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籽油初次加工用压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41254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5: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茶籽油压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茶籽油初次加工用压榨装置,包括外压榨体、支架、旋转电机、进料口;外压榨体的内部中间位置向内开设有呈锥形结构的压榨腔,储油腔的底部底部左右两侧向下开设有出油孔,压榨腔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一组与压榨腔结构相同的内旋转体,内旋转体的顶部中心处向上通过转动杆转动连接有一组旋转电机,转动杆的中部套装有一组与内旋转体顶部面积与形状相同的顶板,顶板的顶部左右两侧向上连通有两组用于输入菜籽原料的进料口,位于进料口正下方的内旋转体的内部开设有一圈下料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连续不断的对大批量的原料进行粗加工,自动下料、加工、出油连续的工序,工作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动化程度高。动化程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茶籽油初次加工用压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茶籽油压榨
,具体是一种茶籽油初次加工用压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山茶是中国大别山、福建、江西、湖南等地特产,果实中可以提取优质的山茶油,即茶籽油,茶籽经过榨油过滤得到茶籽油,在植物性油脂中,对减少血液中的胆固醇具有特效的油酸含有量是最高的。
[0003]中国专利(公告号:CN 208933293 U,公告日:2019.06.04)公开了一种茶籽油加工压榨装置,包括壳体和电动伸缩杆,所述壳体的内侧底端与电动伸缩杆固定连接,所述电动伸缩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推板,所述推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套筒,所述推板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漏油板,所述壳体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加料管。该装置在对菜籽原料进行加工时,对于大批量的情况来说,无法进行连续不断的进行,而且对于菜籽的下料,加工等工序来说,自动化程度一般,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茶籽油初次加工用压榨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茶籽油初次加工用压榨装置,包括外压榨体、支架、旋转电机、进料口;外压榨体的底部通过多组支架将其进行支撑固定。外压榨体的内部中间位置向内开设有呈锥形结构的压榨腔,压榨腔的内侧壁设置有一层滤油网用于压榨菜籽时产生的菜籽油过滤使用。滤油网的内侧设置有用于存放菜籽油的储油腔,储油腔的底部底部左右两侧向下开设有出油孔,通过出油孔可将初次压榨的粗油进行输出。所述压榨腔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一组与压榨腔结构相同的内旋转体,内旋转体的底部通过导轨转动连接在压榨腔的内底部,内旋转体的顶部中心处向上通过转动杆转动连接有一组旋转电机,旋转电机的左侧通过支撑杆固定在外压榨体的顶部左侧,通过启动旋转电机带动转动杆旋转,从而带动内旋转体进行转动。所述转动杆的中部套装有一组与内旋转体顶部面积与形状相同的顶板,顶板的外侧壁固定安装在外压榨体的顶部,顶板的顶部左右两侧向上连通有两组用于输入菜籽原料的进料口,进料口的底部向下贯穿顶板的内部,位于进料口正下方的内旋转体的内部开设有一圈下料腔,通过下料腔可将从进料口中向下掉落的菜籽进行接收。所述下料腔的外侧开设有若干组通孔,用于进入到下料腔内部的菜籽向外移动内旋转体与压榨腔之间的压榨区域,然后通过内旋转体的转动将菜籽进行旋转压榨操作。
[0006]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压榨体设置为圆柱体结构。
[000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进料口设置为喇叭状结构。
