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抛自密实混凝土钢管柱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3621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5: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高抛自密实混凝土钢管柱结构,所述钢管柱结构设置在楼层之间,钢管柱结构包括可拆卸式单元钢管柱、填充设置在可拆卸式单元钢管柱内的高强自密实混凝土以及设置在基坑内的混凝土基墩,可拆卸式单元钢管柱包括截面为矩形的钢柱本体、设置在钢柱本体顶部的柱顶板、设置在钢柱本体底部的柱底板、间隔设置在钢柱本体外侧面的牛腿组件、缓冲板以及设置在钢柱本体两端头外侧面的连接耳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置合理、力学稳定性好、施工快捷、安全方便、成功解决了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质量隐患,既满足了施工质量,也便捷了现场施工,加快了施工速率。加快了施工速率。加快了施工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抛自密实混凝土钢管柱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是高抛自密实混凝土钢管柱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国民经济发展,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作为装配式建筑的重要体系,将在建筑市场大面积发展。为了进一步节约施工的空间,减少钢材用量,现阶段,小截面钢管混凝土柱较为少见。
[0003]钢管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有高抛及顶升两种,如使用顶升施工工艺,顶升工艺施工压力容易造成钢管柱变形,造成钢主体损伤,影响结构安全性能。
[0004]同时,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要求自密实混凝土浇筑高度为不宜>9.0m(自由下落)。本工程每节钢管柱高度大于规范允许数值,属于高抛混凝土。因此,钢管的截面小,柱内混凝土成型及密实度是质量控制的重点也是难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高抛自密实混凝土钢管柱结构,要解决施工空间受限、钢材成本高、施工效率慢、钢柱高度大、柱内混凝土成型及密实度、钢主体损伤,影响结构安全性能等技术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高抛自密实混凝土钢管柱结构,所述钢管柱结构设置在楼层之间,钢管柱结构包括可拆卸式单元钢管柱、填充设置在可拆卸式单元钢管柱内的高强自密实混凝土以及设置在基坑内的混凝土基墩,
[0007]可拆卸式单元钢管柱包括截面为矩形的钢柱本体、设置在钢柱本体顶部的柱顶板、设置在钢柱本体底部的柱底板、间隔设置在钢柱本体外侧面的牛腿组件、缓冲板以及设置在钢柱本体两端头外侧面的连接耳板, 柱顶板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第一灌浆孔,柱顶板的四个角部设置有第一透气孔;缓冲板平行间隔设置在钢柱本体内、柱顶板的正下方,
[0008]缓冲板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第二灌浆孔,缓冲板的四个角部设置有第二透气孔,第一灌浆孔和第二灌浆孔均为圆孔、第一灌浆孔的圆心和第二灌浆孔的圆心在同一轴线上;
[0009]牛腿组件包括第一柱腹板和第二柱腹板,所述第一柱腹板有两个并且对称设置在矩形钢柱本体的一组长边上,第一柱腹板的自由端一侧设置有预留孔洞;所述第二柱腹板至少有一个、设置在矩形钢柱本体的短边上,第二柱腹板的自由端一侧设置有预留孔洞;
[0010]钢柱本体与楼层的连接节点处还设置有加强腹板;
[0011]相邻两节可拆卸式单元钢管柱之间通过高强螺栓连接,可拆卸式单元钢管柱的底部与混凝土基墩顶面通过L型连接板固定,L型连接板上设置有用于穿过底脚锚栓的孔;
[0012]所述钢管柱结构包括4

6节可拆卸式单元钢管柱。
[0013]进一步,可拆卸式单元钢管柱的高度为:9

9.5m。
[0014]进一步,可拆卸式单元钢管柱采用Q345B钢板,壁厚为14mm。
[0015]进一步,钢柱本体截面尺寸为400*400mm。
[0016]进一步,高强自密实混凝土的型号为C60或者C40。
[0017]进一步,骨料直径小于5mm。
[0018]进一步,底脚锚栓插入混凝土基墩的深度至少为930mm,底脚锚栓的直径为32mm。
[0019]进一步,第一灌浆孔和第二灌浆孔的直径均为150mm。
[0020]进一步,第一柱腹板和第二柱腹板均采用方钢或者H型钢;H型钢上还设置有加劲肋。
[0021]进一步,第二柱腹板的长度小于第一柱腹板的长度。
[0022]进一步,预留孔洞为圆形,直径为100mm

