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光栅尺反馈的高精度可调文氏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08442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7 02:02
本申请涉及航空航天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光栅尺反馈的高精度可调文氏管,其包括具有流道的文氏管主体、调节构件、驱动构件以及与驱动构件通信连接的检测构件;调节构件的一端位于流道内,且能与流道之间形成有临界流道;调节构件的另一端与驱动构件连接,驱动构件驱动调节构件沿流道的轴线方向运动,以改变临界流道的截面面积;检测构件与调节构件连接,且能够获取调节构件的位移数据,检测构件能够根据位移数据反控驱动构件的运动。检测构件能够获取调节构件的位移数据,并能够根据位移数据反控驱动构件的运动,能够更加准确地控制调节构件的运动,进而使得调节构件对流量的调节更加精准,减少调节误差。减少调节误差。减少调节误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光栅尺反馈的高精度可调文氏管


[0001]本申请涉及航空航天
,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光栅尺反馈的高精度可调文氏管。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可调汽蚀文氏管为了达到调节和控制流量的效果,通常会采用步进电机配合滚珠丝杠的调节方式;具体地,利用步进电机驱动阀杆,从而起到调节和控制流量的效果。但是由于步进电机自身存在一定误差,滚珠丝杠也会存在一定的间隙误差,从而导致阀杆的位移精度受限,最终导致调节不精准。
[0003]因此,亟需一种基于光栅尺反馈的高精度可调文氏管,在一定程度上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光栅尺反馈的高精度可调文氏管,在一定程度上以解决现有采用步进电机驱动阀杆,其调节精度不够精准的技术问题。
[0005]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光栅尺反馈的高精度可调文氏管,包括具有流道的文氏管主体;还包括调节构件、驱动构件以及与所述驱动构件通信连接的检测构件;
[0006]所述调节构件的一端位于所述流道内,且能与所述流道之间形成有临界流道;所述调节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构件连接,所述驱动构件驱动所述调节构件在所述流道内运动,以改变所述临界流道的截面面积;
[0007]所述检测构件与所述调节构件连接,且能够获取所述调节构件的位移数据,所述检测构件能够根据所述位移数据反控所述驱动构件的运动。
[000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辅助件;
[0009]所述辅助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调节构件上,且另一端抵接于所述检测构件上;
[0010]当所述驱动构件驱动所述调节构件移动时,所述辅助件能够与所述调节构件同步运动,以使所述检测构件获取所述调节构件的所述位移数据。
[00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检测构件具有检测部和固定部;
[0012]所述固定部设置于所述驱动构件上;
[0013]所述检测部抵接于所述辅助件上。
[001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检测构件包括光栅尺,所述光栅尺的标尺光栅部为固定部;所述光栅尺的光栅读数部为所述检测部。
[001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构件包括伺服电动缸;
[0016]所述伺服电动缸包括电机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伺服电机以及与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的滚珠丝杠;
[0017]所述调节构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滚珠丝杠上。
[001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构件包括连接部以及与所述连接部连接
的调节部;
[0019]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滚珠丝杠连接;
[0020]所述调节部呈锥形结构,且位于所述流道内;
[0021]所述伺服电机通过所述连接部能够驱动所述调节部沿所述流道的轴线方向运动。
[002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限位构件;
[0023]所述限位构件设置于所述驱动构件与所述文氏管主体之间;
[0024]所述限位构件靠近所述文氏管侧形成有限位空间;
[0025]所述限位空间用于对所述连接部限位。
[002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构件包括支撑框架以及与所述支撑框架连接的限位部;
[0027]所述限位部上形成有所述限位空间且嵌于所述文氏管主体内;
[0028]所述辅助件能够穿过所述支撑框架与所述检测构件抵接。
[002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构件还包括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
[0030]所述第一密封件设置于设置于所述限位部的外侧壁与所述文氏管主体之间;
[0031]所述第二密封件设置于所述限位部的内侧壁与所述调节部之间。
[003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检测构件还包括固定件;
[0033]所述固定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驱动构件上,且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固定部上。
[003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
[0035]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基于光栅尺反馈的高精度可调文氏管,包括具有流道的文氏管主体;还包括调节构件、驱动构件以及与所述驱动构件通信连接的检测构件;
[0036]所述调节构件的一端位于所述流道内,且能与所述流道之间形成有临界流道;所述调节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构件连接,所述驱动构件驱动所述调节构件沿所述流道的轴线方向运动,以改变所述临界流道的截面面积;
[0037]所述检测构件与所述调节构件连接,且能够获取所述调节构件的位移数据,所述检测构件能够根据所述位移数据反控所述驱动构件的运动。
[0038]具体地,所述检测构件能够获取所述调节构件的位移数据,并能够根据所述位移数据反控所述驱动构件的运动,能够更加准确地控制调节构件的运动,进而使得调节构件对流量的调节更加精准,减少调节误差。
附图说明
[003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40]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基于光栅尺反馈的高精度可调文氏管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41]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基于光栅尺反馈的高精度可调文氏管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42]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基于光栅尺反馈的高精度可调文氏管中调节构件的结构
示意图;
[0043]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基于光栅尺反馈的高精度可调文氏管中限位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44]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基于光栅尺反馈的高精度可调文氏管中辅助件的结构示意图;
[0045]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基于光栅尺反馈的高精度可调文氏管的剖视图。
[0046]图中:100

流道;101

进口端;102

出口端;103

收缩段;104

过渡段;105

扩张段;106

调节构件;107

驱动构件;108

检测构件;109

临界流道;110

辅助件;111

检测部;112

固定部;114

连接部;115

调节部;116

限位构件;117

限位空间;118

支撑框架;119

限位部;120

第一密封件;121

第二密封件;122

固定件;123

文氏管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光栅尺反馈的高精度可调文氏管,包括具有流道的文氏管主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构件、驱动构件以及与所述驱动构件通信连接的检测构件;所述调节构件的一端位于所述流道内,且能与所述流道之间形成有临界流道;所述调节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构件连接,所述驱动构件驱动所述调节构件在所述流道内运动,以改变所述临界流道的截面面积;所述检测构件与所述调节构件连接,且能够获取所述调节构件的位移数据,所述检测构件能够根据所述位移数据反控所述驱动构件的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光栅尺反馈的高精度可调文氏管,还包括辅助件;所述辅助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调节构件上,且另一端抵接于所述检测构件上;当所述驱动构件驱动所述调节构件移动时,所述辅助件能够与所述调节构件同步运动,以使所述检测构件获取所述调节构件的所述位移数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光栅尺反馈的高精度可调文氏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构件具有检测部和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设置于所述驱动构件上;所述检测部抵接于所述辅助件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光栅尺反馈的高精度可调文氏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构件包括光栅尺,所述光栅尺的标尺光栅部为固定部;所述光栅尺的光栅读数部为所述检测部。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光栅尺反馈的高精度可调文氏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构件包括伺服电动缸;所述伺服电动缸包括电机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伺服电机以及与所述伺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辉张源俊谭广王中烁郭子豪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