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型按压开关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6871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改进型按压开关构造,具有一组相配合的本体(10)及盖体(40),并于本体(10)上设有一组端子(20、20’),且于本体(10)内设有一外露于本体(10)的按压单元(50)及一提供按压单元(50)复位的第一弹性单元(30),其特征在于: 该本体(10)及盖体(40)上分别设有相互组装配合的组接部(18)及组接件(45),且于按压单元(50)及盖体(40)相对内侧面分别设有一抗磨损的卡制单元(56)及一第二弹性单元(42),并于第二弹性单元(42)相对应卡制单元(56)位移行程具有一止挡部(44)。(*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改进型按压开关构造,尤其是一种构造简单且可延长寿命的按压开关。虽然上述“改进型按压开关构造”技术专利案,较一般传统按压开关构造简单且接触点较少,能够降低阻抗,避免信号衰减,但是,在弹性元件的设置上仍有改进的余地。因此,申请人另申请有一“改进型按压开关构造”技术专利案,参见图2,其包括有一本体,一配置于前述本体的两端子,一配置于前述本体内部动作的弹性元件,一配置于前述本体内部并位于弹性元件上方的按压元件,及一封闭于前述本体上的封闭元件所构成,可用作信号导通或输出信号的按压开关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的弹性元件具有一动作部,该动作部两自由端各延伸有一支撑部,此支撑部配置于上述本体内部中;及,该按压元件上具有一容置上述动作部的凹陷部;由此,在按压元件下压时,该动作部内径产生微小的收缩,致使支撑部产生一被下压的动作而与两端子接触导通后,形成一电气特性输出,当按压部未受外力压迫时,该弹性元件本身的弹力可让按压元件回至原位。前述二按压开关都不断改进了按压开关整体构造,使其更加简单、功能更加完整,但是,两者在实际使用时仍具有以下一些问题由于使用者按压时所产生的压靠触感及响声,是由按压元件的凹槽及相对应凹槽设于封闭元件上的第二弹性单元及凸点所形成,按压单元及封闭元件分别由塑胶及金属所构成,因此,按压的过程中,塑胶制作的按压单元容易受到金属制作的凸点抵靠而磨损,并于按压元件上刻画出凹痕,在经过多次摩擦后,凹痕深度超过凸点,按压单元及凸点则无法发生作用,使按压开关压靠失去触感及响声,造成此元件寿命降低。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主要于相组装配合的本体及盖体上分别设有相互组装配合的组接部及组接件,且于按压单元及盖体相对内侧面分别设有一抗磨损的卡制单元及一第二弹性单元,并于第二弹性单元相对应卡制单元位移行程处具有一止挡部,使按压单元受力时,可借卡制单元推靠止挡部向外位移,避免止挡部直接对按压单元造成磨损破坏,以提高质量并延长寿命,此外,更可借由组接部及组接件快速组装本体及盖体以简化组装作业。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及
技术实现思路
,现配合附图说明如下。图2为第二现有技术的按压开关构造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无盖体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图4在A-A位置的断面剖视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图5的动作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图4在B-B位置的断面剖视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图7的动作示意图。上述本体10其内具有一动作空间11,此动作空间11两侧设有一厚实部12、12’,在此厚实部12、12’顶端分别延伸有一挡缘15、15’,且借此两挡缘15、15’间形成有一与动作空间11连通的开口16,又,该一侧厚实部12设有一供第一弹性单元30组接第一卡制槽13,并于另一厚实部12’上及动作空间11底面设有第一、第二组接槽14、17。上述端子20、20’分别具有一片状部21、21’,且于二片状部21、21’上分别延伸有借以产生电气信号的导接部22、22’,并且,为简化制作流程并减少工时、工序,该组端子20、20’于本体10制作时便一体埋设于本体10内,其中,一端导接部22配置于本体10底端的第二组接槽17内,而另一导接部22’则配置于厚实部12’上的第一组接槽14内,且其具有一供第一弹性单元30组接的第二卡制槽23。