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旋流燃烧器的风量测量装置及旋流燃烧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37971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1: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旋流燃烧器的风量测量装置,包括开设有孔的第一环体、第二环体与测量孔内风压的测压部件,第一环体套在第二环体外,第一环体、第二环体之间形成风道,风道包括第一段、第二段,风道的第一段为直线段,风道的第二段的口径形成从大至小再至大的变化;一种旋流燃烧器,包括二次风进风管、风量测量装置,二次风进风管为环形管,二次风内管的外侧面上连接第二环体,二次风外管的内侧面上连接第一环体。本发明专利技术形状与旋流燃烧器二次风进风管相匹配,便于装置的安装,制造和维护成本低,便于大规模实施;设置有文丘里管的结构,可以精确测量旋流燃烧器二次风量,实现旋流燃烧器二次风量长期可靠、稳定、准确测量。准确测量。准确测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旋流燃烧器的风量测量装置及旋流燃烧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燃烧锅炉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旋流燃烧器的风量测量装置及旋流燃烧器。

技术介绍

[0002]对冲燃烧锅炉因其燃烧器布置方式更容易实现大型化等特点,在国内大型燃煤机组中占有较大比重。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经常面临靠侧墙位置燃烧器缺氧燃烧、烟气中CO含量高、两侧墙高温腐蚀严重等问题,特别是在当更加严格的超净排放标准实施后,上述问题更加突出。保证同层各燃烧器的均匀燃烧对于对冲燃烧锅炉至关重要,其中最为核心的是如何准确测量各燃烧器的二次风量,但受限于旋流燃烧器的结构特点,很难实现燃烧器二次风的风量测量,因此目前国内对冲燃烧锅炉的旋流燃烧器基本上都未安装在线风量测量装置。调试人员往往只能被迫通过尾部烟道截面烟气成分分布情况调节相应的燃烧器内外二次风挡板,该方式存在较大误差。对于运行人员,由于缺乏在线风量测量设备,风量的精准调整就更无从谈起。
[0003]现有旋流燃烧器在线风量测量装置,主要为弧形笛型管和多点式靠背管。由于二次风含有一定的灰尘等杂质,上述测风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极易出现堵塞问题,对风量测量造成较大影响,严重影响风量测量的准确性,仍旧无法解决因燃烧器二次风量无法精准测量而无法实现锅炉均匀燃烧的难题。
[0004]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旋流燃烧器的风量测量装置,用于精确测量旋流燃烧器的风量。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旋流燃烧器的风量测量装置,包括第一环体、第二环体与测压部件,第一环体、和/或第二环体上开设有孔,所述测压部件用于测量所述孔内风的压力,所述第一环体的内周面上形成有凸出于其的内凸部、和/或所述第二环体的外周面形成有凸出于其的外凸部,在使用状态时,所述第一环体套设在所述第二环体的外侧,所述第一环体的内周面、第二环体的外周面之间形成风道,所述风道包括第一段、第二段,所述风道的第一段为直线段,所述第一环体的内凸部、和/或第二环体的外凸部使得所述风道的第二段的口径形成从大至小再至大的变化,所述孔包括开设在位于所述风道的第一段的第一环体、和/或第二环体上的第一孔、开设在位于所述风道的第二段的第一环体、和/或第二环体上的第二孔。
[0007]优选地,所述第一环体、第二环体上均开设有所述孔,在使用状态时,所述第一环
体上的孔分布在其上半周面上,所述第二环体上的孔分布在其下半周面上。
[0008]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环体、第二环体上均开设有所述第一孔、第二孔。
[0009]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孔、第二孔均开设有多个,在使用状态时,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孔在所述第一环体、第二环体径向的投影面上的夹角相等;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孔在所述第一环体、第二环体径向的投影面上的夹角相等。
[0010]更进一步优选地,位于所述第一环体上的一个第一孔和一个第二孔组成一组,该组中的所述第一孔、第二孔沿所述第一环体的轴向分布;位于所述第二环体上的一个第一孔和一个第二孔组成一组,该组中的所述第一孔、第二孔沿所述第二环体的轴向分布。
[0011]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支管、总管,所述支管与所述孔连通,连通所述第一孔的支管均与一个所述总管连通;连通所述第二孔的支管均与另一个所述总管连通。
[0012]再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孔、第二孔均开设有多个,所述第一环体内绕其轴线、所述第二环体内绕其轴线分别开设有多个环管,所述第一环体的多个第一孔、所述第一环体的多个第二孔、所述第二环体的多个第一孔、所述第二环体的多个第二孔分别连通一个所述环管,所述支管设置有多个,一个所述环管与一个所述支管连通。
[0013]再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支管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环体、第二环体内。
[0014]优选地,在使用状态时,所述第一环体、第二环体同轴设置;所述第一环体、第二环体均为圆环。
[0015]优选地,所述第二孔开设在所述风道的第二段的口径最小处的第一环体、和/或第二环体上。
[0016]优选地,所述第一环体的内凸部、第二环体的外凸部的形状相同。
[0017]进一步优选地,在使用状态时,所述风道的第二段的最小口径为所述风道第一段的口径的1/3,所述第二孔的孔径为所述风道第一段的口径的1/3。
[0018]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内凸部、外凸部均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面、第二面、第三面,所述内凸部的第一面与所述第一环体的第一段内表面连接,所述内凸部的第一面为斜面,所述内凸部的第二面平行于所述第一环体的轴线,所述内凸部的第三面为斜面;所述外凸部的第一面与所述第二环体的第一段外表面连接,所述外凸部的第一面为斜面,所述外凸部的第二面平行于所述第二环体的轴线,所述外凸部的第三面为斜面。
[0019]再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内凸部第一面与其第二面的夹角为20

