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推式换挡机构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449323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1: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平推式换挡机构,用于线控换挡汽车,包括换挡杆总成和底座总成,所述换挡杆总成可滑动的安装在所述底座总成上,所述换挡杆总成包括杆体和固定于所述杆体上的第一磁性元件,所述底座总成包括座体、固定于所述座体上的第二磁性元件,所述第一磁性元件与所述第二磁性元件之间产生磁力,使所述换挡杆总成在外力作用下相对所述底座总成滑动实现换档,在外力消除后由于所述第一磁性元件与所述第二磁性元件之间的磁力而移动回复到初始位置。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平推式换挡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平推式换挡机构以及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通过霍尔传感器检测所述第一磁性元件位置。元件位置。元件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平推式换挡机构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平推式换挡机构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乘用车技术的发展,汽车的性能越来越优越,汽车产品和零部件的性能和功能也日趋成熟,轻量化和简易化成为汽车零部件设计和开发的新的目标,通过简易的结构设计达到更优的性能已成为现如今更看重的技术要求。
[0003]换挡器经历了手动换挡、自动换挡、电子换挡、线控换挡的变革,现有市场上的线控换挡器,有杆式、旋钮、拨钮和按键式等。上述方式的换挡器均有带复位功能的现有方案,但是现有的复位功能,都是通过子弹头、弹簧和挡位槽的机械复位结构实现复位的,在换挡时噪音较大,且尺寸大、结构复杂、成本高,使用时间长了还会造成机械磨损影响性能。
[0004]前面的叙述在于提供一般的背景信息,并不一定构成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复位功能且复位噪音低的平推式换挡机构及系统。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平推式换挡机构,用于线控换挡汽车,包括换挡杆总成和底座总成,所述换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推式换挡机构,用于线控换挡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换挡杆总成(10)和底座总成(20),所述换挡杆总成(10)可滑动的安装在所述底座总成(20)上,所述换挡杆总成(10)包括杆体(11)和固定于所述杆体(11)上的第一磁性元件(12),所述底座总成(20)包括座体(21)、固定于所述座体(21)上的第二磁性元件(22),所述第一磁性元件(12)与所述第二磁性元件(22)之间产生磁力,使所述换挡杆总成(10)在外力作用下相对所述底座总成(20)滑动实现换档,在外力消除后由于所述第一磁性元件(12)与所述第二磁性元件(22)之间的磁力而移动回复到初始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推式换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性元件(12)与所述第二磁性元件(22)沿所述换挡杆总成(10)滑动方向横向排列,且所述第一磁性元件(12)与所述第二磁性元件(22)相对的磁极极性相同,使所述换挡杆总成(10)相对所述底座总成(20)滑动后由于所述第一磁性元件(12)与所述第二磁性元件(22)之间的斥力而移动回复到初始位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推式换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性元件(12)位于所述第二磁性元件(22)上,所述第一磁性元件(12)与所述第二磁性元件(22)沿所述换挡杆总成(10)滑动方向竖向排列,且所述第一磁性元件(12)与所述第二磁性元件(22)在初始位置时对应位置极性相反,使所述换挡杆总成(10)相对所述底座总成(20)滑动后由于所述第一磁性元件(12)与所述第二磁性元件(22)之间的吸力而移动回复到初始位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平推式换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11)包括底部设有第一滑片(112),所述第一磁性元件(12)固定于所述第一滑片(112),使所述第一磁性元件(12)能带动所述杆体(11)移动。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平推式换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11)还包括第二滑片(113),所述第二滑片(113)可滑动的安装在所述第一滑片(112)上,所述第二滑片(113)设有第三磁性元件(14),所述第一磁性元件(12)与所述第三磁性元件(14)在初始位置时对应位置极性相反;所述座体(21)对应所述第二滑片(113)设有用以限位所述第二滑片(113)的前限位块(211)和/或后限位块(212),使所述第一滑片(112)由于所述第一磁性元件(12)与所述第三磁性元件(14)之间的吸力带动所述第二滑片(113)滑动至前限位块(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建刚凌新新谭火南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