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高介电碳化钛/聚酰亚胺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高介电碳化钛/聚酰亚胺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36750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介电碳化钛/聚酰亚胺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材料制备技术领域,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复合薄膜,包括以下步骤,使用水热刻蚀法来刻蚀前驱体Ti<subgt;3</subgt;AlC<subgt;2</subgt;中的Al元素,首先以氟化铵为刻蚀剂,加入Ti<subgt;3</subgt;AlC<subgt;2</subgt;后加热,离心洗涤混合溶液后,通过抽滤和干燥得到Ti<subgt;3</subgt;C<subgt;2</subgt;T<subgt;x</subgt;材料;将对苯二胺加入砒咯烷酮中搅拌均匀,然后加入Ti<subgt;3</subgt;C<subgt;2</subgt;T<subgt;x</subgt;搅拌和超声混合均匀,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3,3',4,4'‑苯四甲酸二酐,进行阶梯升温热酰亚胺化处理,得到Ti<subgt;3</subgt;C<subgt;2</subgt;T<subgt;x</subgt;/PI复合薄膜。制得的复合薄膜具有较高的介电常数和较低的介电损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材料制备,特别涉及一种聚酰亚胺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聚酰亚胺是综合性能最佳的有机高分子材料之一,因其分子链上含有酰亚胺环(-co-nh-co-)结构,所以在工程应用领域有相当突出的性能,如优异的热稳定性,在很宽的温度范围内表现出优异的物理机械性能,并具有极高的耐辐射性和卓越的半导体性能,介电性能方面,聚酰亚胺具有较低介电常数及介电损耗,对频率依赖较小,且拥有良好的电绝缘性。聚酰亚胺的物理性质是由聚酰亚胺的化学结构所决定的,且由于含有不同类型的分子链结构和不同官能团和烃基类型,物理性质都大不相同。

2、随着当今世界电子和储能材料领域,器件不断向着小型化、集成化和高性能化稳步发展,需要提供高介电的薄膜材料来满足发展需求。但是聚酰亚胺薄膜材料较低的介电常数,限制了聚酰亚胺在储能材料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高介电常数的方法通常为,向聚酰亚胺基体中添加改性填料与之复合,从而得到高介电的聚酰亚胺复合薄膜。但是,现阶段研究方法在聚酰亚胺基体中加入填料制备的薄膜材料,在聚酰亚胺基体中的分散性不佳,导致薄膜材料的性能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高介电碳化钛/聚酰亚胺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选择采用原位聚合法来制备复合薄膜,该方法可以有效的使填充粒子在聚合物基体中均匀的分散,从而达到保证复合材料基体性能稳定的效果,且该复合薄膜较高的介电常数和较低的介电损耗。

2、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3、一种高介电碳化钛/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

4、s1,将ti3alc2粉末加入到氟化铵中,在真空环境下进行加热刻蚀处理,将刻蚀处理后的浊液进行稀释,经离心洗涤,干燥后得到ti3c2tx粉末填料;

5、s2,向砒咯烷酮溶液中加入对苯二胺,加热搅拌后,分批加入ti3c2tx粉末填料,搅拌后进行超声震荡,再加入3,3',4,4'-苯四甲酸二酐进行反应后,制备得到碳化钛/聚酰胺酸混合溶液;

6、s3,将碳化钛/聚酰胺酸混合溶液涂抹在玻璃板上,进行热酰亚胺化处理后揭膜,制备得到碳化钛/聚酰亚胺复合薄膜。

7、优选的,所述s1中刻蚀处理的反应过程为:

8、

9、6hf+2ti3alc2→2ti3c2tx+2alf3+3h2

10、3nh4f+alf3→(nh4)alf6。

11、优选的,所述s1中氟化铵与ti3alc2的质量比为5:0.5。

12、优选的,所述s2中对苯二胺和3,3',4,4'-苯四甲酸二酐的质量比为3.1g:3.4g。

13、优选的,所述ti3c2tx粉末填料占碳化钛/聚酰亚胺复合薄膜质量的2%-10%。

14、优选的,s3的具体过程为:将碳化钛/聚酰胺酸混合溶液第一阶段加热8min到120℃,温度稳定后保持1h;第二阶段加热8min到200℃,温度稳定后保持1h;第三阶段加热8min到250℃,温度稳定后保持1h;第四阶段加热8min到320℃,温度稳定后保持1h;再将其浸泡在温水中4h后,用刀片沿玻璃板侧面缓慢揭下,得到碳化钛/聚酰亚胺复合薄膜。

