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扫地车的边刷结构,包括:主轴,用于将所述边刷结构连接于所述扫地车;边刷组件,所述主轴和所述边刷组件之间依次通过第一防撞组件和第二防撞组件连接,所述第二防撞组件与所述第一防撞组件相对转动地设置,且所述边刷组件能相对于所述第一防撞组件在多个方向上、在一定范围内活动而发生倾斜,且所述第一防撞组件和所述第二防撞组件分别包括第一回弹机构和第二回弹机构。上述方案中的扫地车边刷结构不仅能够使边刷组件实现多个方向转动,还能够使边刷组件及时回复初始位置,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对边刷组件所设置的保护结构,其应用范围更广泛,能够适用于更加复杂的环境,且边刷组件受力转动后及时回弹不影响后续操作控制。后续操作控制。后续操作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扫地车的边刷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扫地车
,特别是涉及一种扫地车的边刷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扫地车上一般安装具有边刷结构,目的是通过边刷的卷动作用,从而将地面上的垃圾向两组边刷的中部集聚,并统一收集进扫地车的垃圾仓内。由于扫地车的边刷结构的边刷组件经常容易因碰撞到墙壁、台阶、路牙等障碍物而出现碰撞损坏状况,现有技术中通常对边刷组件增设保护结构,以免边刷组件碰撞损坏。
[0003]现有技术中对边刷组件所设置的保护结构可以在当边刷组件受到撞击后,使得边刷组件朝某一方向转动或移动以减小撞击力,但边刷组件无法及时复位至初始位置,且边刷组件仅能够朝该设定方向转动或移动,并不适用于狭窄路段或复杂环境中对边刷组件的保护。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扫地车的边刷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边刷结构易碰撞损坏的问题。
[0005]本申请提供一种扫地车的边刷结构,包括:
[0006]主轴,用于将所述边刷结构连接于所述扫地车;
[0007]边刷组件,所述主轴和所述边刷组件之间依次通过第一防撞组件和第二防撞组件连接,所述第二防撞组件与所述第一防撞组件相对转动地设置,且所述边刷组件能相对于所述第一防撞组件在多个方向上、在一定范围内活动而发生倾斜,所述第一防撞组件和所述第二防撞组件分别包括第一回弹机构和第二回弹机构,所述边刷组件受力时,所述第一回弹机构能够作用于所述主轴而蓄能以用于使所述第一防撞组件复位,所述第二回弹机构能够作用于所述边刷组件而蓄能以用于使所述边刷组件复位。
[0008]上述方案的扫地车的边刷结构,通过在主轴和边刷组件之间设置第一防撞组件和第二防撞组件,使得边刷组件在受到前方或侧方撞击时,能够朝着多个方向转动,增加对边刷组件在更多方向上的保护,还在第一防撞组件和第二防撞组件中分别设置有第一回弹机构和第二回弹机构,使得边刷组件在受力转动后,能够在外力消失后回弹至初始位置,以更便于后续操作控制。上述方案中的扫地车边刷结构不仅能够使边刷组件实现多个方向转动,还能够使边刷组件及时回复初始位置,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对边刷组件所设置的保护结构,其应用范围更广泛,能够适用于更加复杂的环境,且边刷组件受力转动后及时回弹不影响后续操作控制。
[0009]下面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撞组件包括:
[0011]旋转底座,所述旋转底座固定连接于所述主轴;
[0012]旋转支架,所述旋转支架通过第一连接轴件转动连接于所述旋转底座。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转底座和所述旋转支架之间设置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柱和弧形槽,所述限位柱和所述弧形槽分别设置于所述旋转底座和所述旋转支架,所述限位柱和所述弧形槽滑动配合。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回弹机构包括弹性件和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连接于所述主轴,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相对于所述主轴可移动设置的调节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旋转支架,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调节件。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固定座、调节螺杆和螺母,所述固定座固定连接于所述主轴,所述调节螺杆贯穿所述固定座,所述调节螺杆的一端与所述螺母螺纹连接,所述调节螺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弹性件,所述螺母和所述弹性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固定座的两侧。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轴件包括第一转轴螺杆、第一螺母和隔套,所述旋转底座和所述旋转支架均设有与所述第一转轴螺杆相适配的通孔,所述第一转轴螺杆和所述第一螺母配合转动连接所述旋转底座和所述旋转支架,所述隔套套设在所述第一转轴螺杆外部且位于所述旋转支架的通孔和所述第一转轴螺杆之间。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防撞组件包括第二连接轴件和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连接轴件连接于所述旋转支架,所述连接支架能相对于所述旋转支架在多个方向上活动而发生倾斜,所述连接支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边刷组件。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所述旋转支架与所述连接支架中的一者形成两个将另一者夹设的翻边。
