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的二次顶出脱模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7052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9: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模具的二次顶出脱模机构,包括导向座、导向块、顶杆和活动件;当活动件位于由内退槽与安装孔组成的第一腔体中,此时导向座与顶杆为同步可移动状态;当活动件退出内退槽移动至由安装孔与外退槽组成的第二腔体中,此时导向座为不可移动状态,顶杆为可移动状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顶杆采用分体式结构,简化了顶杆在顶出脱模机构中的装配难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产品上有倒勾强脱或者产品高度较高而难脱模的缺陷,实现了模具动作顺畅、加工成本低廉的技术效果。顺畅、加工成本低廉的技术效果。顺畅、加工成本低廉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具的二次顶出脱模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模具
,特别是涉及一种模具的二次顶出脱模机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产品的顶出有机械、液压和气动三种方式。其中机械顶出的运用最为普遍。一般情况下,从模具中取出产品,顶出动作可一次完成。但是,由于产品的形状特殊,或者是生产时的要求,如果在一次顶出后,产品仍然在型腔中,或者是无法自动脱落,就需要再增加一次顶出动作,这便是二次顶出。二次顶出能够让顶出流程顺畅化,对于某些顶出行程需求较大的产品,利用二次顶出可以减少顶针在顶出时施加的力量,避免顶出时造成产品上的缺陷。
[0003]如何设计顶出方式才能使得模具动作顺畅、加工成本低廉,特别对于尺寸较高的产品很难实现脱模的问题,需要给出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模具的二次顶出脱模机构。
[000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模具的二次顶出脱模机构,包括导向座、导向块、顶杆和活动件;导向座的中心凸起形成第一导向套,第一导向套的中心设有从第一导向套的上端面贯穿至导向座的下端面的导向孔,导向孔包括内径较小的上导向孔和内径较大的下导向孔,下导向孔装配有内径与上导向孔相同的第二导向套;第一导向套的外壁设有贯穿至与导向孔相通的安装孔,活动件安装至安装孔内;顶杆插设于导向孔内,顶杆由上顶杆和下顶杆组成,从导向孔的顶部开口插入的上顶杆与从导向孔的底部开口插入的下顶杆通过螺栓同轴装配为一整体;导向块的内壁上设有与安装孔同轴的外退槽,上顶杆的外壁上设有与安装孔同轴的内退槽,活动件的轴向长度大于安装孔的轴向长度;当活动件位于由内退槽与安装孔组成的第一腔体中,此时导向座与顶杆为同步可移动状态;当活动件退出内退槽移动至由安装孔与外退槽组成的第二腔体中,此时导向座为不可移动状态,顶杆为可移动状态。
[0006]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导向套为铜导向套。
[0007]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上顶杆的下端面设有凸块,下顶杆的上端面设有凹槽,上顶杆和下顶杆通过该凸块和凹槽的凹凸配合以同轴装配。
[0008]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凸块的中心设有上螺孔,凹槽的中心设有下螺孔,螺栓的两端分别与上螺孔和下螺孔螺纹连接。
[0009]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上顶杆的顶部设有外径大于导向孔的内径的凸沿。
[0010]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向套的顶部设有与导向孔同轴且内径大于导向孔的限位槽,限位槽与凸沿对应。
[0011]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活动件的内侧面与底面的衔接处为第一外倒角,活动件的
外侧面与底面的衔接处为第二外倒角,内退槽的下内壁为与第一外倒角对应的第一内斜面,外退槽的下内壁为与第二外倒角对应的第二内斜面。
[0012]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导向块、导向座和顶杆分别通过锁固件固定在模具上,其中,导向块固定在下模板,导向座固定在上顶针板,顶杆固定在下顶针板,下顶针板或者上顶针板和下顶针板由驱动装置控制升降。
[0013]相比于相关技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模具的二次顶出脱模机构,包括导向座、导向块、顶杆和活动件;导向座的中心凸起形成第一导向套,第一导向套的中心设有从第一导向套的上端面贯穿至导向座的下端面的导向孔,导向孔包括内径较小的上导向孔和内径较大的下导向孔,下导向孔装配有内径与上导向孔相同的第二导向套;第一导向套的外壁设有贯穿至与导向孔相通的安装孔,活动件安装至安装孔内;顶杆插设于导向孔内,顶杆由上顶杆和下顶杆组成,从导向孔的顶部开口插入的上顶杆与从导向孔的底部开口插入的下顶杆通过螺栓同轴装配为一整体;导向块的内壁上设有与安装孔同轴的外退槽,上顶杆的外壁上设有与安装孔同轴的内退槽,活动件的轴向长度大于安装孔的轴向长度;当活动件位于由内退槽与安装孔组成的第一腔体中,此时导向座与顶杆为同步可移动状态;当活动件退出内退槽移动至由安装孔与外退槽组成的第二腔体中,此时导向座为不可移动状态,顶杆为可移动状态。本技术通过将顶杆采用分体式结构,简化了顶杆在顶出脱模机构中的装配难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产品上有倒勾强脱或者产品高度较高而难脱模的缺陷,实现了模具动作顺畅、加工成本低廉的技术效果。
