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抑制重力式挡墙变形的加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6785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9:38
一种用于抑制重力式挡墙变形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永久道路的下方土体外侧的仰斜式的重力式挡墙,设置于所述重力式挡墙的墙背处的拉结支撑结构;所述拉结支撑结构包括,植筋固接于所述重力式挡墙墙背的扶壁梁,植筋固接于所述重力式挡墙墙背并紧靠所述扶壁梁下端的钢筋混凝土板,植筋固接于所述钢筋混凝土板下端面远离所述重力式挡墙一侧的人工挖孔桩。通过在重力式挡墙的墙背处设置由扶壁梁、钢筋混凝土板以及人工挖孔桩组成的拉结支撑结构,实现了在水平方向上对重力式挡墙有拉力作用,抑制外倾变形,同时在垂直方向上可以通过拉结支撑结构分担一部分挡墙的自重荷载和墙背回填材料的荷载。荷载和墙背回填材料的荷载。荷载和墙背回填材料的荷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抑制重力式挡墙变形的加固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抑制重力式挡墙变形的加固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重力式挡墙是以挡土墙自身重力来维持挡土墙在土压力作用下的稳定,是我国常用的一种挡土墙。其由于体积较大、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取材容易、适用性强等优点在建筑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对于山地建筑来说,因其地势高差大,地质复杂的特点,重力式挡墙为最简便的用以防止边坡失稳倾覆坍塌的设计。
[0003]由于各种原因,已建的重力式挡墙出现变形、开裂、滑移、倾斜等情况较多,但目前并无有效的抑制重力式挡墙形变的方法或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抑制重力式挡墙变形的加固结构,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05]一种用于抑制重力式挡墙变形的加固结构,包括,设置于永久道路的下方土体外侧的仰斜式的重力式挡墙,设置于所述重力式挡墙的墙背处的拉结支撑结构;所述拉结支撑结构包括,植筋固接于所述重力式挡墙墙背的扶壁梁,植筋固接于所述重力式挡墙墙背并紧靠所述扶壁梁下端的钢筋混凝土板,植筋固接于所述钢筋混凝土板下端面远离所述重力式挡墙一侧的人工挖孔桩。
[0006]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重力式挡墙和所述永久道路之间的回填土使用轻质混凝土回填。
[0007]作为优选的,所述重力式挡墙坡率为1:0.3.
[0008]作为优选的,所述扶壁梁与所述钢筋混凝土板的植筋深度为30d。
[0009]作为优选的,所述人工挖孔桩距所述重力式挡墙墙背3m,直径为1m,长度为12m。
[0010]作为优选的,所述钢筋混凝土板为厚度500mm、强度C30、内配Ф16@200X200的双层双向混凝土板。
[0011]作为优选的,所述扶壁梁为厚度300mm、强度C30、内配Ф16@200X200的双层双向混凝土板。
[0012]作为优选的,所述轻质混凝土的配合比为水泥:水:发泡剂=450:220:1,密度为600kg/m3。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4]通过在重力式挡墙的墙背处设置由扶壁梁、钢筋混凝土板以及人工挖孔桩组成的拉结支撑结构,实现了在水平方向上对重力式挡墙有拉力作用,抑制外倾变形,同时在垂直方向上可以通过拉结支撑结构分担一部分挡墙的自重荷载和墙背回填材料的荷载。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
[001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0018]一种用于抑制重力式挡墙变形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永久道路的下方土体外侧的仰斜式的重力式挡墙1,设置于所述重力式挡墙1的墙背处的拉结支撑结构;所述拉结支撑结构包括,植筋固接于所述重力式挡墙1墙背的扶壁梁4,植筋固接于所述重力式挡墙1墙背并紧靠所述扶壁梁4下端的钢筋混凝土板3,植筋固接于所述钢筋混凝土板3下端面远离所述重力式挡墙1一侧的人工挖孔桩2。通过在重力式挡墙1的墙背处设置由扶壁梁4、钢筋混凝土板3以及人工挖孔桩2组成的拉结支撑结构,实现了在水平方向上对重力式挡墙1有拉力作用,抑制外倾变形,同时在垂直方向上可以通过拉结支撑结构分担一部分挡墙的自重荷载和墙背回填材料的荷载。
[0019]重力式挡墙1主要承受压力是墙背侧土体向外倾覆的压力,为了有效减轻重力式挡墙1背侧的堆积荷载,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重力式挡墙1和所述永久道路之间的回填土使用轻质混凝土5回填。
[0020]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重力式挡墙1坡率为1:0.3.
[0021]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扶壁梁4与所述钢筋混凝土板3的植筋深度为30d,即三十倍钢筋直径深度。
[0022]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人工挖孔桩2距所述重力式挡墙1墙背3m,直径为1m,长度为12m,所述人工挖孔桩2之间的间距为3m。
[0023]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钢筋混凝土板3为厚度500mm、强度C30、内配Ф16@200X200,即内部的双层双向混凝土板。
[0024]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扶壁梁4为厚度300mm、强度C30、内配Ф16@200X200的双层双向混凝土板,所述扶壁梁4之间的间距为3m。
[0025]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轻质混凝土5的配合比为水泥:水:发泡剂=450:220:1,密度为600kg/m3。
[0026]本技术的具体施工步骤如下:
[0027]步骤一:墙背填土清除。用机械将重力式挡墙墙背回填土进行清除,原状土可保留。
[0028]步骤二:人工挖孔桩2施工。桩基放样,根据图纸设计,灌注桩中对中间距为3米,桩基距离重力式挡墙距离为3.5米,然后进行桩基开挖,开挖过程中应避开下部已施工的锚索。开挖完成后,通知监理、设计、勘察等单位进行验槽,验槽通过后方可放置钢筋笼,进行砼浇筑。。
[0029]步骤三:桩基检测。桩基浇筑完成后,砼达到28天龄期后,对桩基进行声波投射法检测及大应变检测。
[0030]步骤四:钢筋混凝土板施工。钢筋混凝土板3进行植筋,植筋深度满足30d,并进行张拉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板筋绑扎,再进行模板安装,浇筑混凝土。
[0031]步骤五:扶壁梁4施工。进行扶壁梁4植筋,植筋深度满足30d,并进行张拉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扶壁梁4钢筋绑扎,在进行吊模、浇筑混凝土。
[0032]步骤六:拆模。在混凝土强度达到一定龄期后,方可进行拆模。
[0033]步骤七:墙背轻质混凝土5回填。轻质混凝土5需进行配合比送检,确保重度和强度满足要求,需分层回填,待混凝土强度达到一定方可继续往上回填。
[0034]步骤八:管网、道路施工。回填轻质混凝土过程中,需预先将雨水管、污水管、永电及消防管道提前进行预埋。管网施工完成后,浇筑道路混凝土基层,达到一定龄期后铺设道路沥青层。
[0035]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抑制重力式挡墙变形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永久道路的下方土体外侧的仰斜式的重力式挡墙,设置于所述重力式挡墙的墙背处的拉结支撑结构;所述拉结支撑结构包括,植筋固接于所述重力式挡墙墙背的扶壁梁,植筋固接于所述重力式挡墙墙背并紧靠所述扶壁梁下端的钢筋混凝土板,植筋固接于所述钢筋混凝土板下端面远离所述重力式挡墙一侧的人工挖孔桩。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抑制重力式挡墙变形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力式挡墙和所述永久道路之间的回填土使用轻质混凝土回填。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抑制重力式挡墙变形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力式挡墙坡率为1:0.3.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抑制重力式挡墙变形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扶壁梁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立煌丘华生林孔炜韩伟伟周小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四局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