上述第一弹性单元30,可为一以金属材质弯制而成的扭力弹簧,其主要具有一环形动作部31,并于该动作部31两端各延伸有一支撑部32、32’,且该支撑部32、32’分别跨置于本体10上的第一卡制槽13及端子20’上的第二卡制槽23内,因此,在第一弹性单元30受压时,该动作部31内径产生微小的收缩,致使支撑部32、32’产生一被下压的动作即可与上述的导接部22、22’接触,于是,可借由第一弹性单元30的位移行程作为开关切换机构,导通二导接部22,22’使端子20,20’产生电气信号。该按压单元50,其具有一按压部51,并由此按压部51经由一颈部52向下延伸有一凸块53,该凸块53一侧面设有一供第一弹性单元30动作部31组接的接设槽54,且于凸块53相对应盖体40的侧面设有一凹槽55,并于凹槽55内配置有一以抗磨损材质制作形成的卡制单元56,此外,此凸块53两侧更具有供第一弹性单元30动作的倾斜面57,由此第一弹性单元30的二支撑部32、32’得以活动。而上述盖体40以金属材质制作而成,其具有一第二弹性单元42,并于第二弹性单元42上相对应卡制单元56设有一止挡部44,因此,当按压单元50向下位移时,可借由卡制单元56推靠止挡部44产生按压触感,并于按压单元50复位上升时,可借由盖体40上的第二弹性单元42撞击按压单元50产生响声。此外,于制造时,该第二弹性单元42可以一弧状的第一剖槽41直接开设于盖体40上,且该止挡部44可以一第二剖槽43直接成形于第二弹性单元42端部,再者,于本体10及盖体40上分别设有相互组装配合的组接部18及组接件45。参见图5、6,在按压单元50的按压部51受外力下压时,该按压单元50的颈部52会于本体10的开口16上动作,并借按压单元50带动第一弹性单元30,此时,由于一侧的支撑部32、32’与设置于第一、二组接槽14、17内的导接部22、22’常态连接,当第一弹性单元30的动作部31收缩,使另一侧的支撑部32、32’压接位于第二组接槽17的导接部22、22’,形成一电气特性输出,而当按压部51未受外力压迫时,按压单元50则受第一弹性单元30回复力度作用,使按压单元50回至原位。参见图7、8,当按压单元50被按下时,可借卡制单元56推靠止挡部44产生一按压触感,并于盖体40上的第二弹性单元42产生一恢复力度,由此,可避免止挡部44直接对按压单元50的凸块53表面造成磨损及破坏,而当外力消失时,止挡部44受第二弹性单元42恢复力度作用,回复原位而撞击凸块53表面产生响声,更可于终止按压后感受到按压开关的切换动作。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型按压开关构造,具有一组相配合的本体(10)及盖体(40),并于本体(10)上设有一组端子(20、20’),且于本体(10)内设有一外露于本体(10)的按压单元(50)及一提供按压单元(50)复位的第一弹性单元(30),其特征在于该本体(10)及盖体(40)上分别设有相互组装配合的组接部(18)及组接件(45),且于按压单元(50)及盖体(40)相对内侧面分别设有一抗磨损的卡制单元(56)及一第二弹性单元(42),并于第二弹性单元(42)相对应卡制单元(56)位移行程具有一止挡部(4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按压开关构造,其特征在于该按压单元(50)设有一供卡制单元(56)安装的凹槽(5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按压开关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卡制单元(56)以金属材质制作而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按压开关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盖体(40)以金属材质制作而成,而第二弹性单元(42)以一弧形第一剖槽(41)直接成形于盖体(40)上,且该止挡部(44)以一第二剖槽(43)直接成形于第二弹性单元(42)端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按压开关构造,其特征在于该按压单元(50)底端两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有庭
申请(专利权)人:新巨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