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局部连接和锚固作用加强的型钢混凝土柱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结构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局部连接和锚固作用加强的型钢混凝土柱。
技术介绍
[0002]型钢混凝土柱在降低结构自重、减少柱截面尺寸等方面有明显优势,在国内应用较为广泛。但在高层建筑结构中,地震作用下型钢混凝土柱承受很大的轴力,这导致型钢混凝土柱的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同时由于一般的型钢混凝土柱的型钢钢骨采用交叉工字形型钢,这导致混凝土浇筑和振捣有着较大的施工困难。
[0003]抗震概念设计时要求破坏类型为梁铰破坏机制,这是因为梁铰可形成数量要远远多于柱铰,在地震耗能相等条件下,对梁铰的塑性转动能力要求要远远低于柱铰塑性转动能力,页由于“强柱弱梁”等概念设计要求,梁铰破坏机制要优于柱铰破坏机制。因此对型钢混凝土柱锚固端区域有较高的承载力及变形要求,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在柱端形成塑性铰,导致整体结构破坏类型转变为柱铰破坏机制。同时在塑性铰区以外受力区域,要求型钢与混凝土不能轻易脱离,类似于钢筋滑移,容易造成脆性破坏,目前尚未有深入的研究来提出行之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局部连接和锚固作用加强的型钢混凝土柱,其特征在于,包括箍筋、混凝土、短钢筋、第一栓钉、型钢、纵向受力钢筋和混凝土保护层,所述型钢安装于箍筋的内部,所述纵向受力钢筋安装于箍筋的内侧,所述混凝土填充于型钢与箍筋之间,所述箍筋的外侧被混凝土保护层包覆,所述型钢包括翼缘板和腹板,两块所述翼缘板通过腹板连接,所述第一栓钉安装于腹板的中部,所述短钢筋分别安装于腹板的上部和下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局部连接和锚固作用加强的型钢混凝土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栓钉安装于翼缘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局部连接和锚固作用加强的型钢混凝土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栓钉的直径包括10~25m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局部连接和锚固作用加强的型钢混凝土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栓钉的长度包括40~300mm。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小雷,张俊榕,张垒,林浩宇,季静,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