[00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轴件包括第二转轴螺杆和第二螺母,所述连接支架和所述旋转支架均设有用于所述第二转轴螺杆穿过的贯穿孔,所述第二转轴螺杆配合所述第二螺母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支架和所述旋转支架,所述第二转轴螺杆与所述连接支架和所述旋转支架的贯穿孔中至少一个间隙配合。
[00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回弹机构为压簧,所述压簧套设在所述第二转轴螺杆外,且所述压簧位于所述第二螺母与所述连接支架之间,或者所述压簧位于所述第二螺母与所述旋转支架之间。
附图说明
[0021]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示的扫地车的边刷结构的安装示意图;
[0024]图2为图1中的扫地车的边刷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图2的结构爆炸图;
[0026]图4为图2的俯视图;
[0027]图5为图4的A
‑
A剖面图。
[0028]值得说明的是:图中的弹性件1311未与调节机构1312完成安装。
[0029]附图标记说明:
[0030]100、边刷结构;110、主轴;120、边刷组件;121、毛刷;122、边刷安装座;123、旋转电机;130、第一防撞组件;131、第一回弹机构;1311、弹性件;1312、调节机构;1313、固定座;1314、调节螺杆;1315、螺母;132、旋转底座;133、旋转支架;134、第一连接轴件;1341、第一转轴螺杆;1342、第一螺母;1343、隔套;135、限位机构;1351、限位柱;1352、弧形槽;140、第二防撞组件;141、第二回弹机构;142、第二连接轴件;1421、第二转轴螺杆;1422、第二螺母;143、连接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32]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
[0033]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展示的一种扫地车的边刷结构100,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扫地车的边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边刷结构包括:主轴,用于将所述边刷结构连接于所述扫地车;边刷组件,所述主轴和所述边刷组件之间依次通过第一防撞组件和第二防撞组件连接,所述第二防撞组件与所述第一防撞组件相对转动地设置,且所述边刷组件能相对于所述第一防撞组件在多个方向上、在一定范围内活动而发生倾斜,所述第一防撞组件和所述第二防撞组件分别包括第一回弹机构和第二回弹机构,所述边刷组件受力时,所述第一回弹机构能够作用于所述主轴而蓄能以用于使所述第一防撞组件复位,所述第二回弹机构能够作用于所述边刷组件而蓄能以用于使所述边刷组件复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地车的边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撞组件包括:旋转底座,所述旋转底座固定连接于所述主轴;旋转支架,所述旋转支架通过第一连接轴件转动连接于所述旋转底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扫地车的边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底座和所述旋转支架之间设置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柱和弧形槽,所述限位柱和所述弧形槽分别设置于所述旋转底座和所述旋转支架,所述限位柱和所述弧形槽滑动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扫地车的边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弹机构包括弹性件和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连接于所述主轴,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相对于所述主轴可移动设置的调节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旋转支架,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调节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扫地车的边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固定座、调节螺杆和螺母,所述固定座固定连接于所述主轴,所述调节螺杆贯穿所述固定座,所述调节螺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国平,卢立,李光辉,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威霸清洁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