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弹簧操作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3310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开关弹簧操作机构,它的特征是操作机构由一个四联杆机构及一个五联杆机构相连而成,其中一支拐臂为共用臂,互联杆机构中的一个联杆侧面带有斜面,斜面上部装有一个卡块或卡轴,并在端部铰接处装有与弹簧储能机构中的凸轮相接触的滚轮,在机构中还设有使五联杆机构中的两联杆处于死点位置时锁死的制动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个零件代替了原来的多个零件,使操作机构的结构简化,体积缩小,成本降低及维修方便。(*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电力开关的弹簧操作机构。许多电力开关采用弹簧操作机构操纵,现有的弹簧操作机构由于其结构复杂,所以造成它的体积非常大,生产成本较高,同时带来它的制造和检修不易。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电力开关弹簧操作机构,它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缺点,使结构简化,体积缩小。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弹簧储能机构及操作机构,其特征是操作机构由一个四联杆机构及一个五联杆机构相连而成,其中一支拐臂为共用臂,五联杆机构中的一个联杆侧面带有斜面,斜面上部设有一个凸起,并在端部铰接处装有滚轮,该滚轮与储能机构中的凸轮相接触,在机构中还设有使五联杆机构中的两联杆处于死点位置时锁死的制动机构。上述所说的制动机构可以是在五联杆机构中连杆上部装一凸起物,当连杆及滚轮上升到死点位置时将其卡住;或是在带有斜面的联杆尾端设有伸长端,在与其相连的联杆上装一凸块,当两联杆处于一条直线位置时,伸长端即卡在凸块上,将机构锁死。本技术采用上述联杆机构实现了开关的操作动作,以其中的一个零件代替了原来的多个零件,所以使操作机构的结构得到简化,使体积缩小,由于结构的简化,又带来产品制造成本的降低及维修的方便。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一个关键零件的示意图。图3至图5是本技术的动作原理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中制动机构的示意图。如图所示,1是凸轮,它与弹簧储能机构相连接,并由此获得动力而动作,图中的转臂5、联杆6和转臂7构成一个四联杆机构,转臂7、联杆8、11和转臂12构成一个五联杆机构,其中转臂7为共用臂,连杆8与11的铰接处装有滚轮9,在五联杆机构中的联杆8如图2所示,它的侧面带有一个斜面A,它的尾部带有伸长端B。如图1所示,在上述斜面的上方设有一个凸块13,用于限定联杆的运动轨迹,在联杆11中间设有一个凸块10,用于卡住伸长端B,制动各联杆的运动。五联杆机构通过一拉杆15与开关相连,对开关进行操作,四联杆机构中的转臂5为一扇面形状,它的一侧与一个半轴4相接,半轴通过一个弯板3与拉杆2相联接,拉杆2用于分闸时的操作。图3至图5表示了本技术的动做原理,其中图3所示是分闸位置,当通过合闸弹簧进行储能,带动凸轮1转动,凸轮推动滚轮9向上运动,当联杆11和8被推过死点时,联杆8尾端的伸长端被卡块10卡住,实现合闸保持(如图4所示位置),之后凸轮在弹簧机构的带动下转到原位(即储能初位)。当需要分闸时,拉动拉杆2,通过弯板3带动半轴4,使转臂(即扇形板)5带动联杆机构一同作逆时针转动,联杆8由于斜面受到凸块13的限制,按照特定的轨迹运动,使转臂12逆时针转动,带动拉杆15向右移动,完成分闸动作。本技术的制动机构也可以如图6中所示,即在五连杆机构的上面设置一个凸起16,当连杆上升至此时,将其卡住,限定连杆的动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开关弹簧操作机构,它包括弹簧储能机构及操作机构,其特征是操作机构由一个四联杆机构及一个五联杆机构相连而成,其中一支拐臂为共用臂,五联杆机构中的一个联杆侧面带有斜面,斜面上部设有一个凸起,并在端部铰接处装有滚轮,该滚轮与储能机构中的凸轮相接触,在机构中还设有使五联杆机构中的两联杆处于死点位置时锁死的制动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开关弹簧操作机构,它包括弹簧储能机构及操作机构,其特征是操作机构由一个四联杆机构及一个五联杆机构相连而成,其中一支拐臂为共用臂,五联杆机构中的一个联杆侧面带有斜面,斜面上部设有一个凸起,并在端部铰接处装有滚轮,该滚轮与储能机构中的凸轮相接触,在机构中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苑舜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电力试验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9[中国|沈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