22
°
,所述内凸部第三面与其第二面的夹角为7

15
°
;所述外凸部第一面与其第二面的夹角为20

22
°
,所述外凸部第三面与其第二面的夹角为7

15
°

[0020]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旋流燃烧器,用于实现均匀燃烧。
[0021]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旋流燃烧器,包括二次风进风管,还包括所述的用于旋流燃烧器的风量测量装置,所述二次风进风管为环形管并且包括二次风内管、套设在所述二次风内管外的二次风外管,所述二次风内管的外侧面上连接所述第二环体,所述二次风外管的内侧面上连接所述第一环体。
[0022]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专利技术形状与旋流燃烧器二次风进风管相匹配,便于装置的安装,同时制造和维护成本比较低,便于大规模实施;设置有文丘里管的结构,可以精确测量旋流燃烧器二次风
量,解决了旋流燃烧器二次风量无有效风量测量装置的难题;克服现有风量测量装置存在堵塞、无法长期精确测量的不足之处,实现旋流燃烧器二次风量的长期可靠、稳定、准确测量,可为对冲燃烧锅炉的均匀燃烧奠定坚实的基础。
附图说明
[0023]附图1为本实施例中风量测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实施例中风量测量装置设置在二次风进风管内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本实施例中风量测量装置设置在二次风进风管内时的轴向剖视图。
[0024]以上附图中:11、第一环体;12、第二环体;21、内凸部;22、外凸部;23、第一面;22、第二面;25、第三面;26、风道;3、第一孔;4、第二孔;5、支管;6、环管;7、二次风内管;8、二次风外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旋流燃烧器的风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环体、第二环体与测压部件,第一环体、和/或第二环体上开设有孔,所述测压部件用于测量所述孔内风的压力,所述第一环体的内周面上形成有凸出于其的内凸部、和/或所述第二环体的外周面形成有凸出于其的外凸部,在使用状态时,所述第一环体套设在所述第二环体的外侧,所述第一环体的内周面、第二环体的外周面之间形成风道,所述风道包括第一段、第二段,所述风道的第一段为直线段,所述第一环体的内凸部、和/或第二环体的外凸部使得所述风道的第二段的口径形成从大至小再至大的变化,所述孔包括开设在位于所述风道的第一段的第一环体、和/或第二环体上的第一孔、开设在位于所述风道的第二段的第一环体、和/或第二环体上的第二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旋流燃烧器的风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体、第二环体上均开设有所述孔,在使用状态时,所述第一环体上的孔分布在其上半周面上,所述第二环体上的孔分布在其下半周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旋流燃烧器的风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体、第二环体上均开设有所述第一孔、第二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旋流燃烧器的风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第二孔均开设有多个,在使用状态时,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孔在所述第一环体、第二环体径向的投影面上的夹角相等;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孔在所述第一环体、第二环体径向的投影面上的夹角相等。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旋流燃烧器的风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一环体上的一个第一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晓垒张雷陈敏王小华梅振锋陈宝康赵俊武李越俞胜捷彭小敏刘瑞鹏赵鹏丁奕文朱晋永姚胜王祝成梁昊王晖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