15、优选的,所述s1中的加热温度为150℃,刻蚀处理时间为24h,所述s2中的具体反应条件为在氮气保护的环境下进行,在40℃油浴下搅拌反应。

16、优选的,所述碳化钛/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的厚度为20-40μm。

17、优选的,所述碳化钛/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的介电常数为4.01-5.32;所述碳化钛/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的介电损耗在0.02以下。

18、一种高介电碳化钛/聚酰亚胺复合薄膜,基于上述的制备方法制得。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20、本专利技术以氟化铵为刻蚀剂,加入ti3alc2后加热,采用水热刻蚀法来刻蚀前驱体ti3alc2中的al元素,从而制备碳化钛粉末,方法操作方便快捷,安全度更高且制备步骤简单,封闭的环境有利于抑制制备过程中碳化钛氧化,使得制备的碳化钛纯度更高;本专利技术采用原位聚合法的方法制备碳化钛/聚酰亚胺复合薄膜材料。它的原理是在制备聚酰亚胺前驱体的溶液时,将想要添加的填料分散在其中,经过超声震荡和搅拌等分散操作后,最后进行热亚胺化升温制备得到聚酰亚胺复合材料。采用该方法制备复合材料时,可以对填料进行改性以提高分散性,这些改性后的填料还能够参与聚合反应,方法可以有效的使填充粒子在聚合物基体中均匀的分散,从而达到保证复合材料基体性能稳定的效果。

21、进一步,本专利技术制备的碳化钛/聚酰亚胺复合薄膜材料备,因复合膜内的ti3c2tx片垂直于施加电场的方向,使其具有较高介电常数具有较高的介电常数,具有较高的介电常数,其介电常数为4.01-5.32;制备的碳化钛/聚酰亚胺复合薄膜材料具有较低的介电损耗,它的介电损耗保持在0.02以下。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介电碳化钛/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介电碳化钛/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刻蚀处理的反应过程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介电碳化钛/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氟化铵与Ti3AlC2的质量比为5:0.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介电碳化钛/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对苯二胺和3,3',4,4'-苯四甲酸二酐的质量比为3.1:3.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介电碳化钛/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Ti3C2Tx粉末填料占对苯二胺和3,3',4,4'-苯四甲酸二酐总质量的2%-1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介电碳化钛/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3的具体过程为:将碳化钛/聚酰胺酸混合溶液第一阶段加热8min到120℃,温度稳定后保持1h;第二阶段加热8min到200℃,温度稳定后保持1h;第三阶段加热8min到250℃,温度稳定后保持1h;第四阶段加热8min到320℃,温度稳定后保持1h;再将其浸泡在温水中4h后,用刀片沿玻璃板侧揭下,得到碳化钛/聚酰亚胺复合薄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介电碳化钛/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的加热温度为150℃,刻蚀处理时间为24h,所述S2中的具体反应条件为在氮气保护的环境下进行,在40℃油浴下搅拌反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介电碳化钛/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化钛/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的厚度为20-40μ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介电碳化钛/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化钛/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的介电常数为4.01-5.32;所述碳化钛/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的介电损耗在0.02以下。

10.一种高介电碳化钛/聚酰亚胺复合薄膜,基于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介电碳化钛/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介电碳化钛/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刻蚀处理的反应过程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介电碳化钛/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氟化铵与ti3alc2的质量比为5:0.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介电碳化钛/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对苯二胺和3,3',4,4'-苯四甲酸二酐的质量比为3.1:3.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介电碳化钛/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ti3c2tx粉末填料占对苯二胺和3,3',4,4'-苯四甲酸二酐总质量的2%-1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介电碳化钛/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3的具体过程为:将碳化钛/聚酰胺酸混合溶液第一阶段加热8min到120℃,温度稳定后保持1h;第二阶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国曹剑峰范良迟李轶名张涛王辉杨俊翔李国龙蒋桂平陈稳定梁文波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