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浓度变化大的VOCs废气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408824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5: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浓度变化大的VOCs废气处理装置,目的在于解决现有VOCs处理装置主要针对VOCs浓度较稳定的情况,而对于VOCs浓度变化的废气,较难兼顾达标要求与运行经济性的问题。其包括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加热单元;所述第一单元包括用于对待处理的VOCs废气进行吸收的吸收塔、喷淋泵、喷头、吸附器、烟气排放装置,所述吸收塔与吸附器相连且经吸收塔处理后的气体能进入吸附器内并经吸附器内的吸附剂进行吸附,所述吸附器与烟气排放装置相连且经吸附器处理达标后的气体能经烟气排放装置排出。本申请基于吸收、吸附的方式,对VOCs进行处理,能够满足环保达标的要求。在气体处理部分,吸收按最高浓度设计,VOCs高低变化都能满足要求。VOCs高低变化都能满足要求。VOCs高低变化都能满足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浓度变化大的VOCs废气处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有机废气处理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浓度变化大的VOCs废气处理装置。更具体地,本申请提供一种VOCs废气处理装置,其对浓度变化大的VOCs废气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实现处理效果与运行经济性的有效平衡。

技术介绍

[0002]挥发性有机物常用VOCs(英文全称: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表示,其广泛来源于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排放领域,会对环境造成危害,影响人体健康。目前,针对VOCs废气的处理,已有专利公开了相应的专利方案。
[0003]例如,中国专利申请CN212961639U公开了节能VOCs废气处理装置,其包括漆膜烘干室,漆膜烘干室设置有烘干腔,还包括燃烧室,所述燃烧室和漆膜烘干室之间连通有用于将废气吸入至燃烧室的吸入管;所述燃烧室的排烟口连接有用于加热冷空气的热交换器,热交换器和漆膜烘干室之间连接有传输热空气的进气管,进气管连接在漆膜烘干室的底部;热交换器连接有用于送入冷空气的送风机。
[0004]中国专利申请CN213160205U公开了一种制药废气的VOC处理装置,其包括依次连接的酸洗系统、水洗系统和一体化生物除臭系统,所述酸洗系统包括酸洗塔以及与所述酸洗塔连接的加酸装置、进气管道和酸洗循环处理组件,所述水洗系统包括水洗塔、与所述水洗塔连接的水洗循环处理组件,所述一体化生物除臭系统包括除臭箱体、与所述除臭箱体连接的引风机和排气系统、与所述除臭箱体连接的生物滴滤喷淋系统和生物过滤喷淋系统;还包括自来水供水管道、废水池和污水处理专线,所述酸洗塔、所述加酸装置、所述水洗塔、所述生物滴滤喷淋系统和所述生物过滤喷淋系统均连接到所述自来水供水管道上;所述酸洗塔与所述污水处理专线连接,所述水洗塔、所述生物滴滤喷淋系统和所述生物过滤喷淋系统均与所述废水池连接。
[0005]中国专利申请CN202020338140.0公开了一种组合聚醚多元醇生产用VOC废气处理装置,其包括废气进管、液气分离器、吸附处理器、燃烧器,以及将所述液气分离器、所述吸附处理器、所述燃烧器之间连通的若干组管道;所述液气分离器包括竖塔,所述废气进管与靠近所述竖塔塔壁的中上部位置连通,所述竖塔的塔顶连通输气管I、塔底连通排液管;所述竖塔内设置T型且上下敞口的导流筒,所述导流筒与所述废气进管连通处相对设置,所述导流筒的上部设置折流板组,所述折流板组的上部设置吸附滤层;所述吸附处理器包括密封箱,所述密封箱内部设有沸石转筒,所述沸石转筒由若干组蜂窝沸石块固定安装在转动的筒壳上,其中间为中空的内腔,所述密封箱的一侧与输气管I连通、另一侧与输气管II连通,所述内腔的顶端与排气罩连通,所述内腔内插入热气管,所述热气管的一端插入所述内腔底部、另一端与所述燃烧器连通;所述燃烧器为蓄热式燃烧炉。
[0006]中国专利申请CN211837162U公开了一种移动式处理含VOC废气的装置,该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含VOC废气进入换热单元初步降温,进入冷却喷淋塔,在冷却喷淋塔中碱液对含VOC废气进行喷淋冷却和碱洗,其中的水蒸汽冷凝、高分子有机物液化、酸性气体与碱
洗液反应,液相经过油水分离器后回收油品,随后进入除臭喷淋塔,冷却喷淋塔中的气相也进入除臭喷淋塔,通过生物除臭剂喷淋,去除废气中残留的恶臭气体,主要有硫醇硫醚等,同时继续降低废气的温度;随后废气进入到除雾装置,将废气中的水汽以雾滴的形式去除,然后剩余气体进入到膜分离单元,在真空泵的作用下,残余的有机物透过膜组件,形成浓缩气体,随后进入冷凝器冷凝,返回至冷却除臭单元,膜组件渗余侧低浓度VOC废气进入到变压吸附单元进行深度处理。
[0007]通常的VOCs治理技术有冷凝法、燃烧法、吸收法、吸附法、生物法等,这些方法通常都适用于一定浓度的VOCs废气治理。对于浓度变化大的VOCs气体,各种单一的方法都存在一些问题。
