑板(2)的顶端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板(3)的下端面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支架(4)且支架(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转动电机(5),转动电机(5)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圆盘(6)且圆盘(6)端面的偏心位置连接有圆杆(7),圆杆(7)外侧套设有条形框(8)且圆杆(7)与条形框(8)的内侧壁滑动连接,两块第一支撑板(2)分别相对设置有滑槽(9)且条形框(8)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滑槽(9)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所述条形框(8)下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0)且固定杆(10)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模具(11),模具(11)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高温加热片(12),所述模具(11)下端设置有导向槽(13)且导向槽(13)的两侧壁相对设置有槽腔(14),槽腔(14)中设置有定位机构(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汽车内饰复合板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上端面相对设置有两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冬梅黄刚
申请(专利权)人:济宁王诺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