[0008]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内旋转体的外侧与压榨腔之间留有间隙,间隙的宽度大于菜籽油原料的大小,用于菜籽原料压榨使用。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位于外压榨体顶部右侧内部固定安装有一组水箱,水箱的侧壁右侧向外连通有进水管道,水箱的顶部通过水管连通到右侧进料口上,水管上设置有用于将水箱内部水泵入到进料口中的水泵,通过启动水泵,然后将水箱内部的水输入到进料口中,从而输入到下料腔中,先对下料腔的内部进行清洗,然后在通过下料腔外侧的网孔向外流入到压榨腔以及储油腔中,从而对整体装置的内部进行全面的清洗,确保油垢在内部堆积,影响后续压榨油的质量。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采用内旋转体在压榨腔内部转动的方式,然后通过内旋转体外侧与压榨腔内侧之间的间距进行菜籽原材料的挤压出油,从而实现油的自动挤压,过滤,输出;通过设置进料口将菜籽原料连续不断地输入到下料腔的内部,然后在不停止内旋转体转动的情况下,实现菜籽原料连续不断的加工,从而实现对大批量的菜籽原料进行初次加工的目的;通过设置水箱、进水管道可实现对整体装置的内部进行全面的清洗,确保油垢在内部堆积,影响后续压榨油的质量。本技术的优点是:连续不断的对大批量的原料进行粗加工,自动下料、加工、出油连续的工序,工作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一种茶籽油初次加工用压榨装置中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一种茶籽油初次加工用压榨装置中内旋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一种茶籽油初次加工用压榨装置中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0014]其中:外压榨体10,支架11,旋转电机12,进料口13,顶板14,出油孔15,内旋转体16,下料腔17,压榨腔18,滤油网19,储油腔20,转动杆21,水箱22,进水管道23,水管24。
具体实施方式
[0015]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16]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17]实施例一
[0018]请参阅图1

2,一种茶籽油初次加工用压榨装置,包括外压榨体10、支架11、旋转电机12、进料口13;所述外压榨体10设置为圆柱体结构,外压榨体10的底部通过多组支架11将其进行支撑固定。外压榨体10的内部中间位置向内开设有呈锥形结构的压榨腔18,压榨腔18的内侧壁设置有一层滤油网19用于压榨菜籽时产生的菜籽油过滤使用。滤油网19的内侧设置有用于存放菜籽油的储油腔20,储油腔20的底部底部左右两侧向下开设有出油孔15,通过出油孔15可将初次压榨的粗油进行输出。所述压榨腔18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一组与压榨腔18结构相同的内旋转体16,内旋转体16的底部通过导轨转动连接在压榨腔18的内底部,内旋转体16的顶部中心处向上通过转动杆21转动连接有一组旋转电机12,旋转电机12的左侧通过支撑杆固定在外压榨体10的顶部左侧,通过启动旋转电机12带动转动杆21旋转,从而带动内旋转体16进行转动。所述内旋转体16的外侧与压榨腔18之间留有留有间隙,间隙的宽度大于菜籽油原料的大小,用于菜籽原料压榨使用。所述转动杆21的中部套装有一组与内旋转体16顶部面积与形状相同的顶板14,顶板14的外侧壁固定安装在外压榨体10的顶
部,顶板14的顶部左右两侧向上连通有两组用于输入菜籽原料的进料口13,进料口13设置为喇叭状结构,进料口13的底部向下贯穿顶板14的内部,位于进料口13正下方的内旋转体16的内部开设有一圈下料腔17,通过下料腔17可将从进料口13中向下掉落的菜籽进行接收。所述下料腔17的外侧开设有若干组通孔,用于进入到下料腔17内部的菜籽向外移动内旋转体16与压榨腔18之间的压榨区域,然后通过内旋转体16的转动将菜籽进行旋转压榨操作。
[0019]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启动旋转电机12控制内旋转体16连续不断的旋转,然后对位于内旋转体16与压榨腔18之间的菜籽进行压榨出油,然后在滤油网19的过滤之下,快速的流入到储油腔20中,在进行压榨的同时,在不停止内旋转体16的情况下,通过进料口13连续不断的向下料腔17中输入菜籽,从而实现连续不断的菜籽压榨操作。
[0020]实施例二
[0021]参阅图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籽油初次加工用压榨装置,包括外压榨体(10)、支架(11)、旋转电机(12)、进料口(13);外压榨体(10)的底部通过多组支架(11)将其进行支撑固定,其特征在于,外压榨体(10)的内部中间位置向内开设有呈锥形结构的压榨腔(18),压榨腔(18)的内侧壁设置有一层滤油网(19),滤油网(19)的内侧设置有用于存放菜籽油的储油腔(20),储油腔(20)的底部底部左右两侧向下开设有出油孔(15),压榨腔(18)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一组与压榨腔(18)结构相同的内旋转体(16),内旋转体(16)的底部通过导轨转动连接在压榨腔(18)的内底部,内旋转体(16)的顶部中心处向上通过转动杆(21)转动连接有一组旋转电机(12),旋转电机(12)的左侧通过支撑杆固定在外压榨体(10)的顶部左侧,转动杆(21)的中部套装有一组与内旋转体(16)顶部面积与形状相同的顶板(14),顶板(14)的外侧壁固定安装在外压榨体(10)的顶部,顶板(14)的顶部左右两侧向上连通有两组用于输入菜籽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悦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共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