[0008]例如,冷凝法一般用于冷凝产物有回收价值的VOCs废气处理,其适用于VOCs浓度很高的情况。燃烧法适用于VOCs浓度较高,反应产生的热量最好能维持燃烧的VOCs废气处理过程;当VOCs浓度低时,需大量的助燃气体,能耗高,不具有实际应用价值。采用生物法对VOCs废气进行处理时,若废气浓度变化大,则会使生物不适应,导致处理效果差。采用吸收法对VOCs废气进行处理时,当VOCs浓度高时,难以达到排放标准;当浓度低时,经济性较差。吸附法适用于低浓度VOCs废气的处理;当VOCs浓度高时,再生频繁,无法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
[0009]大多数工业企业排放的VOCs浓度比较稳定,采用某一种或两种组合VOCs治理方法,就能较好地满足达标和经济的要求。但对于某些企业,其排放的VOCs浓度变化大,在满足达标的同时,兼具良好的运行经济性就比较困难。本申请就针对VOCs浓度变化大的废气,提出一种经济适用的处理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现有VOCs处理装置主要针对VOCs浓度较稳定的情况,而对于VOCs浓度变化的废气,较难兼顾达标要求与运行经济性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浓度变化大的VOCs废气处理装置。
[0011]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12]一种用于浓度变化大的VOCs废气处理装置,包括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加热单元;
[0013]所述第一单元包括用于对待处理的VOCs废气进行吸收的吸收塔、喷淋泵、喷头、吸附器、烟气排放装置,所述吸收塔与吸附器相连且经吸收塔处理后的气体能进入吸附器内并经吸附器内的吸附剂进行吸附,所述吸附器与烟气排放装置相连且经吸附器处理达标后的气体能经烟气排放装置排出;
[0014]所述喷头设置在吸收塔内且喷头位于吸收塔内部上方,所述喷淋泵的进液口与吸收塔下方相连,所述喷淋泵的出液口与喷头相连且吸收塔底部的吸收液能经喷淋泵提升并由吸收塔上方喷出以使吸收液与吸收塔内的气体逆流接触;
[0015]所述第二单元包括第一管道、蒸馏塔、排出泵、第一换热器、第二管道、第二换热器,所述吸收塔通过第一管道与蒸馏塔相连,所述排出泵设置在第一管道上且吸收塔内的吸收液通过第一管道的排出泵送入蒸馏塔内,所述第一换热器设置在第一管道上且吸收塔内的吸收液经第一换热器预热后能送入蒸馏塔内;
[0016]所述蒸馏塔底端通过第二管道与吸收塔相连且蒸馏塔内的底液通过第二管道能返回吸收塔内,所述第一换热器设置在第二管道上且蒸馏塔内的底液经第一换热器能对第一管道中的吸收液进行预热,所述第二换热器设置在第二管道上,所述第二换热器位于第一换热器与吸收塔之间且底液经第一换热器预冷、第二换热器二次冷却后再送入吸收塔内;
[0017]所述第三单元包括第三管道、分液塔、第三换热器、有机物处理装置、第四管道、第五管道,所述蒸馏塔通过第三管道与分液塔相连且蒸馏塔内的气体能通过第三管道进入分液塔内,所述第三换热器设置在第三管道上且蒸馏塔内的气体经第三换热器冷却后进入分液塔中进行分层,所述分液塔通过第四管道与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浓度变化大的VOCs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加热单元;所述第一单元包括用于对待处理的VOCs废气进行吸收的吸收塔、喷淋泵、喷头、吸附器、烟气排放装置,所述吸收塔与吸附器相连且经吸收塔处理后的气体能进入吸附器内并经吸附器内的吸附剂进行吸附,所述吸附器与烟气排放装置相连且经吸附器处理达标后的气体能经烟气排放装置排出;所述喷头设置在吸收塔内且喷头位于吸收塔内部上方,所述喷淋泵的进液口与吸收塔下方相连,所述喷淋泵的出液口与喷头相连且吸收塔底部的吸收液能经喷淋泵提升并由吸收塔上方喷出以使吸收液与吸收塔内的气体逆流接触;所述第二单元包括第一管道、蒸馏塔、排出泵、第一换热器、第二管道、第二换热器,所述吸收塔通过第一管道与蒸馏塔相连,所述排出泵设置在第一管道上且吸收塔内的吸收液通过第一管道的排出泵送入蒸馏塔内,所述第一换热器设置在第一管道上且吸收塔内的吸收液经第一换热器预热后能送入蒸馏塔内;所述蒸馏塔底端通过第二管道与吸收塔相连且蒸馏塔内的底液通过第二管道能返回吸收塔内,所述第一换热器设置在第二管道上且蒸馏塔内的底液经第一换热器能对第一管道中的吸收液进行预热,所述第二换热器设置在第二管道上,所述第二换热器位于第一换热器与吸收塔之间且底液经第一换热器预冷、第二换热器二次冷却后再送入吸收塔内;所述第三单元包括第三管道、分液塔、第三换热器、有机物处理装置、第四管道、第五管道,所述蒸馏塔通过第三管道与分液塔相连且蒸馏塔内的气体能通过第三管道进入分液塔内,所述第三换热器设置在第三管道上且蒸馏塔内的气体经第三换热器冷却后进入分液塔中进行分层,所述分液塔通过第四管道与有机物处理装置相连且分液塔内的有机物能通过第四管道送入有机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文凤章慧张亚明池少聪刘同远林繁曾文懿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恒泰环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