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燃型喷射式空气源热泵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41009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5: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直燃型喷射式空气源热泵循环系统,涉及热泵循环系统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现有电驱动或燃气驱动空气源热泵循环系统能量利用效率低,寒冷地区供暖能力不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尾部换热站、一级发生器、二级发生器、潜热换热站和显热换热站形成燃气烟气排放;显热换热站、一级冷凝器和二级冷凝器形成供热;一级发生器、一级第一喷射器、一级第二喷射器、预热换热器、过冷换热器、一级冷凝器和蒸发器形成一级热泵循环;二级发生器、潜热换热站、二级喷射器和二级冷凝器形成二级热泵循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烟气能量梯级利用深度热回收,通过二级蒸发器冷凝释放烟气潜热,提高了燃气热量利用率;包括空气热能和燃气释放热能,提高寒冷地区供暖能力。提高寒冷地区供暖能力。提高寒冷地区供暖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燃型喷射式空气源热泵循环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热泵循环系统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直燃型喷射式空气源热泵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为发展节能技术和改善环境问题,空气源热泵以其出色的节能性能被广泛的应用于用户热水的供应或建筑物的供暖行业当中。目前最为常用的热泵设备是电驱动热泵。但是,由于电驱动空气源热泵循环系统的大规模使用会极大的增加电网压力,同时在能量的转换过程中,能量经历了热能—电能—热能的转换过程,这也会产生较大的能量损失。此外,电驱动空气源热泵循环系统还存在寒冷地区的供暖能力不足的问题。
[0003]与电驱动空气源热泵循环系统不同,传统的燃气驱动空气源热泵循环系统将其电驱动的压缩机替换为直燃驱动的压缩机,其直接用燃气燃烧的热量驱动压缩机的运行,从而提取空气中的低位热量。但对于传统的燃气驱动空气源热泵循环系统,其压缩机内仍然存在着一个热能—机械能—热能的转换过程,燃料中的热能仍要经历两个转换过程才能供应给用户。除此之外,直燃驱动的压缩机效率不是很高(约30

45%),从而影响系统整体的运行效率。
[0004]如上所述,采用电驱动空气源热泵循环系统或者传统的燃气驱动空气源热泵循环系统进行对用户热水的供应或建筑物的供暖,存在能量利用效率低,寒冷地区供暖能力不足的问题,需要提供一种更高效的热泵循环系统结构和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0006]现有的电驱动空气源热泵循环系统或燃气驱动空气源热泵循环系统,对用户进行热水的供应或建筑物的供暖时,能量利用效率低,寒冷地区供暖能力不足。
[0007]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0008]一种直燃型喷射式空气源热泵循环系统,包括一级发生器、一级冷凝器、二级发生器、二级冷凝器、潜热换热站、显热换热站、过冷换热器、预热换热器、尾部换热站、燃气进气管、一级工质循环泵、二级工质循环泵、二级喷射器、一级第一喷射器、一级第二喷射器、一级节流阀、二级节流阀、一级过冷节流阀、第一热水进水管路、第二热水管路、第三热水管路、第四热水进水管路、第五热水管路、第六热水出水管路、一级第一制冷剂管路、一级第六制冷剂管路、一级第七制冷剂管路、一级第八制冷剂管路、一级第十七制冷剂管路、一级第九制冷剂管路、一级第十一制冷剂管路、二级第一制冷剂管路、二级第二制冷剂管路、二级第三制冷剂管路、二级第四制冷剂管路、二级第五制冷剂管路、二级第六制冷剂管路、二级第七制冷剂管路、第一排烟管、第二排烟管和第三排烟管、一级第二制冷剂管路、一级第三制冷剂管路、一级第四制冷剂管路、一级第五制冷剂管路、一级第十八制冷剂管路、一级第十制冷剂管路、一级第十二制冷剂管路、一级第十三制冷剂管路、一级第十四制冷剂管路、
一级第十五制冷剂管路、一级第十六制冷剂管路,一级发生器和二级发生器位于尾部换热站内,
[0009]第一热水进水管路的出口端与一级冷凝器的供水进口端连接,一级冷凝器的供水出口端与第二热水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二热水管路的出口端与二级冷凝器的供水进口端连接,二级冷凝器的供水出口端与第三热水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四热水进水管路的出口端与显热换热站的供水入口端连接,显热换热站的供水出口端与第五热水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第六热水出水管路的进口端分别与第五热水管路的出口端和第三热水管路的出口端连接,用于为用户提供热水,
[0010]燃气进气管的出口端与尾部换热站连接,用于燃气燃烧放热后对一级发生器和二级发生器进行热传递,尾部换热站的烟气出口端与第一排烟管的进口端连接,第一排烟管的出口端与显热换热站的烟气进口端连接,显热换热站的烟气出口端与第二排烟管的进口端连接,第二排烟管的出口端与潜热换热站的烟气进口端连接,潜热换热站的烟气出口端与第三排烟管的进口端连接,用于将烟气降温后排出;
