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车身加长支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3125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5: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车身加长支柱,包括支柱面板、延长边与下延长板,其特征在于,延长边设置在支柱面板的上端,延长边与支柱面板为一体连接结构,在延长边上开设有扣接孔与连接孔A,下延长板设置在支柱面板的下端,下延长板与支柱面板之间为一体连接结构,支柱面板上开设有凹槽A与凹槽B,在凹槽A内开设有两个安装孔A,在凹槽A的一侧开设有定位孔B,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支柱面板与下延长板之间采用了不同材质及板厚进行焊接,在确保强度前提下达到整体车身轻量化目的,有效体现成品在车身的加强作用。当发生车辆侧面撞击事故时,能更好地防止因撞击而导致的车架变形以保护乘客安全。的车架变形以保护乘客安全。的车架变形以保护乘客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车身加长支柱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车身加长支柱。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汽车配件是构成汽车整体的各单元及服务于汽车的产品,是构成汽车的零件和配件。分类有:发动机配件、转东西配件、制动系配件、转向系配件、行走系配件、电器仪表系配件、汽车灯具、汽车改装、安全防盗、汽车内饰、汽车外饰、综合配件、影音电器、化工护理、车身及附件、维修设备、电动工具等,目前的汽车的车身通常采用承载式车身,即车身是个承载体,具有非承载式车身车架的功能。因此在乘用车车身的设计上对车身的性能要求很高,除了满足车身上各功能件的固定点强度要求,更要考虑车身的扭转刚度、弯曲刚度,以及车身的结构耐撞性。此外,车身结构设计还要考虑轻量化和工艺可行性。
[0003]由于SUV以及两厢车型没有后隔板连接左右侧围,其加长支柱的设计相比三厢车就复杂很多。是车身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车身性能的影响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此,如何设计出结构简单、性能优越的加长支柱结构就成为开发SUV车型、两厢车型过程中遇到的一个技术难题。
[0004]但是,在现有技术中车身加长支柱中间加强板中将车身加长支柱中间加强板后部分成了加长支柱加强板后上板和加长支柱加强板横梁,加长支柱中间加强板总体呈菱形,不具有稳定性,且载荷传递不通畅,用材料较多,车身侧围加长支柱的加长支柱加强板后上板对后背门框周边有加强作用,但是加长支柱里板后边板下段带有尾灯避让孔造成该部位结构强度较弱,仅能加强上段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加长支柱加强板横梁仅起到连接前后的作用,也不能发挥出较大的作用。
[0005]因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车身加长支柱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新型车身加长支柱,本技术中的支柱面板与下延长板之间采用了不同材质及板厚进行焊接,在确保强度前提下达到整体车身轻量化目的,有效体现成品在车身的加强作用。当发生车辆侧面撞击事故时,能更好地防止因撞击而导致的车架变形以保护乘客安全,对提升车身整体的扭转刚度、弯曲刚度、结构耐撞性都起到较大的作用,既能保证车身有较高的整体性能,也能在保证车辆在发生碰撞、翻滚过程中为乘员提供安全保护性能。
[0007]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车身加长支柱,包括支柱面板、延长边与下延长板,所述延长边设置在所述支柱面板的上端,所述延长边与所述支柱面板为一体连接结构,在所述延长边上开设有扣接孔与连接孔A,所述下延长板设置在所述支柱面板的下端,所述下延长板与所述支柱面板之间为一体连接结构,所述支柱面板上开设有凹槽A与凹槽B,在凹槽A内开设有两个安装孔A,在凹槽A的一侧开设有定位孔B,凹槽B设置在凹槽A的另一侧,在凹槽B内开设有安装孔B,所述下延长板包括有加强板与
第一侧板,第一侧板设置在所述加强板的左侧,第一侧板与所述加强板之间相互固定连接,在第一侧板上开设有连接孔D。
[0008]进一步,所述支柱面板上还开设有凹槽C与连接孔E,在凹槽C的内部开设有安装孔C,在凹槽C的一侧设置有定位孔A。
[0009]进一步,所述定位孔的一侧设置有两个连接孔B,在连接孔B的一侧设置有连接孔F。
[0010]进一步,所述加强板上设置有一条横向设置的加强筋,加强筋与加强板之间相互固定连接。
[0011]进一步,所述加强板上开设有用于与车体相互卡接的连接卡槽,该连接卡槽设置在所述加强筋的下端。
[0012]进一步,所述第一侧板上设置有凸台,凸台与所述第一侧板之间为一体成型结构,在凸台上开设有连接孔C。
[0013]进一步,所述下延长板还包括有第二侧板,第二侧板一体连接在所述加强板的右侧,第二侧板与所述支柱面板之间相互固定连接。
[0014]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车身加长支柱,本本技术中的车身加长支柱包括有支柱面板、延长边与下延长板,本技术中的下延长板包括有加强板、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设置在中间的加强板可以达到将后轮罩和顶盖后横梁连接起来,将后轮罩和侧围上边梁连接起来,将顶盖后横梁和侧围上边梁连接起来,在加长支柱区域达到了载荷传递路径的通畅,满足了侧围后支柱的结构设计要求,本技术在加强板上设置有加强筋,进一步起到了增强加强板强度的作用,本技术对提升车身整体的扭转刚度、弯曲刚度、结构耐撞性都起到较大的作用,既能保证车身有较高的整体性能,也能在保证车辆在发生碰撞、翻滚过程中为乘员提供安全保护性能。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18]其中:
[0019]1、支柱面板;2、延长边;3、扣接孔;4、连接孔A;5、下延长板;6、凹槽A;7、安装孔A;8、凹槽B;9、安装孔B;10、凹槽C;11、安装孔C;12、定位孔A;13、连接孔B;14、连接卡槽;15、加强筋;16、加强板;17、第一侧板;18、第二侧板;19、凸台;20、连接孔C;21、连接孔D;22、连接孔E;23、定位孔B;24、连接孔F。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2]实施例1:
[0023]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如图1与图2示的一种新型车身加长支柱,包括支柱面板1、延长边2与下延长板5,所述延长边2设置在所述支柱面板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车身加长支柱,包括支柱面板(1)、延长边(2)与下延长板(5),其特征在于,所述延长边(2)设置在所述支柱面板(1)的上端,所述延长边(2)与所述支柱面板(1)为一体连接结构,在所述延长边(2)上开设有扣接孔(3)与连接孔A(4),所述下延长板(5)设置在所述支柱面板(1)的下端,所述下延长板(5)与所述支柱面板(1)之间为一体连接结构,所述支柱面板(1)上开设有凹槽A(6)与凹槽B(8),在凹槽A(6)内开设有两个安装孔A(7),在凹槽A(6)的一侧开设有定位孔B(23),凹槽B(8)设置在凹槽A(6)的另一侧,在凹槽B(8)内开设有安装孔B(9),所述下延长板(5)包括有加强板(16)与第一侧板(17),第一侧板(17)设置在所述加强板(16)的左侧,第一侧板(17)与所述加强板(16)之间相互固定连接,在第一侧板(17)上开设有连接孔D(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车身加长支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面板(1)上还开设有凹槽C(10)与连接孔E(22),在凹槽C(10)的内部开设有安装孔C(11),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时维岭刘西才吴增盘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泰正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