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脱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424566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5: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循环脱硫装置,其结构包括前端气泵、前端进气管、第一布气盘、第一脱硫箱、第二脱硫箱、连接管、增压泵、中部进气管、第二布气盘、排气控制装置、排气检测装置,所述前端气泵与前端进气管连接,所述前端进气管穿过第一脱硫箱外壳连接至第一脱硫箱内部的第一布气盘,所述第一脱硫箱的上端设置连接管,在后端设置排气检测装置,当排气中不含酸性气体时,则可以正常排出,当排气中含有过量的酸性气体时或者液体呈酸性时,则排气通过回流管回流至第二脱硫箱再次处理,可以有效的应对高浓度的酸性气体,保证了排气质量,避免未处理完全的气体排放,有效的确保了环境安全和生产安全。生产安全。生产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循环脱硫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废气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循环脱硫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当前,中国专利号:CN201820858714.X公开了一种含硫气体脱硫设备,其结构包括底板、输送管、进气口、定时器、数控箱、液压缸、脱硫设备主体、减速器、电机,所述脱硫设备主体为两侧表面相等且侧方凸起的凸型,底部表面与输送管顶部表面采用焊接配合方式活动连接,脱硫设备主体高度为1.2m,所述输送管为两侧表面相等且相互平行的圆柱体结构,侧方表面设在减速器侧方表面中央,输送管直径为30cm

40cm。本技术设有定时器,操作控制面板经电路板对定时器主体设定时间,使脱硫设备主体对残余的气体继续脱硫,通过处理芯片对设定时间的处理,使执行器带动定时器主体控制断电器对电机切断电源,避免人员随时对脱硫设备主体查看,有效提高脱硫效率。但是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仍存在着吸收剂与气体接触时间比较短,难以处理高浓度的废气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循环脱硫装置,其解决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仍存在着吸收剂与气体接触时间比较短,难以处理高浓度的废气的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循环脱硫装置,其结构包括前端气泵、前端进气管、第一布气盘、第一脱硫箱、第二脱硫箱、连接管、增压泵、中部进气管、第二布气盘、排气控制装置、排气检测装置,所述前端气泵与前端进气管连接,所述前端进气管穿过第一脱硫箱外壳连接至第一脱硫箱内部的第一布气盘,所述第一脱硫箱的上端设置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后端与增压泵连接,所述增压泵的输出端与中部进气管连接,所述中部进气管、第二布气盘设于第二脱硫箱内部,所述中部进气管的下端设置第二布气盘,所述第二脱硫箱的上部设置排气管与排气控制装置连接,所述排气管上设置排气检测装置。
[000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布气盘的排气方向朝上。
[0006]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布气盘的排气方向朝下。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布气盘的排气速率为至少2m/s。
[0008]进一步的,所述排气检测装置包括检测进气管、进气网、检测瓶、检测器、检测头、微型气泵、检测排气管,所述检测进气管与排气管连接,所述检测进气管的下端与检测瓶连接,所述检测瓶与检测进气管的连接处设置进气网,所述检测瓶的上部设置检测器,所述检测器的下端设置检测头,所述检测头插入到检测瓶的内部的中部,所述检测瓶的上部的一侧设置检测排气管,所述检测排气管上设置微型气泵,所述检测排气管的后端连接至排气管。
[0009]进一步的,所述检测进气管的长度低于10cm。
[0010]进一步的,所述检测瓶的容量为10

30mL。
[0011]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循环脱硫装置改进了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仍存在着吸收剂与气体接触时间比较短,难以处理高浓度的废气的情况,通过设置第一脱硫箱、第二脱硫箱的配合,在后端设置排气检测装置,当排气中不含酸性气体时,则可以正常排出,当排气中含有过量的酸性气体时或者液体呈酸性时,则排气通过回流管回流至第二脱硫箱再次处理,可以有效的应对高浓度的酸性气体,保证了排气质量,避免未处理完全的气体排放,有效的确保了环境安全和生产安全。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技术的排气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1、前端气泵;2、前端进气管;3、第一布气盘;4、第一脱硫箱;5、第二脱硫箱;6、连接管;7、增压泵;8、中部进气管;9、第二布气盘;10、排气控制装置;11、排气检测装置;12、检测进气管;13、进气网;14、检测瓶;15、检测器;16、检测头;17、微型气泵;18、检测排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5]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6]参考图1

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循环脱硫装置,其结构包括前端气泵1、前端进气管2、第一布气盘3、第一脱硫箱4、第二脱硫箱5、连接管6、增压泵7、中部进气管8、第二布气盘9、排气控制装置10、排气检测装置11,所述前端气泵1与前端进气管2连接,所述前端进气管2穿过第一脱硫箱4外壳连接至第一脱硫箱4内部的第一布气盘3,所述第一脱硫箱4的上端设置连接管6,所述连接管6的后端与增压泵7连接,所述增压泵7的输出端与中部进气管8连接,所述中部进气管8、第二布气盘9设于第二脱硫箱5内部,所述中部进气管8的下端设置第二布气盘9,所述第二脱硫箱5的上部设置排气管与排气控制装置10连接,所述排气管上设置排气检测装置11,所述排气检测装置11的后端设置排向大气的排气管和回流的至连接管6的回流管。
[0017]所述第一布气盘3的排气方向朝上。
[0018]所述第二布气盘9的排气方向朝下。
[0019]所述第二布气盘9的排气速率为至少2m/s。
[0020]所述排气检测装置11包括检测进气管12、进气网13、检测瓶14、检测器15、检测头16、微型气泵17、检测排气管18,所述检测进气管12与排气管连接,所述检测进气管12的下端与检测瓶14连接,所述检测瓶14与检测进气管12的连接处设置进气网13,所述检测瓶14的上部设置检测器15,所述检测器15的下端设置检测头16,所述检测头16插入到检测瓶14的内部的中部,所述检测瓶14的上部的一侧设置检测排气管18,所述检测排气管18上设置微型气泵17,所述检测排气管18的后端连接至排气管。
[0021]所述检测进气管12的长度低于10cm。
[0022]所述检测瓶14的容量为10

30mL。
[0023]本循环脱硫装置改进了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仍存在着吸收剂与气体接触
时间比较短,难以处理高浓度的废气的情况,通过设置第一脱硫箱4、第二脱硫箱5的配合,在后端设置排气检测装置11,当排气中不含酸性气体时,则可以正常排出,当排气中含有过量的酸性气体时或者液体呈酸性时,则排气通过回流管回流至第二脱硫箱5再次处理,可以有效的应对高浓度的酸性气体,保证了排气质量,避免未处理完全的气体排放,有效的确保了环境安全和生产安全。
[0024]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25]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环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前端气泵、前端进气管、第一布气盘、第一脱硫箱、第二脱硫箱、连接管、增压泵、中部进气管、第二布气盘、排气控制装置、排气检测装置,所述前端气泵与前端进气管连接,所述前端进气管穿过第一脱硫箱外壳连接至第一脱硫箱内部的第一布气盘,所述第一脱硫箱的上端设置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后端与增压泵连接,所述增压泵的输出端与中部进气管连接,所述中部进气管、第二布气盘设于第二脱硫箱内部,所述中部进气管的下端设置第二布气盘,所述第二脱硫箱的上部设置排气管与排气控制装置连接,所述排气管上设置排气检测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布气盘的排气方向朝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布气盘的排气方向朝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鹏程
申请(专利权)人:晋江市鹏祥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