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阀组件、气流驱动组件及输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44284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6: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气阀组件、气流驱动组件及输送系统,属于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气流驱动组件接近气阀组件后,抵顶部推抵阀芯沿活动腔的第一方向移动,从而连通气阀组件的第一气流通道与气流驱动组件的第二气流通道,进而使得气流驱动组件可以向气阀组件内输入气体或从气阀组件内抽出气体。气流驱动组件远离气阀组件过程中,阀芯能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动,并在阀芯与抵顶部分离后,封堵活动腔与第一气流通、或活动腔与通孔之间的气道,使得气阀组件保持常闭状态。气流驱动组件接近或远离气阀组件即可选择地与气阀组件连通或分离,动作简单,便于实现自动化操作。便于实现自动化操作。便于实现自动化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阀组件、气流驱动组件及输送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自动化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气阀组件、气流驱动组件及输送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自动化生产线上,载具用于在转运、加工工件过程中承载工件。为将工件固定于载具上,同时避免损伤工件,可以采用真空吸附的方式。具体地,载具具有空腔,载具的侧壁设置有多个吸附孔洞,吸附孔洞一端与空腔连通,另一端在载具的承载表面侧敞开。工作时,将工件放置于承载表面上,载具的空腔与抽真空装置连通,在抽真空装置作用下,载具的空腔保持一定的真空度,以使得工件在吸附孔洞处被吸附于载具上。
[0003]载具与抽真空装置连通、分离的动作复杂,不利于自动化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气阀组件、气流驱动组件及输送系统,简化气阀组件与气流驱动组件连通、分离的动作,从而利于自动化操作。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气阀组件,气阀组件包括:
[0006]壳体单元,壳体单元具有第一气流通道以及活动腔,壳体单元侧壁设有通孔,第一气流通道、活动腔以及通孔依次连通;
[0007]阀芯,阀芯的至少一部分活动设置于活动腔中,阀芯能在气流驱动组件的抵顶部接近壳体单元后、被抵顶部推抵而沿活动腔的第一方向移动,以连通第一气流通道、活动腔、通孔以及气流驱动组件的第二气流通道,以及能在气流驱动组件远离壳体单元过程中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动,并在阀芯与抵顶部分离后,阀芯封堵活动腔与第一气流通道、或活动腔与通孔之间的气道。
[0008]进一步地,气阀组件包括:弹性件,弹性件弹性抵顶于阀芯和壳体单元之间,用于在阀芯活动行程中始终对阀芯施加一朝向通孔的弹力,以在气流驱动组件远离壳体单元过程中驱动阀芯滑动至通孔一端,并封堵通孔。
[0009]进一步地,阀芯朝向通孔一端是推顶端,推顶端用于在气流驱动组件接近壳体单元后、被抵顶部推抵而远离通孔,以打开通孔。
[0010]进一步地,活动腔的腔径以及阀芯的直径均大于通孔的孔径,以形成活动腔与通孔之间位置的环状阶梯,环状阶梯朝向活动腔一侧的阶梯面凸设有第一环状密封件,阀芯朝向通孔一端的端面能在阀芯与抵顶部分离后压紧第一环状密封件,以封堵活动腔与通孔之间的气道。
[0011]进一步地,壳体单元包括:
[0012]结构主体,结构主体形成第一气流通道,第一气流通道一端在结构主体一外侧敞开;
[0013]阀壳,阀壳内形成活动腔和通孔,活动腔一端在阀壳一外侧敞开,另一端与通孔一端连通,通孔另一端在阀壳另一外侧敞开;
[0014]其中,阀壳与结构主体固定连接,且阀壳敞开活动腔的一外侧与结构主体敞开第一气流通道的一外侧贴合,使得第一气流通道与活动腔连通。
[001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气流驱动组件,气流驱动组件包括:
[0016]通气单元,通气单元具有第二气流通道,第二气流通道用于连通气阀组件的第一气流通道;
[0017]抵顶部,抵顶部设置于通气单元,且位于第二气流通道内,用于在气流驱动组件接近气阀组件后,推抵气阀组件的阀芯移动。
[0018]进一步地,通气单元包括:
[0019]安装座,安装座具有通气孔,通气孔的一端在安装座的一外侧敞开,另一端用于与气流驱动元件连通,气流驱动元件用于产生真空环境;
[0020]吸盘,吸盘具有弹性,设置于安装座,吸盘的空腔与通气孔的一端连通以共同形成第二气流通道;
[0021]抵顶部设置于吸盘内。
[002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输送系统,输送系统包括上述的气阀组件以及气流驱动组件。
[0023]进一步地,输送系统包括:
[0024]第一导向元件,第一导向元件用于引导气阀组件在第一预定路径移动;
[0025]第一驱动器,第一驱动器用于驱动气流驱动组件在第二预定路径移动,第二预定路径与第一预定路径平行并间隔。