[0011]一级冷凝器的制冷剂出口端与一级第一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一级第一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分别与一级第二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和一级第九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一级第二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分别与一级第三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和一级第四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一级第四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过冷换热器制冷剂高温进口端连接,过冷换热器制冷剂高温出口端与一级第六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一级第六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一级节流阀的进口端连接,一级节流阀的出口端与一级第七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一级第七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至少一个蒸发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端与一级第八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一级第八制冷剂管路设置有热泵控制阀,一级第九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预热换热器的低温进口端连接,一级第九制冷剂管路设置有一级工质循环泵,预热换热器的低温出口端与一级第十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一级第十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一级发生器的进口端连接,一级发生器的出口端与一级第七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一级第十一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分别与一级第十二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和一级第十三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一级第十二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一级第一喷射器的工作流体进口端连接,一级第八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一级第一喷射器的引射流体进口端连接,一级第一喷射器的出口端与一级第十四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一级第三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一级过冷节流阀的进口端连接,一级过冷节流阀的出口端与一级第五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一级第五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过冷换热器制冷剂低温进口端连接,过冷换热器制冷剂低温出口端与一级第十八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一级第十八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一级第二喷射器的引射流体进口端连接,一级第十三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一级第二喷射器的工作流体进口端连接,一级第二喷射器的出口端与一级第十五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一级第十六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分别与一级第十五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和一级第十四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连接,一级第十六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预热换热器的高温进口端连接,预热换热器的高温出口端与一级第十七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一级第十七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一级冷凝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形成一级喷射式热泵循环;
[0012]二级冷凝器的制冷剂出口端与二级第一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二级第一制冷
剂管路的出口端分别与二级第五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和二级第七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二级第七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二级节流阀的进口端连接,二级节流阀的出口端与二级第二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二级第二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潜热换热站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潜热换热站的制冷剂出口端与二级第三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二级第五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二级发生器的进口端连接