[0014]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细节在以下附图和描述中提出,以使本技术的其他特征、目的和优点更加简明易懂。
附图说明
[0015]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脱模机构的结构图。
[001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合模状态的结构图。
[0018]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开模状态第一次顶出的结构图。
[0019]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开模状态第二次顶出的结构图。
[0020]图中,1、导向座;2、导向块;3、顶杆;4、活动件;5、下模板;6、上顶针板;7、下顶针板;8、固定螺丝孔;9、螺丝;11、第一导向套;12、导向孔;13、上导向孔;14、下导向孔;15、第二导向套;16、安装孔;17、内退槽;18、第一内斜面;21、外退槽;22、第二内斜面;31、上顶杆;32、下顶杆;33、螺栓;34、凸块;35、凹槽;36、上螺孔;37、下螺孔;38、凸沿;39、限位槽;41、第一外倒角;42、第二外倒角。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描述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基于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
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还可以理解的是,虽然这种开发过程中所作出的努力可能是复杂并且冗长的,然而对于与本技术公开的内容相关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本技术揭露的
技术实现思路
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些设计,制造或者生产等变更只是常规的技术手段,不应当理解为本技术公开的内容不充分。
[0022]在本技术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技术所描述的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0023]除非另作定义,本技术所涉及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
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技术所涉及的“一”、“一个”、“一种”、“该”等类似词语并不表示数量限制,可表示单数或复数。本技术所涉及的术语“包括”、“包含”、“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具的二次顶出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向座(1)、导向块(2)、顶杆(3)和活动件(4);所述导向座(1)的中心凸起形成第一导向套(11),第一导向套(11)的中心设有从第一导向套(11)的上端面贯穿至导向座(1)的下端面的导向孔(12),所述导向孔(12)包括内径较小的上导向孔(13)和内径较大的下导向孔(14),所述下导向孔(14)装配有内径与所述上导向孔(13)相同的第二导向套(15);所述第一导向套(11)的外壁设有贯穿至与所述导向孔(12)相通的安装孔(16),所述活动件(4)安装至所述安装孔(16)内;所述顶杆(3)插设于所述导向孔(12)内,所述顶杆(3)由上顶杆(31)和下顶杆(32)组成,从所述导向孔(12)的顶部开口插入的所述上顶杆(31)与从所述导向孔(12)的底部开口插入的所述下顶杆(32)通过螺栓(33)同轴装配为一整体;所述导向块(2)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安装孔(16)同轴的外退槽(21),所述上顶杆(31)的外壁上设有与所述安装孔(16)同轴的内退槽(17),所述活动件(4)的轴向长度大于所述安装孔(16)的轴向长度;当所述活动件(4)位于由所述内退槽(17)与安装孔(16)组成的第一腔体中,此时所述导向座(1)与顶杆(3)为同步可移动状态;当所述活动件(4)退出所述内退槽(17)移动至由安装孔(16)与外退槽(21)组成的第二腔体中,此时所述导向座(1)为不可移动状态,所述顶杆(3)为可移动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的二次顶出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向套(15)为铜导向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的二次顶出脱模机构,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小华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百通精密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