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力偏心的按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1444 阅读:2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施力偏心的按键结构,包括有按键主体、开关对应部及弹性受力支撑部,该开关对应部连接于该按键主体的一侧,使该开关对应部位于该按键主体的偏心位置,并将该弹性受力支撑部连接于该按键主体的另一侧;借此,该按键结构可用以按压偏心设置的开关,使按键形成施力偏心设计,产品外观设计能有更多发挥空间,并可节省电路板与基板设计费用。(*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施力偏心的按键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按压偏心设置的开关的按键结构。
技术介绍
公知电子产品上均设置有适当的按键,用以触动设置于电路板(基板)上的开关。请参阅图1,公知的按键90的正下方设置有一相对应的开关91,该开关91设置于一电路板(或基板)92上,该开关91与该电路板92达成电性连接,该按键90是可上、下移动的设置于电子产品的机体(图略)上,当该按键90被向下按压时,即可触压该开关91,使该开关作91作ON或OFF的动作。由于目前结构设计常遇到共享电路板、基板的情形,因此各开关位置需相同,但外观设计或许因造型因素而不能配合,使得会有按压手感不佳或是开关无法作动的情形发生,导致电路板、基板需重新规划,造成电路板、基板设计费用的增加,或是修正外观设计,亦会造成成本的增加,且使外观设计受到限制。由上可知,上述公知的按键结构,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具有不便与缺陷存在,而有待加以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施力偏心的按键结构,用以解决现有技术因为共享电路板使外观设计因造型因素而不能配合,产生按键的按压手感不佳或是开关无法作动的情形,导致需重新规划而造成成本增加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施力偏心的按键结构,用以按压一偏心设置的开关,其特点在于,包括一按键主体;一开关对应部,连接于该按键主体的第一侧,该开关对应部位于该按键主体的偏心位置,且该开关对应部对应于该偏心设置的开关;一弹性受力支撑部,连接于该按键主体的第二侧;通过上述构件的组成,使使用者按压该按键主体时,由该开关对应部及该弹性受力支撑部平衡使用者的施力,进而按压该偏心设置的开关。上述的施力偏心的按键结构,其特点在于,该弹性受力支撑部由一弹性部及一支撑部构成。上述的施力偏心的按键结构,其特点在于,该弹性部连接于该按键主体及该支撑部之间。上述的施力偏心的按键结构,其特点在于,该弹性受力支撑部向与该按键主体连接的相对一端加以延伸,且该弹性受力支撑部所延伸出的终端具有一支撑点。上述的施力偏心的按键结构,其特点在于,该弹性受力支撑部延伸呈一弧形。上述的施力偏心的按键结构,其特点在于,该按键主体的第一侧延伸有一连接部,所述开关对应部设置在所述连接部上。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施力偏心的按键结构,采施力偏心设计,使得按键在按压时,操作的手感与直接受力的手感相当,而不需修正电路板、基板或是造型设计,故可使产品外观设计有更多发挥空间,并可节省电路板与基板设计费用,使成本有效的降低。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是公知按键与开关的平面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使用状态的立体示意图;图3A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按压状态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使用状态的立体示意图;图5A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按压状态的立体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公知90 按键 91 开关92 电路板本技术10 按键主体 11 开关对应部12 弹性受力支撑部121 弹性部122 支撑部123 支撑点12’ 弹性受力支撑部121’弹性部122’支撑部123’支撑点13 连接部20 开关 30 电路板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及图3,提供了一种施力偏心的按键结构的第一实施例,包括有一按键主体10、一开关对应部11及一弹性受力支撑部12,其中该按键主体10可依实际需要而制成各种不同的形状,其外形并不限定,且在该按键结构组装于电子产品上时,该按键主体10至少局部突出于电子产品的机体外,而便于向下按压该按键主体10。该按键主体10的第一侧水平延伸形成有一连接部13,该开关对应部11一体成型凸设于该连接部13的底部,使该开关对应部11得以连接于该按键主体10的第一侧,且该开关对应部11位于该按键主体10的偏心位置,该开关对应部11是呈圆柱或其它形状的柱体,并具有适当的高度,该开关对应部11对应于一偏心设置的开关20,而便于触动该开关20(如图3所示)。该弹性受力支撑部12连接于该按键主体10的第二侧,该弹性受力支撑部12向与该按键主体10连接的相对一端加以延伸,该弹性受力支撑部12由一弹性部121及一支撑部122所构成,该弹性部121一体成型连接于按键主体10的第二侧,本较佳实施例的弹性部121是呈弧形的片体,但该弹性部121的形状、构造并不限定,只要能提供弹性即可,该弹性部121一端形成自由端。该支撑部122一体成型连接于该弹性部121自由端的底部,使该弹性部121连接于该按键主体10及支撑部122之间。该支撑部122呈柱体,并具有适当的高度,该支撑部122的下端一般低于该开关对应部11的下端,使该支撑部122的下端可用以顶触于电路板30顶面(如图3),以此形成一受力支点,使该弹性受力支撑部12所延伸出的终端具有一可用以顶触于电路板30顶面而形成受力支点的支撑点123;当按压该按键主体10时(如图3A),因该开关对应部11会接触偏心设置的开关20,并且该弹性受力支撑部的支撑部122亦会接触电路板30顶面,使得施力会平均分布;使得按压时,该开关对应部11会将偏心设置的开关下压,且该弹性受力支撑部的弹性部121会缓冲按压时的施力。本技术的按键结构可设置于电子产品的机体(图略)上,并位于电路板(或基板)30及开关20上方(如图3),该按键主体10位于该开关20上方的偏心位置,并令该开关对应部11下端顶触于该开关20,且该弹性受力支撑部12所延伸出的终端顶触于电路板30顶面。另外,请参阅图4、图5及图5A所示的第二实施例,本技术的弹性受力支撑部12’的弹性部121’及支撑部122’亦可作不同的等效变化,该弹性部121’一体成型连接于按键主体10的第二侧,该弹性部121’为水平延伸,该支撑部122’一体成型连接于该弹性部121’自由端,并向下呈弧形延伸,使该支撑部122’下端的支撑点123’可用以顶触于电路板30顶面;本实施例的操作状态及效果大致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故不再予以赘述。本技术的按键采施力偏心设计,使使用者按压该按键主体10时,由该开关对应部11及该弹性受力支撑部12平衡使用者的施力,进而确实按压该偏心设置的开关20,使得按键在按压时,操作的手感与直接受力的手感相当,而不需修正电路板、基板或是造型设计,故可使产品外观设计有更多发挥空间,并可节省电路板与基板设计费用,使成本有效的降低。以上所述的图式及说明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凡是依本技术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改,都被本技术的专利范围所涵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施力偏心的按键结构,用以按压一偏心设置的开关,其特征在于,按键结构包括:一按键主体;一开关对应部,连接于该按键主体的第一侧,该开关对应部位于该按键主体的偏心位置,且该开关对应部对应于该偏心设置的开关;以及一弹性受力支撑部,连接于该按键主体的第二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施力偏心的按键结构,用以按压一偏心设置的开关,其特征在于,按键结构包括一按键主体;一开关对应部,连接于该按键主体的第一侧,该开关对应部位于该按键主体的偏心位置,且该开关对应部对应于该偏心设置的开关;以及一弹性受力支撑部,连接于该按键主体的第二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力偏心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受力支撑部由一弹性部及一支撑部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施力偏心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部连接于该按键主体及该支撑部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力偏心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受力支撑部向与该按键主体连接的相对一端加以延伸,且该弹性受力支撑部所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瑞峰
申请(专利权)人: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