150mm。
[0023]进一步,第一透气孔和第二透气孔的直径均为30mm。
[0024]进一步,高强螺栓采用M22。
[0025]进一步,混凝土基墩的高度至少为1200mm。
[002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本技术提供的高抛自密实混凝土钢管柱结构,结构设置合理、力学稳定性好、施工快捷、安全方便、成功解决了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质量隐患,既满足了施工质量,也便捷了现场施工,加快了施工速率,明确了高抛自密实混凝土的浇筑工艺、材料控制及质量控制措施能够有效的保证施工质量,为后续类似工程提供施工经验,并可以在同类型工程中推广应用。
[0027]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和其它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中所特别指出的方案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2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2是钢管柱结构示意图。
[0031]图3是柱顶板示意图。
[0032]图4是柱底板示意图。
[0033]图5是钢柱本体的纵剖图后缓冲板位置示意图。
[0034]图6是牛腿组件的位置示意图。
[0035]附图标记:1

可拆卸式单元钢管柱、2

混凝土基墩、3

高强自密实混凝土、4

楼层、5

底脚锚栓、6

L型连接板、7

高抛自密实混凝土钢管柱结构、8

钢柱本体、9

柱顶板、10

第一灌浆孔、11

第一透气孔、12

连接耳板、13

柱底板、14

缓冲板、15

第一柱腹板、16

第二柱腹板、17

第二透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以下的实施例仅仅是示例性的,仅能用来解释和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解释为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
[0037]实施例1
[0038]如图1所示,高抛自密实混凝土钢管柱结构7,所述钢管柱结构设置在楼层4之间,
钢管柱结构包括可拆卸式单元钢管柱1、填充设置在可拆卸式单元钢管柱1内的高强自密实混凝土3以及设置在基坑内的混凝土基墩2,
[0039]如图2所示,可拆卸式单元钢管柱1的高度为9

9.5m,采用壁厚为14mm 的Q345B钢板,具体的,包括截面为矩形的钢柱本体8、设置在钢柱本体8顶部的柱顶板9、设置在钢柱本体8底部的柱底板13(参见图3、图4所示)、间隔设置在钢柱本体8外侧面的牛腿组件、缓冲板14以及设置在钢柱本体8两端头外侧面的连接耳板12, 柱顶板9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第一灌浆孔10,柱顶板9的四个角部设置有第一透气孔11;缓冲板14平行间隔设置在钢柱本体8内、柱顶板9的正下方,
[0040]参见图5所示,缓冲板14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第二灌浆孔,缓冲板14的四个角部设置有第二透气孔17,第一灌浆孔10和第二灌浆孔均为圆孔、第一灌浆孔10的圆心和第二灌浆孔的圆心在同一轴线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高抛自密实混凝土钢管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柱结构设置在楼层之间,钢管柱结构包括可拆卸式单元钢管柱(1)、填充设置在可拆卸式单元钢管柱(1)内的高强自密实混凝土(3)以及设置在基坑内的混凝土基墩(2),可拆卸式单元钢管柱(1)包括截面为矩形的钢柱本体(8)、设置在钢柱本体(8)顶部的柱顶板(9)、设置在钢柱本体(8)底部的柱底板(13)、间隔设置在钢柱本体(8)外侧面的牛腿组件、缓冲板(14)以及设置在钢柱本体(8)两端头外侧面的连接耳板(12), 柱顶板(9)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第一灌浆孔(10),柱顶板(9)的四个角部设置有第一透气孔(11);缓冲板(14)平行间隔设置在钢柱本体(8)内、柱顶板(9)的正下方,缓冲板(14)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第二灌浆孔,缓冲板(14)的四个角部设置有第二透气孔(17),第一灌浆孔(10)和第二灌浆孔均为圆孔、第一灌浆孔(10)的圆心和第二灌浆孔的圆心在同一轴线上;牛腿组件包括第一柱腹板(15)和第二柱腹板(16),所述第一柱腹板(15)有两个并且对称设置在矩形钢柱本体(8)的一组长边上,第一柱腹板(15)的自由端一侧设置有预留孔洞;所述第二柱腹板(16)至少有一个、设置在矩形钢柱本体(8)的短边上,第二柱腹板(16)的自由端一侧设置有预留孔洞;钢柱本体(8)与楼层的连接节点处还设置有加强腹板;相邻两节可拆卸式单元钢管柱(1)之间通过高强螺栓连接,可拆卸式单元钢管柱(1)的底部与混凝土基墩(2)顶面通过L型连接板(6)固定,L型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明华邢辉刘加俊汪安乐赵雷永陶亮荣周禹尹凡崔永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