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适应转向器及自适应转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8441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4: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适应转向器及自适应转向结构,自适应转向器包括N个转向块、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适应转向器及自适应转向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拉索转向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适应转向器及自适应转向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拉索转向器常用于体外索体系结构中,预埋在混凝土中,是用于改变缆索方向的受力部件。现有技术中的转向器由导向板、外套管、隔板、隔离管、灌浆料等组成,整体结构是固定的、不可变的,由于需要在穿索之前预埋在混凝土中,所以在制作生产转向器时,需要根据体外索的弯曲方向、半径、角度及位置来确定转向器的各项参数,转向器与安装位置也需要精准对应,该类转向器是不可通用。因此转向器规格种类多、参数数据量大、预埋后无法检测、更换;难以实现标准化设计和生产,加工及质量管控困难;对施工安装精度要求高,其复杂繁琐的标识系统,易导致转向器预埋偏差,甚至反向预埋,造成索体外保护层损伤的不良影响。
[0003]目前,中国专利CN1458426A公开了一种转向器,该转向器的转向管内有2~120根相互平行的导向管,各根导向管之间通过2~5块连接板连成一体,两端的连接板通过点焊方式分别与导向管连接;所述的转向管为圆弧形或一头带喇叭形或两头为喇叭形或塔形,其横截面为圆形或方形或多边形,导向管与转向管之间的空隙可以灌水泥浆、环氧树脂或其他一些填充料,并保证充满、密实。该现有技术中的转向器为形状固定、不可变的,需要根据体外索的弯曲方向、半径、角度及位置来确定转向器的各项参数,并对转向器的预埋、安装精度要求较高,不能通用。
[0004]中国专利CN203684103U公开了一种系杆转向器,包括挡板和用于穿索体的N根对称分布且相互平行的导向管,所述导向管的两端分别穿过挡板上对应的孔与挡板连接,所述挡板之间的导向管上均布有M块支撑导向管的分丝板,所述分丝板由平板和围板构成,所述平板上开有N个供导向管穿过的导向管孔,N根导向管分别穿过M块平板的导向管孔与分丝板滑动连接;所述围板与平板垂直连接,从而构成一个横截面形状与平板形状一致的短筒体,所述平板位于短筒体轴向的中部位置;虽然该现有技术提及了能够根据索缆索走向随意控制转向器弯曲角度,但该现有技术的转向器在使用过程中也需要直接预埋在混凝土中,需要在穿索之前确定好缆索的弯曲方向、半径、角度及位置等来确定转向器弯曲形状,无法达到真正意义的自适应转向,此外,该结构中的分丝板稳定性较差,在高应力缆索的应用工况中,易造成索体外保护层损伤。
[0005]中国专利CN1664275A公开了一种体外预应力索转向结构,其主要是在混凝土构件中浇筑形成无内衬钢管的、适应索空间位置变化的转向孔,总体呈沙漏形。该现有技术采用沙漏形的混凝土转向孔,在拉索张拉过程中易出现混凝土开裂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自适应转向器及自适应转向结构,旨在解决
现有转向器需要根据体外索的弯曲方向、半径、角度及位置来确定转向器的各项参数,转向器生产、安装施工的精准要求较高,转向器不能通用,且转向器的稳定性较差,易造成索体外保护层损伤等问题。
[0007]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0008]一种自适应转向器,包括N个转向块、N

1个定位块、M根柔性导向管,所述转向块上设有与柔性导向管相配合的管道,所述定位块至少设有一个与柔性导向管相配合的孔道,所述定位块通过柔性导向管安置于相邻转向块之间;其中N为大于1的正整数,M为大于0的正整数。
[0009]本技术方案中,柔性导向管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并可弯曲,用于穿设索体,通过转向块的管道及定位块的孔道贯穿转向块和定位块、把转向块及定位块串联,转向块利用定位块间隔布置,使转向块之间留有可供弯曲的空间;其中,柔性导向管的数量与索体的数量相同,转向块的管道数量与柔性导向管的数量相同,定位块的布设于柔性导向管的穿设路径上,定位块至少设有一个与柔性导向管相配合的孔道,可根据定位块的实际大小或索体的数量等参数设定定位块孔道的数量,在此不做限定;
[0010]本技术方案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转向体在工厂制作安装好后,在施工现场安装;能够根据索体弯曲角度进行转向块、定位块的增减,并且采用能够随着索体弯曲的柔性导向管,整体结构是可弯曲的,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固定结构的转向器,不需要根据索体预设的弯曲参数而特制转向器,生产精度要求较低,通用性较好,可实现标准化设计,能够降低设计量、提高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
[0011]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转向块为整体式结构。本技术方案中,整体式转向块可以为由钢材、高强混凝土等材料一体成型制作。
[0012]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转向块的横截面为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中的一种。转向块可根据安装需求来设定形状,例如安装在下述技术方案中转向钢管中,则需要根据转向钢管的横截面形状来确定转向块的形状。
[0013]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定位块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转向块抵接。本技术方案能够进一步的提高转向器的稳定性。
[0014]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定位块两端的宽度不大于200mm。本技术方案中,定位块靠近相邻转向块的两端不大于200mm的尺寸即能够满足一般工况中索体的弯曲空间,又能定位相邻的转向块。
[0015]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柔性导向管的两端呈喇叭口形状。本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喇叭口形状的柔性导向管对两端的转向块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能够进一步的提高转向器的稳定性。
[0016]一种自适应转向结构,包括上述的转向器、及与转向器相配合的转向钢管,所述转向钢管的形状为至少一端的外径逐渐增大;完成缆索张拉后,所述转向块外壁与所述转向钢管的内壁密贴。
[0017]本技术方案中,转向块可根据索体位于转向器中的转向线性,在转向钢管中自动形成所需要的弯曲角度、转向半径及方向;具体过程为,在穿索时索体穿过转向块的各导向管,索体张拉时各导向管受到径向力的作用,带动转向块向一侧弯曲,并紧贴转向钢管内径逐渐增大的内壁,从而形成索体所需要的弯曲方向、半径及角度,实现转向器的自适应性,
此外,转向器在生产、安装施工过程中的精准要求较低,能保证体外索曲线的精度,不需要将转向器预埋在混凝土中,能够避免施工的预埋错误,提高施工效率及质量。
[0018]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转向钢管横截面的形状与转向块的横截面形状相适配。
[001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0]1、采用能够随着索体弯曲的柔性导向管,不需要根据索体预设的弯曲参数而特制转向器,生产精度要求较低,具有通用性,可实现标准化设计,能够降低设计量、提高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
[0021]2、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转向块、定位块的增减,通用性较强,并且转向块、定位块、柔性导向管等部件可以在工厂制作,施工现场拼装,其中,能够使相邻转向块之间留有可供弯曲的空间,在张拉过程中与转向块、转向钢管配合,来实现整个转向结构的自适应性;定位块还能够提高转向器在运输和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即在运输和施工过程中不发生相对滑移,提高转向器和转向结构的稳定性;...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适应转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个转向块(1)、N

1个定位块(2)、M根柔性导向管(3),所述转向块(1)上设有与柔性导向管(3)相配合的管道(10),所述定位块(2)至少设有一个与柔性导向管(3)相配合的孔道(20),所述定位块(2)通过柔性导向管(3)安置于相邻转向块(1)之间;其中N为大于1的正整数,M为大于0的正整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转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块(1)为整体式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转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块(1)的横截面为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中的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转向器,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靖钊谢正元邓昱罗春林赵爽周丹丹
申请(专利权)人:柳州欧维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