,二级第五制冷剂管路设置有二级工质循环泵,二级发生器的出口端与二级第六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二级第六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二级喷射器的工作流体进口端连接,二级第三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二级喷射器的引射流体进口端连接,二级喷射器的出口端与二级第四制冷剂管路的进口端连接,二级第四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二级冷凝器的制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燃型喷射式空气源热泵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级发生器(1)、一级冷凝器(2)、二级发生器(5)、二级冷凝器(6)、潜热换热站(7)、显热换热站(8)、过冷换热器(11)、预热换热器(12)、尾部换热站(21)、燃气进气管(22)、一级工质循环泵(31)、二级工质循环泵(32)、二级喷射器(33)、一级第一喷射器(34)、一级第二喷射器(35)、一级节流阀(41)、二级节流阀(42)、一级过冷节流阀(49)、第一热水进水管路(51)、第二热水管路(52)、第三热水管路(53)、第四热水进水管路(54)、第五热水管路(55)、第六热水出水管路(56)、一级第一制冷剂管路(61)、一级第六制冷剂管路(62)、一级第七制冷剂管路(63)、一级第八制冷剂管路(68)、一级第十七制冷剂管路(69)、一级第九制冷剂管路(70)、一级第十一制冷剂管路(71)、二级第一制冷剂管路(72)、二级第二制冷剂管路(73)、二级第三制冷剂管路(74)、二级第四制冷剂管路(75)、二级第五制冷剂管路(76)、二级第六制冷剂管路(77)、二级第七制冷剂管路(78)、第一排烟管(81)、第二排烟管(82)和第三排烟管(83)、一级第二制冷剂管路(101)、一级第三制冷剂管路(102)、一级第四制冷剂管路(103)、一级第五制冷剂管路(104)、一级第十八制冷剂管路(105)、一级第十制冷剂管路(106)、一级第十二制冷剂管路(107)、一级第十三制冷剂管路(108)、一级第十四制冷剂管路(109)、一级第十五制冷剂管路(110)、一级第十六制冷剂管路(111),一级发生器(1)和二级发生器(5)位于尾部换热站(21)内,第一热水进水管路(51)的出口端与一级冷凝器(2)的供水进口端连接,一级冷凝器(2)的供水出口端与第二热水管路(52)的进口端连接,第二热水管路(52)的出口端与二级冷凝器(6)的供水进口端连接,二级冷凝器(6)的供水出口端与第三热水管路(53)的进口端连接,第四热水进水管路(54)的出口端与显热换热站(8)的供水入口端连接,显热换热站(8)的供水出口端与第五热水管路(55)的进口端连接,第六热水出水管路(56)的进口端分别与第五热水管路(55)的出口端和第三热水管路(53)的出口端连接,用于为用户提供热水,燃气进气管(22)的出口端与尾部换热站(21)连接,用于燃气燃烧放热后对一级发生器(1)和二级发生器(5)进行热传递,尾部换热站(21)的烟气出口端与第一排烟管(81)的进口端连接,第一排烟管(81)的出口端与显热换热站(8)的烟气进口端连接,显热换热站(8)的烟气出口端与第二排烟管(82)的进口端连接,第二排烟管(82)的出口端与潜热换热站(7)的烟气进口端连接,潜热换热站(7)的烟气出口端与第三排烟管(83)的进口端连接,用于将烟气降温后排出;一级冷凝器(2)的制冷剂出口端与一级第一制冷剂管路(61)的进口端连接,一级第一制冷剂管路(61)的出口端分别与一级第二制冷剂管路(101)的进口端和一级第九制冷剂管路(70)的进口端连接,一级第二制冷剂管路(101)的出口端分别与一级第三制冷剂管路(102)的进口端和一级第四制冷剂管路(103)的进口端连接,一级第四制冷剂管路(103)的出口端与过冷换热器(11)制冷剂高温进口端连接,过冷换热器(11)制冷剂高温出口端与一级第六制冷剂管路(62)的进口端连接,一级第六制冷剂管路(62)的出口端与一级节流阀(41)的进口端连接,一级节流阀(41)的出口端与一级第七制冷剂管路(63)的进口端连接,一级第七制冷剂管路(63)的出口端与至少一个蒸发器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端与一级第八制冷剂管路(68)的进口端连接,一级第八制冷剂管路(68)设置有热泵控制阀,一级第九制冷剂管路(70)的出口端与预热换热器(12)的低温进口端连接,一级第九制冷剂管路(70)设置有一级工质循环泵(31),预热换热器(12)的低温出口端与一级第十
制冷剂管路(106)的进口端连接,一级第十制冷剂管路(106)的出口端与一级发生器(1)的进口端连接,一级发生器(1)的出口端与一级第七制冷剂管路(63)的进口端连接,一级第十一制冷剂管路(71)的出口端分别与一级第十二制冷剂管路(107)的进口端和一级第十三制冷剂管路(108)的进口端连接,一级第十二制冷剂管路(107)的出口端与一级第一喷射器(34)的工作流体进口端连接,一级第八制冷剂管路(68)的出口端与一级第一喷射器(34)的引射流体进口端连接,一级第一喷射器(34)的出口端与一级第十四制冷剂管路(109)的进口端连接,一级第三制冷剂管路(102)的出口端与一级过冷节流阀(49)的进口端连接,一级过冷节流阀(49)的出口端与一级第五制冷剂管路(104)的进口端连接,一级第五制冷剂管路(104)的出口端与过冷换热器(11)制冷剂低温进口端连接,过冷换热器(11)制冷剂低温出口端与一级第十八制冷剂管路(105)的进口端连接,一级第十八制冷剂管路(105)的出口端与一级第二喷射器(35)的引射流体进口端连接,一级第十三制冷剂管路(108)的出口端与一级第二喷射器(35)的工作流体进口端连接,一级第二喷射器(35)的出口端与一级第十五制冷剂管路(110)的进口端连接,一级第十六制冷剂管路(111)的进口端分别与一级第十五制冷剂管路(110)的出口端和一级第十四制冷剂管路(109)的出口端连接,一级第十六制冷剂管路(111)的出口端与预热换热器(12)的高温进口端连接,预热换热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承虎黄海成薛贵钰毕嘉桐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