[0026]进一步地,气阀组件的壳体单元的外壁面设置有凹槽;
[0027]气流驱动组件包括:第三驱动器以及固设于第三驱动器的驱动端的插接件,第三驱动器用于驱动插接件插入或退出气阀组件的凹槽。
[0028]进一步地,气流驱动组件的数量为至少一对;
[0029]输送系统包括:第四驱动器,第四驱动器用于驱动至少一对气流驱动组件在气阀组件的两侧接近或远离气阀组件,以使得气流驱动组件的第二气流通道与气阀组件的第一气流通道连通或分离。
[003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31]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技术中,气流驱动组件接近气阀组件过程中,抵顶部推抵阀芯沿活动腔的第一方向移动,从而连通气阀组件的第一气流通道与气流驱动组件的第二气流通道,进而使得气流驱动组件可以向气阀组件内输入气体或从气阀组件内抽出气体。气流驱动组件远离气阀组件过程中,阀芯能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动,并在阀芯与抵顶部分离后,封堵活动腔与第一气流通、或活动腔与通孔之间的气道,使得气阀组件保持常闭状态。气流驱动组件接近或远离气阀组件即可选择地与气阀组件连通或分离,动作简单,便于实现自动化操作。
附图说明
[0032]图1是本申请输送系统实施方式一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2是图1中气阀组件的局部剖视图;
[0034]图3是图2中A

A的剖视图,仅示出了阀壳部分;
[0035]图4是图1中气流驱动组件的主视图;
[0036]图5是图4的俯视图;
[0037]图6是图4中通气单元的剖视图(包含了抵顶部);
[0038]图7是图6中安装座的主视图;
[0039]图8是图7的左视图;
[0040]图9是图1中气流驱动组件与气阀组件连接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0041]图10是本申请输送系统实施方式二的结构示意图;
[0042]图11是本申请输送系统实施方式三中气流驱动组件与气阀组件连接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0043]图12是本申请输送系统实施方式四中气阀组件的局部剖视图;
[0044]图13是图12中的B

B剖视图。
[0045]图中,
[0046]100a、100b 气阀组件
[0047]200a、200b、200c、200d 气流驱动组件
[0048]1 壳体单元
[0049]2 通气单元
[0050]3 第二气流通道
[0051]11 结构主体
[0052]111 第一气流通道
[0053]111a、111b、111c 通气孔
[0054]112 沉孔槽
[0055]12 阀壳
[0056]121 通孔
[0057]122 活动腔
[0058]123 第一环形槽
[0059]124 阶梯面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阀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单元,所述壳体单元具有第一气流通道以及活动腔,所述壳体单元侧壁设有通孔,所述第一气流通道、活动腔以及所述通孔依次连通;阀芯,所述阀芯的至少一部分活动设置于所述活动腔中,所述阀芯能在气流驱动组件接近所述壳体单元后、被所述气流驱动组件的抵顶部推抵而沿所述活动腔的第一方向移动,以连通所述第一气流通道、所述活动腔、所述通孔以及所述气流驱动组件的第二气流通道,以及能在所述气流驱动组件远离所述壳体单元过程中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动,并在所述阀芯与所述抵顶部分离后,所述阀芯封堵所述活动腔与所述第一气流通道、或所述活动腔与所述通孔之间的气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阀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弹性抵顶于所述阀芯和所述壳体单元之间,用于在所述阀芯活动行程中始终对所述阀芯施加一朝向所述通孔的弹力,以在所述气流驱动组件远离所述壳体单元过程中驱动所述阀芯滑动至所述通孔一端,并封堵所述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朝向所述通孔一端是推顶端,推顶端用于在所述气流驱动组件接近所述壳体单元后、被所述抵顶部推抵而远离所述通孔,以打开所述通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腔的腔径以及所述阀芯的直径均大于所述通孔的孔径,以形成所述活动腔与所述通孔之间位置的环状阶梯,所述环状阶梯朝向所述活动腔一侧的阶梯面凸设有第一环状密封件,所述阀芯朝向所述通孔一端的端面能在所述阀芯与所述抵顶部分离后压紧所述第一环状密封件,以封堵所述活动腔与所述通孔之间的气道。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单元包括:结构主体,结构主体形成所述第一气流通道,所述第一气流通道一端在所述结构主体一外侧敞开;阀壳,所述阀壳内形成所述活动腔和所述通孔,所述活动腔一端在所述阀壳一外侧敞开,另一端与所述通孔一端连通,所述通孔另一端在所述阀壳另一外侧敞开;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七四专利代理机构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